第九十一章 枭雄(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孝恪率几十骑,再次狼狈逃蹿,复归唐。  

之后的战争,李勣只要跟着李世民和李靖,作战稳赢。  

一但自己独自领军,就翻车。  

但是不管他输多少仗,有一点不得不佩服,就是此人每次战败,总能逃出来。  

名将之所以为名将,运气也很重要。  

能活到最后的,才能拿到那张珍贵的入场券。  

李勣至少保命这一条上,是当世一流水准。  

时值乱世,保命功夫不够的,早早殒落,也就没有以后了。  

此后大唐的开国之战,李勣几乎全没落下。  

大小百战。  

不过李世民用他,也很少让他为帅,一般都是归于麾下,或者以李靖为统帅,李勣为副。  

李勣独自指挥大战役的水平比较飘忽。  

但是以之为将,还是很靠谱的。  

贞观十五年十一月,李勣被太宗李世民征调入朝,任兵部尚书。  

他尚未赴任,正遇上薛延陀真珠可汗派其子大度设,联同同罗、仆骨、回纥、靺鞨等部族,领军二十万南侵突厥俟利苾可汗,阿史那思摩。  

阿史那思摩是李世民的铁杆小迷弟。  

他做可汗,也是李世民安排的,为了不让东突厥后,草原权力出现真空,所以安排自己的小弟做可汗。  

这是天可汗定下的新秩序。  

如今居然有人想要跟李世民捣乱,拆天可汗的台,大唐自然是不答应。  

当时阿史那思摩被打得抱头鼠蹿。  

率残部退入长城,退守朔州。  

并派人向大唐告急。  

十一月,朝廷命营州都督张俭统率所部直逼薛延陀东境。  

李勣被紧急任命为逆州道行军总管,率步卒六万,骑军一千二百人屯驻羽方,与灵州道行军总管李大亮,凉州道行军总必定李袭誉分兵抵御。  

大度设率三万骑追击突厥不得,却遭逢李勣所率唐军,一时大惊,急忙自赤柯泺北撤。  

大唐的威名在这摆着。  

一个比东突厥更强大的帝国。  

薛延陀暂时还没做好与大唐全面开战的准备。  

李勣此时却没有放过大度设的打算。  

他挑选所部及突厥骑兵共六千人,穿越直道、白道川,在青山追上薛延陀军。  

大度设被迫在诺真水(后世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境内),勒兵备战。  

既然逃不了,那便决一死战吧。  

只有胜利者,才有权力决定何时停战。  

双方战阵横亘十余里。  

突厥骑与薛延陀交战不利。  

薛延陀虽然也擅骑兵,但却是重装步骑兵。  

骑马只为移动迅速。  

逢战,却是下马凭重甲步阵,如墙而进。  

突厥轻骑遇到这种战术,一时也是头秃。  

大度设乘胜追击,射死唐军人马众多。  

普通的唐军将领在这种不利的局面下,只能是选择撤退,觅机再战。  

但李勣就是李勣。  

危急关头,他喝令唐军骑兵下马,持长槊直冲。  

不就是下马步战吗?  

这玩意大唐也会。  

狭路相逢勇者胜。  

论武德之充沛,大唐乃当世最强,没有之一。  

一战大破薛延陀,斩首三千余级,俘获五万余人,及马一万五千匹。  

大度设仅以身免,单骑北逃。  

这一战,北边安定十余年,再无大战。  

而李勣也是通过这一战,真正跻身名将之列。  

这些信息,皆从苏大为的脑海一闪而过。  

他现在手掌都察寺,能掌握到的信息,能看到的卷宗,非比寻常。  

对李勣的发家史,熟悉如掌上观纹。  

实际上,自那年尉迟恭府上与李勣密谈后,苏大为便暗中了解过李勣。  

看完所有能找到的资料,他对李勣的评价是两个字:人精。  

李勣早年的战场表现,可是一流名将之姿。  

无论是张须陀还是王世充,都不是二把刀,都是当世之名将。  

李勣在对这两人的关键战役能赢下来,之后在对窦建德,以及之后一称列的大小战,独自领军就输,跟着李世民、李靖就能赢?  

这未免太巧合了一点。  

苏大为,却从不相信巧合。  

李勣此人,该赢的仗从没输过。  

能输的仗,从没赢过。  

一些不是要害关键的战役,他看似是输了,但却牢牢抱定大唐当时最强的李世民。  

输了小仗,赢了大势。  

这究竟算输还是赢?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