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六章谍影重重(4/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大明双方的将领,齐齐举手致敬。  

当陈祖丹的身影,随着漩涡,被吞噬消失后。  

海军开始搜救落水的陈朝海军士卒。  

很快。  

陈祖丹托付东西的士卒,就被带到朱棣面前。  

士卒结结巴巴讲述了陈祖丹临终前说过的话后,双手捧着,被稍微弄湿的册子,递到朱棣面前,“王爷,这是我们将军让小人转交给王爷的东西。”  

朱棣点点头,接过信,安抚道:“既然陈祖丹将军安排你将来去燕华,你要是愿意的话,从现在开始,就可以是一名真正的燕华人!”  

“小人愿意,小人愿意!”  

士卒被带下去后。  

众人好奇看着朱棣手中的册子。  

都好奇,陈祖丹决定慷慨赴死前,到底给朱棣写了什么,册子又是什么。  

朱棣翻开册子。  

册子扉页写着一行字:海战、海权、制海权——陈祖丹遐想!  

朱棣眼中惊讶之色不由一闪而逝。  

且不说,后面的内容如何。  

就单凭,‘海战、海权、制海权’这三组词,都可以看出,陈祖丹的才华!  

“陈祖丹这样的人,却屈居陈祖义这等人物之下,不得伸张,的确是对陈祖丹的一种侮辱。”  

朱棣摇了摇头。  

没有急于看陈祖丹,关于海战、海权、制海权的遐想。  

取出,夹在其中的信。  

展开。  

‘若王爷换做是我陈祖丹,面对我的局势,假设王爷被明太子朱标圈禁,才华不得施展,王爷会如何选择?’  

看得出来,陈祖丹写的十分着急。  

信的开头,连敬称都没有。  

字迹也十分潦草。  

“我很想问燕王这个问题,很想知道这个答案,可惜,我终究无法知道了,我知道,燕王肯定明白我的选择,因为某种程度,你我的遭遇都差不多,只是,燕王比我更有能力,可以不靠父辈,自己白手起家…”  

“能与王爷的新式海军交战,作为我这一生终结的句号,这是我最大的荣幸,马革裹尸,是一个梦想成为纯粹军人最好的归宿,谢谢王爷给我这个机会。”  

“这些年,被囚禁期间,倒也能得到外面的消息,尤其是关于王爷的消息,所以,我根据燕华海军发展,对未来大海、海战,产生了一些不成熟想法。”  

“若燕华真如传闻,那么未来在燕华,所以,我将这点大言不惭,自编畅想的心得,交给王爷。”  

“希望,能对王爷,能对咱们中原这个大陆文明族群,对蓝水大海的探索,发挥一点作用。”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死,其鸣也悲…”  

“我已是一个将死之人,我由衷希望,王爷不要如我这般,王爷是真正的雄主,但一颗心,还没有如雄主那般,坚不可摧般冷血无情,从王爷这些年,一直被动防守来自大明的明枪暗箭便可知。”  

“王爷可曾想过,你父朱皇帝驾崩之后。”  

信的内容,写到这里,突然没头没尾断了。  

出现一大片空白。  

在纸张最下边,陈祖丹又写了一句话,“人之交往,最忌交浅言深,祖丹已经说了很多不该说的话,猛浪了,望王爷珍重,末重蹈我之覆辙。”  

朱棣在众人好奇注视下,默默把纸张折叠好,装入衣兜。  

很显然。  

信中,空白的一片,是很多陈祖丹想说,却又觉不合适的话。  

不过,他已经猜到,陈祖丹想说什么。  

匆匆翻阅陈祖丹关于海权的论述后,抬头,看向众人,拍了拍这本册子,评价道:“这是一本,具有理论性,价值很高的书籍。”  

话中,交给俞靖:“你好好保管,回去后刊印成海军内部文件,给叶成几位退役的老将军每人送一份,你们按照陈祖丹的海权论想法,讨论、完善、修订。”  

“是!”俞靖举手敬礼,大声领命。  

朱棣笑着回礼,吩咐:“从今天起,纳土纳群岛正式更名为祖丹群岛。”  

所有人都知道。  

与马六甲更名祖义行省不同。  

祖丹群岛,是朱棣给这位陈朝海军主将,最高的荣誉!  

燕华治下,有三地以人名命名,唯有这一地。  

是出于尊重,予以荣誉!  

众人虽然羡慕,但又十分赞同支持。  

陈祖丹纯粹军人的气节,值得这份荣耀!  

半月后。  

就当陈寿前脚逃回马六甲时。  

十六艘,浑身弹坑,都没有修缮维护的铁甲舰,烟囱冒着滚滚黑烟,出现在马六甲海峡。  

“燕华海军来了!”  

“败了!咱们海军败了!”  

码头一片慌乱中。  

十六艘铁甲舰,侧帮对准海港,一字排开,将近两百门火炮,开始炮轰陈朝王都最大、最繁荣的海港。  

将海港蹂躏的一片狼藉后。  

又迅速冲向陈朝造船厂,对造船厂,进行了持续一个小时的炮击。  

彻底摧毁了陈朝的造船厂。  

陈朝一片风声鹤唳中,陈祖义开始拼命集结陆军,准备拼命。  

当天夜里。  

俞靖的指挥室内。  

参谋人员都被俞靖打发走了。  

俞靖坐在桌案后,眼神阴沉锐利盯着站在面前的徐宪昌,“我听叶开说,是你下令,不炮击陈寿所在的公爵级战舰,所以把陈寿放走了?”  

王爷去其他战舰视察,他才有机会,单独质问徐宪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