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说话又好听(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等被夏侯渊拽着钻进帐幔中,张绍才发现里面空间不小,右侧站满了头戴冠带的黑袍文臣,只有徐庶一身葛巾布袍,列于末席。看来他是通过了考验,混进曹操幕府中了。  

张绍心中一喜,大好事啊,看来徐庶会和其他掾属一起,被曹操带去江陵?自己是否也要想办法跟过去呢?如此才有机会与徐先生再度接头。  

左侧则是荷甲将军及绛袍武臣,面相普遍比左边更凶几分,身披黑光甲的曹仁则在左侧第一位置,望向夏侯渊和张绍的眼神充满了玩味。  

再往前看,曹操下首,还有位体质庞大、腰腹十围的猛士侍立于侧,瞪着一对虎目,审视一切来者与曹操胡床间的距离,若有异动,他仿佛不需兵器,徒手也能将人击杀。  

张绍心中猜测:“这是许褚?还是典韦?”  

旋即他才想起来,哦,典韦已经在曹操宛城敲寡妇门的时候,给敲没了,所以应该是许褚吧?  

此时夏侯渊已走到帐幔正中,先踢了张绍一脚,让他跪下。自己也伏拜于地,朝曹操叩首:“夏侯渊有罪,请丞相责罚!”  

跪就跪呗,张绍却不老实,抬头偷眼观察曹操,不图别的,只为了满足自己前世今生的好奇心:这曹操本人,究竟长得像不像鲍国安?  

张绍这一看不要紧,正好和曹操打量他的目光对上了,老奸雄的眼睛还眯了眯,不清楚是否起了杀意?  

张绍暗道不妙,情急之下忽然喊道:“哎呀!”然后就趴在地上作瑟瑟发抖状。  

竟敢在见丞相时失态?一时间帐幔左右众人瞩目于张绍。  

夏侯渊扭过头,望向张绍的眼神仿佛要活吃了他。  

曹操正在摸长髯的手也停了下来,问道:“孺子,何故惊呼啊?”  

张绍这才缓缓抬起头,战战兢兢地说道:“方才丞相神目如电,刺痛了我的眼!”  

“神目如电?哈。”  

曹操被张绍的话逗乐了,拍案而笑,见丞相似乎心情很好,于是帐幔左右众人也跟着一起笑,连夏侯渊也勉强挤出一丝笑意。  

但很快曹操的笑就戛然而止,仿佛触碰到开关,帐中众人也立刻止笑,却听曹操问夏侯渊:“妙才,这番话,是你教的?”  

“丞相,渊…渊…”夏侯渊本就不善言辞,此刻情急之下竟张口结舌,一时解释不清楚。  

还是曹操摆了摆手,饶过了他:“也对,妙才一向讷于言而敏于行,你多年来靠的是实打实的军功与履历,而非巧舌伪饰,实在是辛苦妙才了。”  

曹操起身,来到夏侯渊面前,柔声宽慰道:“其实汝家阿涓在谯县被掳走一事,早年我曾有耳闻,只将这罪过放在刘备头上,亲自去汝南狠狠追杀。只不曾想,阿涓还活着,竟被张飞霸占!痛哉,我当年本欲为她寻一曹氏小辈作为佳配。”  

谯县曹氏、夏侯氏有百年姻亲,血早就融到了一起,所以才亲如一家。曹操也将夏侯氏子弟当成自家外甥来栽培,很支持两家亲上加亲继续联姻,早在官渡前,他就将自己侄女嫁给了夏侯渊长子,此言倒也非虚。  

曹操将夏侯渊扶起来:“妙才素来注重家风,肯定将此视为丑事,所以才秘而不宣吧?我怎会怀疑你刻意与张飞联姻,同刘备暗中往来呢?汝父子非但无罪,还有大功!”  

“你的功勋,等到江陵后再与众将一并封赏,等明日启程时,就由你的典军来做前锋,为我开路。还有汝家仲权,方才我见到了他,本就仪表堂堂,又在行伍中历练多时,气度与昔日颇为不同,如今又俘获有功,是该大用了。这样,从明日起,便调到我身边,加入中军,担任武卫营宿卫。”  

夏侯渊原本忐忑的心被曹操几句话就抚慰安稳了,听闻此言更是大喜:“能在丞相身边聆听教诲,这是仲权的福气!”  

在曹营,官职大小、权力轻重,取决于与曹操的亲疏远近,受信任程度。而随时跟在曹操身边的宿卫,无疑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新生代曹真、夏侯尚,还有夏侯惇的儿子夏侯楙,都是先入虎豹骑厮杀个几年,再调入宿卫,而后外放任官的。所以担任宿卫,俨然成了曹、夏侯两氏年轻子弟加官进爵的康庄大道。  

看来夏侯渊父子也会同往江陵,张绍听在耳中,心中顿时有了计较。  

搞定夏侯渊后,曹操又低头看向地上的张绍:“孺子,你站起来。”  

张绍故意抬头看了看夏侯渊,道:“虽然舅公让我跪好,但丞相令站,我不敢不站。”  

等他腾地立起身来,曹操打量一番后,口中啧啧道:“孺子,伱真是张飞之子?这矮弱身形,与熊虎之躯的张飞丝毫不像啊。”  

“曹阿瞒,你也没高到哪去啊,还敢笑别人矮?”张绍内心如此嘀咕,嘴上却乖乖回答:  

“敢告于丞相,我长得更像家母。”张绍强调:“更像夏侯氏。”  

曹操笑道:“妙才可听到了?还愣着作甚,快给你这外孙松绑罢。”  

夏侯渊应诺,这才给张绍解开绳子,而曹操还在那赞叹敌将:“当年玄德在许都时,张飞常侍立于侧,望之威武雄壮,颇似吾之仲康(许褚)。”  

“后来关云长于万军从中斩颜良首级,庆功宴上,我问他‘玄德身边张飞,有君几分骁勇?’”  

“云长竟言:若比统兵,飞亚于羽,单论个人勇武,则飞不逊羽也!”  

“我当时尤然不信,直到长坂,方知云长此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