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时代不同(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你知道吗,小娃娃,2.15事故之后,东哥一夜白头。”  

这种事情,方原肯定是不可能知道的。  

他甚至不是特别能感受梁天说的至暗时刻。  

因为离得实在太远了。  

但一位百岁老人发自肺腑的那一种情绪,还是很容易感染到人。  

2.15事故发生在凌晨三点,梁天连夜借了一辆车,连年都不过了,直接奔赴卫星发射中心。  

这里是他曾经开特装车的地方,承载着他人生最初的骄傲。  

说一日为航天人,终生为航天人这样的话,可能有点夸张。  

但毫不夸张地说,国际通信708卫星的惨痛失败,让像梁天爸爸妈妈这样的航天人家属,都免不了要受人冷眼。  

算得上是一个时代的印记。  

就算表现得并不明显,也没有人会愿意再去梁天家的天台一起观看发射直播。  

九十年代末的工人家庭,也已经不再是什么铁饭碗。  

原来住在同一个工人新村的人,也开始走向了不同的道路。  

有的经了商,有的摆了摊,还有的…  

不管怎么说,生活总归还是要继续。  

这时候的梁天,已经是上海航天八院的研究生。  

也算是给齐齐下岗的父母,吃了一颗定心丸。  

梁天的父母,是最感谢戢志东的。  

如果没有戢志东,梁天这时候,可能就是社会上的小混混。  

站在梁天爸爸妈妈的成长轨迹,压根也没有想到过,在同一时期,有温州人靠跑运输,也能跑出来一个商业帝国。注1  

就算梁天那会儿没有叛逆,按部就班地进了厂,这会儿也免不了要下岗。  

大半夜的,梁天说要找人借车去发射场找东哥,他的爸爸妈妈连拦都没有拦一下。  

也没有劝一句,马上过年了,有什么事过了年再说。  

做人要懂得感恩,这是梁天的爸爸妈妈从小就教育他的。  

梁天在2.15事故的当天,就驱车赶到了卫星发射中心,亲眼看着戢志东一夜白头。  

到西昌的第一天,梁天并没有进入到发射场的里面。  

他是在被爆炸冲击波摧毁的协作楼前面看到的东哥。  

那個时候的戢志东,嘴里念叨来去的,就只有一句更像是自言自语的话:怎么会有人没有撤走,怎么会有人没有撤走,怎么会有人没有撤走…  

卫星发射中心,都是有发射前两小时撤离的明文规定的。  

长三乙的首飞也不例外。  

离发射基地最近的麻叶村,几百村民,早早就按照规定完成了撤离。  

在这种情况下,死亡人数肯定没有传闻里面的那么多,也不太可能像很多传闻里面说的那样会有很多的村民。  

村民都提前转移走了,偏偏是一小部分基地科研人员,没有执行发射前要进去地下掩体的规定。  

或许,是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故,让一部分人员,觉得待在协作楼和宾馆附近也很安全。  

戢志东为此感到自责,他作为发射任务的地面总指挥,理应更好地关注里里外外的每一个小细节。  

可他却把所有的重心,都放到了发射基地里面。  

他太希望长三乙的首飞能够像长三甲那么成功了。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首飞如果成功了,就是一件了不得的事情,如果失败了,那就是一件不得了的事情。  

然而,戢志东再怎么想,也没有想过会不得了到这种程度。  

直接载入世界航天灾难的史册。  

戢志东接受不了这个失败,更接受不了,昨天还在一起说打完这颗星,就可以回家过年了的同事,就这么离开人世。  

这里面还有为长三乙设计飞行弹道的高级工程师…  

梁天陪着戢志东在已经被炸成废墟的协作楼前面站了很久。  

梁天没有开口说话,连劝都没有劝一句。  

他之所以会第一时间过去,并不是想要说什么、做什么。  

更多的是因为戢志东一直都说他是福星。  

他就想这么无声地陪着。  

他怕这个带自己走上航天之路的人,就这么倒下。  

梁天还是小看了自己的领路人,更小看了航天人的韧性。  

一夜白头过后,戢志东直接就回到了工作岗位寻找2.15事故的原因。  

多方专家和独立调查团队在深入调查之后得出了结论——2.15事故,是一个非常非常小的金-铝焊接点失效造成的。  

因为这个点没有焊接好,阻碍了随动框架伺服回路电流的输出,导致控制整个火箭的惯性平台失效。  

电压输出模块的问题,引发火箭按错误的信号进行姿态矫正。  

一个焊点,一次大坠毁,给整个中国航天,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在2.15事故之后,戢志东的身体,每况愈下。  

极度的自责,加上原本的一身旧伤,全靠一股不服输的劲头撑着。  

戢志东没有再担任发射任务的地面总指挥,在调查2.15事故的半年时间里,他提出整整44项共256条严厉乃至苛刻的整改措施。  

航天是庞大而又精细的工业,需要确保的是每一个人力范围之内的细节,都万无一失。  

这256条整改措施,涵盖了从火箭设计的总工程师到仓库保管员。  

大到整个火箭,小到一根电线、一颗螺丝钉,全都明确责任到人。  

科学试验是允许失败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