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时代不同(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太空探索更是如此。  

但允许失败,不等于允许重复犯错。  

为失败付出了代价,就得从这个代价里面学会怎么避免再一次失败。  

戢志东对待错误的态度,也深深地影响了梁天。  

时隔452天,1997年5月12日0时17分,已经成为失败代名词的长征系列火箭,又一次矗立在了西昌卫星发射基地。  

这个时候肯定是没有国外的公司,愿意给中国航天人机会,打的也就是一颗国产的卫星。  

出征的火箭是长征三号甲,这是一款在首秀就取得了成功的火箭。  

携带的是中国新一代通讯卫星——东方红三号。  

这是长三甲和东方红三号的第二次搭档。  

第一次搭档发生在两年半之前,1994年11月30日,火箭的发射是顺利的,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第一颗东方红三号出现了燃料泄漏故障,实施三次变轨,在成功到达了地球同步轨道的同时,也耗尽了燃料,没能定点成功。  

1997年5月12日0时41分,经过短暂而又漫长的24分钟等待,长三甲将第二颗东方红三号顺利送入预定轨道。  

当卫星成功进入预定轨道的消息传来,航天人自发起立,一边默默流泪,一边使劲鼓掌。  

这一年多的时间,有太多太多的不容易。  

基地科研和工作人员,齐刷刷地松了一口气。  

戢志东在这个时候,通知所有人到二楼的会议厅开会。  

就在大家相互庆贺准备接受表彰的时候,戢志东却把表彰大会开成了批评大会。  

他直接开始点名批评:  

“首先要处理不是因为技术上的问题,而是没有工作责任心的人。”  

“你觉得你自己配叫航天人吗?你是怎么做到给漏气送去检修的伺服器,盖了个戳子,又原封不动地送了回来的?”  

“你难道真的以为喊喊口号,就能齐心协力?”  

“你知不知道需要把每一个细节,都精确到一丝一毫?”  

“我告诉伱,你绝不是技术上失误,而是态度上的马虎!”  

很多被点名的人都被骂懵了。  

东方红三号的成功来得有多不容易?  

从失败中走来,负重前行。  

为什么胜利带来的不是表扬而是批评?  

戢志东要让所有人都记得一件事情——成功是正常的,中国航天再也经不起2.15这样的惨痛。  

长三甲和东方红三号的二搭成功,并不能打消国际市场对首秀成了灾难的长三乙的疑虑。  

从2.15事故之后,国际保险公司,就被中国的国际商业发射给吓破了胆。  

很多关注中国国际商业航天的人,回忆起1996年,都只会记得2.15国际通信708卫星事故和紧随其后的8月18的中星七号发射失败。  

但实际上,从2.15事故到8.18失败的中间,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还是成功地把老早就签订了合约的亚太一号A给送上了太空的。  

这颗卫星本来选定的发射时间,是1996年的3月,因为2.15事故,推迟到了7月3号。  

这个时候,肯定是还有一大堆问题没有解决的。  

本来当然是还想要再推一推,但合约签订的最后在轨交付时间眼看着就要临头。  

不发就要面临巨额的赔偿。  

国际商业保险公司被2.15事故给吓破了胆。  

火箭都已经矗立在发射塔架上,眼看着就要点火了,国际上还是没有一家保险公司答应承保。  

这是国际商业发射,没有保险就不能上天。  

合约里面白纸黑字的说了必须要有保险。  

走投无路的航天人,想到了国家。  

还是祖国妈妈会心疼自己的孩子。  

亚太一号A毕竟是香港公司买下的,多多少少也还是一家亲,没有非要国际商业保险公司。  

亚太一号A悄无声息地成功了,航天人还没来得及高兴,仅仅一个半月之后,中星七号就发射失败了,中保财险为此支付了2590万美元的赔款。  

没有国际商业保险公司愿意为中国的国际商业发射提供保险的情况,在中星七号发射失败之后,又雪上加霜。  

长三乙第二次登上历史舞台,是1997年的8月20日。  

发射的是劳拉公司制造的通讯卫星马布海1号。  

这是一个新的合约。  

为了这一次发射,戢志东离开了发射一线,展开了艰难的国际游说,希望国际公司,再次相信中国航天技术。  

这里面最为困难的,仍然是说服魂都被吓没了的国际商业保险公司。  

那个时候,也只有狠狠心,再怎么苛刻的条款也都一应接受。  

几经游说,终于有保险公司愿意承保——开出了一个他们值得冒险一试的价格。  

这种合约,和我们一开始发射亚洲一号的时候,签订的只有义务没有权力的合约差不了太多。  

好不容易发展起来的中国国际商业航天,一夜回到解放前。  

这份保险合约是苛刻的,却又是合情合理。  

试想一下,汽车司机连着出几个理赔记录,车险的费率也会跟着飙升。  

国际保险公司要提高屡屡失败的中国航天商业发射费率,也并没有哪里是说不过去的。  

只有重新接到订单,重新进入到发射,才能在国际商业航天市场里面,再有一席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