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远迈封狼居胥之功巨型战舰,露峥嵘(3/5)
阿哥给你汇报,要是阿爹没做到,你就不要亲阿爹!”
小丫头点点头。
这才向徐妙云伸出手求抱。
徐妙云瞪了眼接住。
朱棣顺势把御赐金牌交到徐妙云手中,低声叮嘱:“路上遇到事情,兄弟们解决不了,就使用御赐金牌,你们娘两闯多大的祸,我都担得起。”
这次之所以低调。
就是担心路上出事。
这些年,他损害了太多人利益。
不知有多少人,把他恨之入骨。
难保不会有人铤而走险。
徐妙云点点头,笑道:“放心吧,我会照顾好自己和祈婳的。”
她很清楚。
自从锦衣卫笼络吕珍事情发生后。
四郎就猜测,朝中局势发生了微妙变化。
这一系列微妙变化。
四郎的态度就是:‘不多想,不胡乱猜测!’
但不代表,四郎没有准备和警觉。
朱棣点点头。
转身来到此行护送的老兄弟身边。
不等朱棣开口。
这名老兄弟就压声郑重道:“殿下,兄弟们都知道该怎么做,此行,若是有人难为王妃,就算是神佛,兄弟们也照杀不误!”
朱棣笑着点头。
都是跟他从草原回来,过命的老兄弟。
他可以毫无保留的把后背交给他们。
“启程吧!”
随着朱棣一声令下。
乔装打扮的兄弟们,护送着一辆马车缓缓离开。
随后,朱棣在福建停留,返回建安,处理了一些事情后。
一月末。
再次折返闽县,准备动身回鸡笼屿。
徐辉祖书房。
“姐夫,你现在是有机会,就只顾你的东番。”徐辉祖笑着开玩笑,其实他知道,姐夫是尽可能降低在福建影响力。
以免太刺激朝中一些人。
即便这样。
都有人开始议论,福建已经不是朝廷的福建,而是燕王的福建。
朱棣笑着瞪了眼,“说正事,什么事情,我刚入城,就神神秘秘要和我单独谈。”
他刚抵达闽县,辉祖就神神秘秘说有事单独和他谈。
“前几天,我接到父亲的来信,父亲信中说,陛下已经命令辽东,今年发起驱逐纳哈出的战役,应该是为了避免北征多线作战,朝廷负担太大…”
朱棣眉角微挑。
开始了!
辽东战役打响,就是此番北征的前奏。
看来,与他预估的差不多。
依着汤二叔的统兵能力,以及朝廷这些年较为宽裕的国库,辽东战事大概率会在今年年底前出结果。
“另外,父亲还说,陛下向外透露风声,北征之后,要南巡福建,陛下、皇后…这次南巡规模恐怕更大,远超上次观摩团。”
朱棣不由惊讶瞪眼。
这可有点出乎意料。
“泰山有没有说我母后的病情?”
整个洪武十五年,他一直提心吊胆,把雄英看的好好地。
没想到,母后却病了。
若非春晓给他和妙云写信,他都不知此事。
徐辉祖笑道:“姐夫,婶子的病已经好转了,过年回金陵,听阿爹说,年后,陛下还要送婶子去土桥村,婶子在土桥村和八婶儿她们相处,没什么烦心事,肯定长命百岁。”
于此同时。
周庄沈园。
徐妙云抵达周庄后,早收到消息的沈家,早早就已经扫塔等待。
沈家三房。
这些年产业已经陆陆续续向福建、东番转移。
不过三房大多数人,尚未迁徙。
徐妙云抵达后。
就下榻沈家三房。
休整一天后。
沈家女人们,陪着徐妙云来到沈家帮扶建起的乡土村社参观。
在这里,徐妙云见到了沈家帮百姓建立的桑园。
参观了百姓养蚕。
看到了农村妙龄少女们,在织丝、刺绣。
沈家帮扶建设的周庄乡土村社,比建安乡土村社更加精细化,更加完善。
这也很正常。
建安,乃至整个福建乡土村社。
四郎都是打好基础后,用商业行为,宏观引导。
势必做不到精细。
周庄深耕精细化的乡土村社,可以看出,沈家的确花了大功夫和心思。
徐妙云也不吝啬,说了些沈家人,想听的话。
当晚。
徐妙云安顿祈婳睡着,准备休息时。
房门被敲响。
开门,发现是沈至妻子。
“王妃,没打搅你休息吧?”
“没。”
徐妙云将人请进屋内,闲聊寒暄几句,沈至妻子,试探性询问:“王妃,听说陛下要南巡福建,是真的吗?”
徐妙云微微愣怔。
她还真不知这个消息。
徐达的信抵达闽县时,徐妙云一行人已经启程了。
“我并未收到此消息。”徐妙云温和笑问:“你们是听谁说的?”
“堂兄在京为官,写信回来说,京城都在议论此事…”
徐妙云听闻沈至妻子讲述,就断定,多半是真的。
金陵那种地方,空穴不来风。
她也知道沈至妻子来的目的了。
肯定是受沈家大房、二房所托。
若是没猜错,沈家肯定是希望父皇南巡,能来周庄沈园,看看沈家帮扶百姓建设的乡土村社。
沈家人过的如履薄冰,希望得到父皇的肯定,这样才能踏实。
“若事情
小丫头点点头。
这才向徐妙云伸出手求抱。
徐妙云瞪了眼接住。
朱棣顺势把御赐金牌交到徐妙云手中,低声叮嘱:“路上遇到事情,兄弟们解决不了,就使用御赐金牌,你们娘两闯多大的祸,我都担得起。”
这次之所以低调。
就是担心路上出事。
这些年,他损害了太多人利益。
不知有多少人,把他恨之入骨。
难保不会有人铤而走险。
徐妙云点点头,笑道:“放心吧,我会照顾好自己和祈婳的。”
她很清楚。
自从锦衣卫笼络吕珍事情发生后。
四郎就猜测,朝中局势发生了微妙变化。
这一系列微妙变化。
四郎的态度就是:‘不多想,不胡乱猜测!’
但不代表,四郎没有准备和警觉。
朱棣点点头。
转身来到此行护送的老兄弟身边。
不等朱棣开口。
这名老兄弟就压声郑重道:“殿下,兄弟们都知道该怎么做,此行,若是有人难为王妃,就算是神佛,兄弟们也照杀不误!”
朱棣笑着点头。
都是跟他从草原回来,过命的老兄弟。
他可以毫无保留的把后背交给他们。
“启程吧!”
随着朱棣一声令下。
乔装打扮的兄弟们,护送着一辆马车缓缓离开。
随后,朱棣在福建停留,返回建安,处理了一些事情后。
一月末。
再次折返闽县,准备动身回鸡笼屿。
徐辉祖书房。
“姐夫,你现在是有机会,就只顾你的东番。”徐辉祖笑着开玩笑,其实他知道,姐夫是尽可能降低在福建影响力。
以免太刺激朝中一些人。
即便这样。
都有人开始议论,福建已经不是朝廷的福建,而是燕王的福建。
朱棣笑着瞪了眼,“说正事,什么事情,我刚入城,就神神秘秘要和我单独谈。”
他刚抵达闽县,辉祖就神神秘秘说有事单独和他谈。
“前几天,我接到父亲的来信,父亲信中说,陛下已经命令辽东,今年发起驱逐纳哈出的战役,应该是为了避免北征多线作战,朝廷负担太大…”
朱棣眉角微挑。
开始了!
辽东战役打响,就是此番北征的前奏。
看来,与他预估的差不多。
依着汤二叔的统兵能力,以及朝廷这些年较为宽裕的国库,辽东战事大概率会在今年年底前出结果。
“另外,父亲还说,陛下向外透露风声,北征之后,要南巡福建,陛下、皇后…这次南巡规模恐怕更大,远超上次观摩团。”
朱棣不由惊讶瞪眼。
这可有点出乎意料。
“泰山有没有说我母后的病情?”
整个洪武十五年,他一直提心吊胆,把雄英看的好好地。
没想到,母后却病了。
若非春晓给他和妙云写信,他都不知此事。
徐辉祖笑道:“姐夫,婶子的病已经好转了,过年回金陵,听阿爹说,年后,陛下还要送婶子去土桥村,婶子在土桥村和八婶儿她们相处,没什么烦心事,肯定长命百岁。”
于此同时。
周庄沈园。
徐妙云抵达周庄后,早收到消息的沈家,早早就已经扫塔等待。
沈家三房。
这些年产业已经陆陆续续向福建、东番转移。
不过三房大多数人,尚未迁徙。
徐妙云抵达后。
就下榻沈家三房。
休整一天后。
沈家女人们,陪着徐妙云来到沈家帮扶建起的乡土村社参观。
在这里,徐妙云见到了沈家帮百姓建立的桑园。
参观了百姓养蚕。
看到了农村妙龄少女们,在织丝、刺绣。
沈家帮扶建设的周庄乡土村社,比建安乡土村社更加精细化,更加完善。
这也很正常。
建安,乃至整个福建乡土村社。
四郎都是打好基础后,用商业行为,宏观引导。
势必做不到精细。
周庄深耕精细化的乡土村社,可以看出,沈家的确花了大功夫和心思。
徐妙云也不吝啬,说了些沈家人,想听的话。
当晚。
徐妙云安顿祈婳睡着,准备休息时。
房门被敲响。
开门,发现是沈至妻子。
“王妃,没打搅你休息吧?”
“没。”
徐妙云将人请进屋内,闲聊寒暄几句,沈至妻子,试探性询问:“王妃,听说陛下要南巡福建,是真的吗?”
徐妙云微微愣怔。
她还真不知这个消息。
徐达的信抵达闽县时,徐妙云一行人已经启程了。
“我并未收到此消息。”徐妙云温和笑问:“你们是听谁说的?”
“堂兄在京为官,写信回来说,京城都在议论此事…”
徐妙云听闻沈至妻子讲述,就断定,多半是真的。
金陵那种地方,空穴不来风。
她也知道沈至妻子来的目的了。
肯定是受沈家大房、二房所托。
若是没猜错,沈家肯定是希望父皇南巡,能来周庄沈园,看看沈家帮扶百姓建设的乡土村社。
沈家人过的如履薄冰,希望得到父皇的肯定,这样才能踏实。
“若事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