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六章装点好门面,和大明谈判(2/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我这样安排,是有原因的,咱们能不能长期统治吕宋,取决于两个方面,一、基层百姓对我们的观感,二、对吕宋孩子的教育同化。”  

“基层就是这些直接接触百姓的镇长,这部分人,必须是绝对心向咱们燕藩,愿意为燕藩事业,奉献的。”  

“教育就是咱们将来要开办的学堂,教孩子的先生,思想上决不能有半点问题…”  

两百多跟随吴海闹事的年轻读书人。  

功名更高,学识更渊博。  

但这群人的思想不稳定,甚至不纯!  

就绝对不能做直接面向底层百姓和育人的事情。  

“这群人,放在省府州县这些位置上,暂时替咱们做事,咱们也对他们进行考察,若是思想真的改变者,那就提拔任用,若是伪装,今后陆陆续续清理掉便是…”  

给这群人更高的文官权力,其实并不可怕。  

暂时帮他统治吕宋。  

等他治下的读书人多了,可用之人多了。  

清洗掉便是了。  

“进忠,你找时间,和八百童生好好谈谈心,告诉他们,去下面基层任职,只是暂时两三年任务,等咱们可用之人多了,就会取消镇一级机构,而他们也会根据在下面履任的表现,进行相应的提拔,直接越过县令,升迁更高的位置也不是不行,我看他们实干的表现!”  

镇这一级,只是一个临时的机构。  

其实,当时在朝廷推行乡土村社时,他就打算建议朝廷,设置这样一个临时权力机构。  

在乡土村社推行结束后,就马上取消。  

思来想去,他又把这个想法否决了。  

他有顾虑。  

他在大明说了不算。  

他能建议成立。  

可将来,能否取消,他就说了不算了。  

权力机构的管辖范围一旦开始蔓延后,官员们就未必愿意收手。  

大明现在是两百个百姓,养活一个吃皇粮的。  

如果再全面增加镇一级。  

恐怕就是一百个百姓,养活一个吃皇粮的了。  

太可怕了!  

大明别说发展了,可能会很快被这群吃皇粮的吃垮!  

可他治下,他为了尽快推行乡土村社,稳定吕宋百姓,设立县镇二级机构,势在必行。  

他也有信心,将来能结束!  

“这个二级机构是暂时的,你们文官要牢记这一点,咱们养活不起这么多吃饷的人,而且也没有必要,中原历朝历代,其实也存在县域内的二级机构,只不过是隐晦的,是由县府和地方士绅组成…”  

“未来乡土村社建成后,所谓的隐形二级机构,就是由县府、雇工身股制商行、乡土村社共同组成。”  

“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商行,两种经济结构,施行高度自治,自负盈亏,县府只负责税收、地方治安诉讼、教育、政策传达和引导,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我们官府,绝不插手,乡土村社和雇工身股制商号的盈亏问题,他们破产也是他们的事情,百姓、雇工只能埋怨领头人的能力不行…”  

“我们从农村土地、农具等原始股本不可转让,这些制度方面,保障百姓还有无数次重头再来的机会,做好这些制度性建设,教育、农田水利等基础性建设后,他们内部的事情,我们只按照未来制定的燕藩律法进行裁判,其他的绝不插手,如此,无论发生什么矛盾,他们的怨气,都在所处的一个个小经济体内…”  

夏时敏听闻后,眼睛顿时一亮。  

周朝的国祚为何有八百年之久?  

为何后来一些人,推崇恢复周礼。  

很大原因,就是有人觉得,周朝的制度,其实比秦朝以后的郡县制更稳定。  

其实,有些话推崇周礼的读书人不敢说出来。  

那就是恢复分封制!  

分封制下。  

百姓和中枢没有矛盾。  

所有的矛盾,来自于百姓和分封诸侯领主之间。  

百姓会反一个,压榨剥削他们的诸侯,但很少直接喊出,推翻周王朝。  

但分封制的弊端也很大。  

就是诸侯领主的势力太过庞大,发展到最后,诸侯就能直接威胁到中枢了。  

王爷的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  

其实在造福百姓的同时。  

也是一种另类的分封。  

只是,在郡县制之下,把民间财富,切割成无数小碎块,分给一个个经济团体。  

每个县府,相对于这些散碎的经济团体,就是‘中枢’。  

燕藩政权只要保持中立、公正。  

经济团体内部的矛盾,怨气就会首先对准团体内部的领头人。  

绝大多数情况,无法形成,百姓和政权之间的直接矛盾!  

等于在政权和百姓中间,又设立一个受过的机构。  

即便将来,县域之内,县令做的不好,朝廷只要严惩县令,就能平息百姓怒火。  

就好像周朝中枢的君主,惩罚诸侯一样。  

县令比诸侯更好惩罚。  

至于县域之内,经济体做大,染指县域权力也不怕。  

自始皇帝中枢集权后。  

财富就永远斗不过权力!  

夏时敏、蒋进忠一群文官都已经发现了,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对于政权延续的一些好处。  

都在默默琢磨着。  

而毛骧的讲述还在继续。  

已经从涉及文治方面,转入了军事方面。  

“王爷,根据我们的情报,从我们逼迫吕宋朝廷,为民都洛岛中原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