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说话又好听(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非谦。”  

曹操接下来的话,是对帐幔中几名那日奉命东追刘备的虎豹骑曲长说的:“虎豹骑非弱卒也,精选幽冀骑士,百里挑一,个個都壮健捷疾,能驰骑彀射,周旋进退。故而能在冀州南皮追斩袁谭。”  

“等到我北征时,大军至辽西白狼山,望见贼虏甚众,左右皆惧。唯虎豹骑秩序自若,随文远(张辽)、子和(曹纯)冲驰强敌,与三郡乌桓胡骑鏖战,大胜,获蹋顿及名王已下数十人,降者二十余万口!威震北州!”  

眉飞色舞表扬完虎豹骑的旧日功勋后,曹操忽而颦眉,言语中已带上了几分批评意味:“但何以到了长坂桥前,上千虎豹骑,竟为张飞所吓,不敢前驱迎战?益德之威,竟至于斯!?”  

几位虎豹骑曲长闻言,纷纷下拜请罪,俯首帖耳。但曹操也只是点到为止,又叹息道:“兵法云,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何况汝等一日夜三百里?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心虽有余,力不足也。瑕不掩瑜,虎豹骑仍是此役首功,我倒也不怪汝等,只恨竟使张飞得以成名。”  

训话完毕后,曹操转过身盯着张绍,笑问道:“孺子,你又有汝父几分威勇啊?也吼几声出来,让吾等听听。”  

张绍也算大概摸到了曹老板说话行事的规律,驾驭手下奖惩并行,比如对夏侯渊,就是稍稍敲打一番,立刻又加以补偿抚慰,让麾下服服帖帖,甘心效死。除此之外,好像还是个爱开玩笑的老家伙。  

见曹操有意戏弄自己,有心表现一番的张绍也大着胆子回答:“丞相,我的勇敢远远胜过了家父!”  

“哦?”曹操奇怪:“何出此言啊。”  

张绍无视了曹操身后朝自己拼命挤眼睛的夏侯渊,一本正经地说道:“家父面对的,只是千余虎豹骑。”  

“而我如今面对的,是丞相你啊!”  

曹操指着自己,哑然笑道:“我?曹孟德比一千铁骑还可怕?”  

张绍摇头晃脑:“那是自然!我听人说,曹公一人,就能抵百万雄兵,难道不更可怕?”  

他骄傲地昂头:“而我在丞相面前,非但没被吓得尿出来,还能对答如流,所以我的骁勇,远超家父!”  

“哈哈哈哈。”此言逗得曹操大笑,对夏侯渊道:“妙才啊,此子好伶俐的舌头,也不知是继承了谁。”  

等曹操回到胡床上就坐,又道:“一般孺子闻曹孟德之名,足以止啼,曹氏、夏侯氏幼辈见我,也战战兢兢,舌头打结。此子却敢同我戏言,胆子确实不小。”  

曹操点着张绍评价道:“张飞虎将,汝,虎子也!”  

见曹操心情不错,张绍乘机再拜道:“丞相,小子有一个不情之请。”  

曹操瞥了他一眼:“噢?说来听听。”  

张绍道:“舅公与二舅,是小子的长辈,这些时日对我疼爱有加,我舍不得与之分离,丞相能否将我也一并带去江陵?如此小子就能朝夕向舅公问安尽孝了!”  

夏侯渊闻言脸色大变,今天张绍每次张口,都让夏侯渊心脏骤停,生怕这小竖子乱说,好在他似乎拿捏得住分寸,讲的话又让丞相发笑,看来儿子夏侯霸夸赞张绍少而聪敏,的确是真的。  

但张绍仍然一点都不讨夏侯渊喜欢,本想着事后将张绍扔在当阳,和刘备二女一样被曹兵看管起来,好歹眼不见心不烦,他的安全也能得到保障。没想到这小拖油瓶竟讹上了夏侯氏,非要死皮赖脸跟去江陵。  

但夏侯渊也不好出言阻止,因为曹操似乎饶有兴致,颔首道:“自无不可,但我军中,可不养闲人啊,你若随军去江陵,能做何事呢?”  

张绍道:“不论丞相安排我做何事,我都奉命!”  

曹操居然真的认真思考起来,想起自己对张绍的评语,喃喃道:“将门虎子,虎子…”  

他忽然转头问许褚:“仲康,我的侍童是不是在襄阳病死一人?”  

许褚就像沉默的山,方才帐幔众人数次发笑,唯独他一脸漠然,兢兢业业保护曹操,寸步不离,此刻才开口道:“丞相,此事当问侍曹掾,不当问臣。”  

“也罢。”曹操也不管那侍童到底死没死了,指着张绍,下令道:“就让此子随军出发,补为侍童,为我执清器虎子!”  

离开帐幔时,张绍已不再被缚,他可以自由地甩着手,还追着夏侯渊问道:“舅公,虎子是何物啊?”  

夏侯渊却不理会他,今日之事可谓有惊无险,如今丞相又点名让张绍做侍童,看来是挺喜欢这孩子…哎,真不知道这对夏侯氏来说,究竟是福是祸?还说什么跟去江陵向自己尽孝?你是来讨债的吧!  

夏侯渊一直黑着脸,将张绍带出去交到夏侯霸手中,对他说了明日到武卫营报到一事后,就头也不回地返回帐幔。  

于是张绍只能转头问夏侯霸。  

夏侯霸听后挺为张绍开心的,他小时候,也在司空府里做过侍童,这才和曹公混了个脸熟,这对张绍未来是有好处的,而对张绍的疑问又颇为吃惊:“阿绍,你在新野时,如厕撒尿,莫非没用过虎子?”  

没有啊,张绍拼命搜索记忆,这身体儿时小便要么站外面随地乱来,在屋子里憋不住时则对着一个脏兮兮的桶…  

见张绍摇头,夏侯霸看他的目光带上了一丝可怜,骂道:“张飞好歹是刘备身边数一数二的大将,怎会清贫到家中连虎子都无,你与阿涓,过的都是什么苦日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