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五章救大明虽千万人吾往矣(3/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他们幼年时期就与方孝孺相识。  

他们跟随在师傅、师娘身边长本事时。  

方叔对那时还留在土桥村的父辈多有关照。  

可师傅和大明朝的事情,他们不能掺和。  

这些年,中原对师傅做了什么,设置了多少障碍。  

他们都很清楚。  

是中原许许多多精英层抵触、仇视、巴不得师傅远离中原。  

不是师傅不想管中原的事情。  

方孝孺看着孩子们又笑着沉默,无奈叹了口气,转移话题,指着路边,铁柱子顶部,玻璃罩中,亮着的长长火苗,好奇询问:“这灯一直这么点着,得耗费多少灯油啊?这些天,在宫中瞧着,就一直想问了,只是,新东西太多了,看的方叔眼花缭乱,一直没时间询问。”  

雍鸣把金豆子护在怀中,笑着介绍:“方叔,除了建造这些路灯时花钱后,后面就不用花钱了,这是沼气,咱们燕京有七十万人口,每天人和牲畜产生的粪便,数量大的下人,自从燕京开始建设时,阿爹就在南北两岸,远离海湾处,建设了两座十分大的堆肥厂…”  

“堆肥厂产生一种气体,十分刺鼻难闻,但可以点燃,从堆肥窖中产生的气体,通过类似输水的铁管管道,输送到一根根路灯上,每当晚上时,堆肥厂有专门负责点灯的工人,就会用钥匙打开那个铁匣子,里面有一个阀门,打开阀门,可燃气体就往上走,箱子里还有一根绳子,绳子连接灯罩内火石打火机括,只要一拉,就能点燃…”  

方孝孺动容。  

从雍鸣的解释中。  

可以得知。  

这个堆肥厂不但养活了数百人,因为从事的工作比较不体面,酬劳很高,比工厂的工人都高。  

但堆肥厂还能盈利!  

因为每年产出的庞大堆肥肥料,是种地百姓最喜欢的!  

中原有多少座大城池!  

别说数十万。  

只要有数万人的城池,恐怕就能搞这种堆肥厂和路灯系统了!  

地方官府能够盈利的同时,还能养活很多百姓。  

同时,大明的黑夜就被点亮了!  

看看燕京晚上,一家几口出来乘凉,卖糖人以及各种零嘴小摊贩,这能创造多少财富啊!  

想要建设这样一套系统。  

需要大量的铁。  

还要有橡胶!  

这都不是大明所具备的!  

同时,地方官府来搞,无法像燕王燕藩这样,搞雇工身股制,官办堆肥厂,官僚权力得不到限制。  

恐怕,到头来,只会造就一批贪官污吏吧?  

大明,无论是政治环境,还是技术条件,都不具备这样搞的条件。  

方孝孺突然生出一股,极其强烈的绝望感。  

明明有良方,有榜样?  

为何大明就无法效仿?  

杨荣见方孝孺满脸低落消沉,好奇问:“小师弟,用打火石点火?打火石能点火,是不是也能用在火铳上,点燃火药?”  

“小师兄!”雍鸣不由冲杨荣竖起大拇指。  

“厉害!小师兄厉害!”金豆子坐在车梁上,调皮大喊。  

众人全都被逗笑了。  

杨荣讪笑挠头,“我就是经常和太孙在咱们土桥村练兵,接触火铳比较多,所以才有此一问。”  

方孝孺已经回神,好奇询问:“世子,你们燕藩陆军火铳换装了?”  

雍鸣摇头,“点火石,也就是燧石,被使用于路灯后,火铳厂的匠人们,受此启发,的确研究出了燧发枪,不过,现在我阿爹只是让谭叔他们,组建了一千人的队伍,使用这种新式装备,阿爹说我们燕藩,暂时用不着这些,先组建一支实验队伍,寻找不足,继续改进,多余的钱,花在刀刃上,支持研究、改善民生…”  

好强烈的自信!  

世子虽然没明说。  

但他也从燕王的计划中,感受到了燕藩的自信和霸气。  

燕王认为,即便是使用现在已经列装的火绳火铳,燕藩陆军,也足以傲视天下!  

与其匆匆忙忙列装不成熟的燧发枪。  

还不如把钱投入研究、改善民生上。  

实现厚积薄发!  

一行人,谈论着,不知不觉来到大剧院。  

祈婳一群年纪小的孩子,已经在外面等着了。  

买好了瓜子,椰子、以及各种各样干果。  

方孝孺挺好自行车后,和孩子们一起排队。  

他都已经习惯了。  

燕京湾的百姓也习惯了,燕王的孩子、学生排在他们后面,也只是向世子、郡主等人问候后,就继续安静排队。  

燕藩的百姓,已经适应了,燕王一家不在乎权威的一面。  

同样不影响,百姓对燕王、对燕藩的支持和向心力!  

相反,做了燕藩的百姓,都担心,再次成为大明子民。  

可想而知,燕藩上下的凝聚力多么强大。  

方孝孺一边琢磨,一边跟着人流入场。  

进入大剧院后。  

水泥砖石砌成的台阶,一层比一层高。  

买了普通套票的百姓,带着孩子,就在台阶上席地而坐。  

小声议论着,等着梁山伯、祝英台舞台剧开演。  

方孝孺跟着雍鸣等人,来到大剧院半环的二层。  

进入面向舞台,全开的包间内。  

没有桌子。  

与下面的水泥地唯一的不同,就是铺了一块羊毛毯子。  

这种羊毛染色后,编织出各种漂亮图案的毯子,也是燕藩搞出来的。  

燕王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