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六章谍影重重(3/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吐中,顽强的向燕华海军第一战斗舰队发起炮击。  

完全无视,俞靖旗舰指挥舱室顶部,反复打出的劝降旗语。  

陈祖丹拿着一副,从燕华走私而来,燕华民用级望远镜,盯着旗舰上的朱棣,在炮声隆隆中,自言自语,“燕王朱棣,我们的命运还真的有些相似,若是换你被太子朱标囚禁一生,你会作何选择?”  

“可惜,我陈祖丹,没你有本事,可以不靠父辈,白手起家创下今天这样一番基业。”  

话中,陈祖丹眼中闪过一抹羡慕。  

放下望远镜。  

整了整身上这套,被陈祖义放出来,为他准备的仿燕华制式的陈朝军服。  

仿燕华制式的军服。  

这在四海周边,已经成为一种潮流。  

即便是如占城、南朝、阿瓦王朝这些朝局混乱,王室贪婪吝啬的政权。  

其王室,总要购买燕华的帆布,效仿燕华式军装,装备自己的禁卫军。  

同时,还会为自己的禁卫军,不惜花费高价,向燕华购买制式火器。  

陈祖丹整理好衣服后,举手,冲着朱棣方向敬礼。  

陈朝的军礼,也完全是效仿燕华。  

总之,只要陈朝有条件效仿的。  

凡是燕华搞得,他那位好大哥,就会效仿。  

这也恰恰证明了,他为何,会被那位好大哥,囚禁了这么多年,斗不过那位好大哥。  

对方是个真正的权术者。  

做事,没有任何底线忌讳,只要对自己有利的,任何事情都能做。  

而他,只是个纯粹的军人。  

放下手后,陈祖丹扭头传令,“继续炮击,同时向后方深水区撤退!”  

旗舰甲板上。  

众人搞不懂陈祖丹为何突然向朱棣敬礼,齐齐看向朱棣。  

俞靖也看向朱棣,等着朱棣的命令。  

陈祖丹!  

这个人虽然败了。  

可是个海战人才。  

他想为燕华海军招揽这个人才!  

这对燕华,独霸大洋的蓝水海军梦,一定很有裨益。  

朱棣隐约体会到此刻陈祖丹心境,略微沉吟,吩咐:“开炮吧!”  

大口径、大威力的隆隆炮声再次响起。  

陈祖丹微微一笑,转身,毅然留给俞靖等人一个背影,来到桅杆下方,坐下,拿出一张纸,一根燕华制的铅笔,靠着桅杆,不知在纸上写着什么。  

某刻,一身巨响过后,陈祖丹身下的巨舰,发出‘咔咔’刺耳声。  

很快,一名士卒慌乱从船舱跑到陈祖丹身边,急切道:“将军,龙骨受损严重,支持不了太久了,请将军马上乘坐小舢板登岸!”  

陈祖丹没有立即回答,而是写完后,才抬头。  

缓缓起身。  

看着这名,满脸污血的将士,把手中纸张折叠好,又从军服中拿出一本册子,把纸张夹到册子中,交给这名士卒,笑着拍了拍士卒肩膀,“我不走了,这里才是我最好的归宿,你也别回陈朝了,我们陈家的陈朝不值得,燕华我没去过,但如果听说的那些是真的,那么,燕华就是未来,去更光明,更能让你们过上好日子,真正活的像个人的地方去吧。”  

话中,指了指士卒握在手中的册子,“如果可能得话,把这个册子,以及里面,我写给燕王的一封信,交个燕王。”  

话罢,陈祖丹抓起升风帆的绳子,将自己的身体,用绳子,捆在桅杆上。  

这名士卒,显然意识到,这位陈朝军人中,很有影响力,很有海战天赋的将军,要做什么。  

眼睛瞬间通红。  

嘴唇动动,最终什么话也没说,举手敬礼后,大声道:“卑职一定把将军的信,转交给燕王!”  

陈祖丹笑着点点头,含笑,坦然闭上眼睛。  

满脸释怀,满脸轻松解脱。  

士卒再次敬礼后,听着断裂响动声越来越急促,不敢耽搁,转身沿着侧帮放下的绳梯,逃往小舢板。  

又一颗巨大弹丸,砸在战船上,本来就处于分解的船体,临界瞬间被打破。  

咔嚓!  

断裂巨响声响起时,庞然体型的公爵级战船瞬间断为两截。  

战船倾覆下沉。  

周围出现一个巨大的漩涡。  

俞靖举望远镜,看着桅杆上,捆绑着的陈祖丹,大喊道:“炮击!往漩涡周围散射炮击!”  

他想救下陈祖丹。  

这个时候。  

只有炮击,或许才能打散漩涡。  

否则,他这边即便是铁甲舰,也不敢靠近那个巨大漩涡。  

被吸进去。  

蒸汽动力的力量,也未必能挣脱出来。  

“不必了!”就当参谋去传达命令时,朱棣抬手制止。  

俞靖,俞同渊,燕华、大明两方所有的将领,都纷纷看向朱棣,很是不解。  

他们不清楚。  

陈祖丹这样的人才,朱棣为何要放弃?  

朱棣举着望远镜,凝视陈祖丹,平静说道:“此人,值得我们尊重,而对此人的尊重,就是尊重他的选择,他选了这片海湾,这是一名纯粹军人的选择。”  

陈祖丹恐怕是解脱的。  

众人联想陈祖丹的经历,瞬间释然了。  

俞同渊感慨道:“没想到,出海的中原汉民中,还有这等人杰,可惜了!”  

所有人都不由点头。  

是可惜了。  

这样的人杰。  

却偏偏遇到,陈祖义那等满腹私欲的权术者。  

俞靖举手,向陈祖丹的方向致敬。  

燕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