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五章救大明虽千万人吾往矣(2/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快速登着追上去。  

方孝孺含笑看着,跑在前面这群孩子。  

大多数都已经成婚了。  

虽然没有从政从军,但大多数都在燕藩的各行各业发挥聪明才智。  

就像年龄稍大点。  

和世子一起,跟他慢慢骑行的春晓、东旭、民丰、王靳宓、周潮这些年龄稍大点的孩子。  

都已经有所成就了。  

东旭研究出重力加速的具体数值、论证了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  

对这些,他也不懂,但据说对研究火铳、火炮产生了巨大作用。  

决定火铳、火炮威力、射程的初速度论,就是东旭提出来的。  

这些他听的迷迷糊糊,不太懂。  

但有一点他懂。  

比如为了研究重力加速度,东旭联合匠人,结合中原已经发明的日冕,又根据十二天干地支六十甲子发明出的钟表!  

他去沈家钟表工厂参观了。  

那种钟表,对时间的精确度量,实在是太准确了。  

给陛下和王爷制作的那种钟表,每隔整点,还会发出叮叮咚咚的提醒声。  

夏原吉制定了燕藩度量标准。  

王靳宓跟随俞靖出海探索,寻找到一块十分特殊的钢铁。  

从而受到启发,提出‘适用于不同用途的钢铁,一定在炼制过程中,高温融入了其他矿石的’假想。  

这一假想,尚未得到有效的理论依据。  

还不知,这一假说,到底是否成立。  

但这个大小伙子,还有其他成就。  

王靳宓认为,现在燕藩的百斤小坩埚炉炼钢效率太低。  

结合中原早已出现的生铁、熟铁灌钢法。  

提出,可以直接将生铁熔浆和熟铁熔浆,通过两条熔浆导槽,灌入一个可以转动的高温炉子内,高温中进行均匀混合,就能大规模,大批量炼钢。  

对此,他问过匠人。  

匠人们都说,根据早已就有的灌钢法,这种炼钢工艺,极有可能成功。  

成功率至少八成!  

现在,王靳宓正在和工人们,一起琢磨攻克一整套生产线。  

这群人的野心很大。  

他们设想中,不是把生铁块和熟铁块扔进尚未攻克,可以转动的炉子内。  

而是希望,同时设计两座高炉,一座冶炼生铁,一座冶炼熟铁,铁浆流出来后,就第一时间流入可以转动的高温高炉内。  

节省工序,提高产量同时,实现降本增效的目的!  

他初闻整个设计规划时。  

就忍不住想,‘燕王麾下这群人,怎么就这么敢想敢干!’  

生产线的设计、转炉技术…  

等等一切,都未攻克,就花了燕王三万两银子。  

后来他慢慢想明白了。  

王靳宓以及那些钻研的匠人,敢想敢干的动力,来源于燕王!  

这群人,如果搁在大明,他们的想法只要说出来,恐怕就会被满朝文武,扣上一个好高骛远、夸夸其谈的帽子。  

民丰、春晓就更不要说了。  

管着整个燕藩的医疗系统。  

成千上万个乡土村社内的土郎中、懂点急救医术的接生女子,就是他们培养的。  

开发出很多‘中成药’。  

王妃说,燕藩这几年婴儿夭折率急剧降低,就是这两孩子的功劳。  

就是看起来,最不成器,喜欢研究植物、动物生长发育,搞得满屋子动物、昆虫标本的周潮。  

也有自己的成就。  

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假说。  

周潮认为,同一种动植物,在不同生长环境中,为适应生存,会表现出不同的性状。  

这一假说,只有少数孤证。  

周潮就盼着,探索队再次起航,他能收集到各种动植物标本,做比对研究。  

虽然没有完全论证,这一假说的正确性。  

但燕藩农科司却认为这个假说是正确的。  

他们在人工栽培药草、农作物研究中,已经遇到过类似的问题了。  

以前嘲笑燕王,辛辛苦苦培养了一群孩子,竟然不让这些孩子从政从军,反而搞一些奇淫巧技杂学的人。  

真该来看看!  

这些孩子提出来的假说、生产工艺虽然还没有论证、落地实现。  

他已经有种心惊动魄感。  

这就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啊!  

“方叔,在想什么呢?”  

闻声,方孝孺扭头,看着白大褂搭在车把手上,穿着一身新式女装,亭亭玉立,成熟稳重的春晓。  

春晓、民丰白天很忙。  

临近傍晚,才来王宫和他们一起吃饭。  

这不,工作服都还带着。  

笑着摇头,“就是感慨你们这些孩子的成就,当初,很多人听说你们师傅,不安排你们去从政从军,反而安排伱们搞一些杂学、巧计,都在嘲笑你们师傅…”  

春晓浅笑,“其实,小时候,我们也不理解,不过后来慢慢理解了,师傅师娘不想我们从军从政,是怕我们往后在权力这个旋涡遇到危险,师傅、师娘对我们的偏爱太多了。”  

她知道,合适的时候。  

师傅肯定要给他们荣誉加身。  

方孝孺看着稳重、干练的春晓,笑着点头:“是啊,你们能遇到燕王、王妃,真是极大的运气,可咱们中原,还有无数的孩子,才勉强能吃饱饭…”  

春晓几个年长的孩子笑笑。  

这几天相处,他们早知晓,这位方叔叔,想让他们影响师傅,不要对大明太疏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