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章激化(5/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手洒出一堆写着类似檄文的纸条,跳上马车就跑!  

整个金陵乱糟糟。  

气氛越发尖锐。  

甚至有大批大批的读书人,被人鼓噪下,开始在朱紫巷周围转悠。  

朱府外值守的禁军,如临大敌。  

朱元璋更是十分恼火。  

这群读书人和官员不同。  

他杀官。  

只要有他们贪赃枉法的证据,杀多少都可以!  

读书人也不敢说什么,百姓更是拍手叫好。  

可这群热血冲动的年轻读书人,一没有贪腐,二,说他们枉法吧,这群读书人中,很多是不明真相,被蛊惑起来的读书人,口口声声,所作所为是忠于大明,忠于太子!  

凡是这种被同窗别有用心蛊惑起来的读书人。  

还最是执着,最不怕死。  

把所作所为,当做了为国尽忠,拨乱反正。  

朱元璋命赵翥、方孝孺等人去劝说,赵翥、方孝孺等人很快就被别有用心者,扣上背叛太子,不忠不义燕党的帽子。  

就在这种纷纷扰扰,火药味越来越浓的情况中。  

徐达、汤和、胡惟庸等人终于抵京。  

数十骑奔冲入城。  

每个人坐在战马上都摇摇欲坠。  

“燕王卑鄙无耻,阴谋谋害太子!”  

当众人策马经过一间酒肆时。  

酒肆临街窗口忽然传来一声大喊,胡惟庸等人抬头,就见一个读书人已经闪身缩回去,只留下一只手向外。  

纸片洋洋洒洒飘下来。  

胡惟庸手颤抖着,抬手接住一片纸,看着上面‘讨燕贼文’四字时,本就一路颠簸,苍白的脸,瞬间更是白的没有一丝血色。  

都已经发展到这等尖锐激烈的程度了吗?  

常茂看到后,眼中瞬间弥漫阴冷笑意。  

大事可为啊!  

若是燕贼夺兵权的消息传扬出去,正义的声音必然更加激烈!  

逼反燕贼,彻底扼杀燕贼继承大明江山的机会更大!  

大明江山只能是姐夫这一脉!  

姐夫死了,也应该是雄英!  

他们常家大明最强国戚的地位,谁都不能动摇。  

谁动摇,谁就得死!  

常茂给身后,东宫卫率一名千户使了个眼色,这名千户心领神会,在其他人都被纸片上的内容震惊时,悄悄脱离队伍。  

徐达气的手都在颤抖。  

扭头看向汤和,“二哥,你去和陛下说吧,我累了,我要回家看看妙云他们!”  

话罢,不给汤和说话的机会。  

勒马转向,直接往朱紫巷而去。  

原本,他不希望四郎大开杀戒。  

可金陵这些人的咄咄逼人,太让人失望了。  

这些年,是不是四郎就是太宽容。  

所以才会发生眼下这般令人心寒的景象?  

汤和目视徐达离开,伸出去的手,无奈放下,叹了口气,扭头催促:“入宫!”  

汤和等人突然回来,顿时惊动了满朝文武。  

御书房外,百官云集,窃窃私语。  

“太子殿下是不是已经?”  

“若是太子殿下有个三长两短,我就算死,也要去朱府,诛杀燕贼妻儿!”  

“一起!”  

“同去!”  

御书房内。  

朱元璋等汤和喝了口茶,再也等不了了,迫不及待问:“标儿怎么样了,老四去了捕鱼儿海吗?草原战事如何?你们怎么回来了?”  

其他人还在大口大口喝茶。  

坐在凳子上,身子都摇摇晃晃。  

这么多天,几乎没有歇息,快马加鞭往回赶。  

半条命都快没了!  

汤和看了眼杯中茶汤,抿了抿唇,只得放下,含笑道:“陛下,战争已经胜利,燕王偏师奔袭增援,一战阵斩北元可汗脱古思帖木儿…”  

朱元璋露出一丝笑容,忙追问:“标儿呢?”  

汤和脸色微微凝重,嘴唇动动…  

“陛下,你要给我姐夫做主!”常茂哽咽哭着,噗通跪倒,“原本西线的十五万瓦剌部精锐,怎么就突然出现在东线?燕王素有知兵美名,这回怎么就没有预判到!”  

朱元璋、马秀英盯着匍匐在地,哽咽疾呼的常茂。  

脸色均都难堪。  

同时微微握拳。  

老四素有知兵美名,也不意味着,对手北元就全都是傻子、蠢货!  

此番也不止老四一人上当。  

北征大军中。  

徐达、汤和、蓝玉、沐英、傅友德、耿炳文、胡惟庸…  

哪一个不是聪明人。  

这么多人都没想到,凭什么就要求老四想到。  

上当了,老四还能把占据扭转到如今的局面,彻底打垮北元,奠定胜局。  

已经很出色。  

已经,把老四的领兵能力,展现的淋漓尽致了。  

打仗,从来就没有,完全预料到对方所有算计,算无遗算这种事情!  

当初老四纵横草原。  

不也被围好陈察哈尔,差点回不来吗?  

出色优秀的将领,从不是算无遗算。  

而是通过战争不断进行,双方不断接触,逐步判断、了解、揣摩对手意图。  

这一点,老四也做到了。  

若非老四提早发现西线纳哈出一路不对劲儿,怀疑其精锐主力已经不在西线,发起千里奔袭和林的战役。  

恐怕,主力都等不到老四救援!  

大明更无法取得此番胜利!  

朱元璋越想越生气,抓起面前茶杯,狠狠砸在常茂脑袋上,指着常茂怒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