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九阴(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随机推荐:  

苏秦等人回到东宫后,便发现东宫里的禁军数量比之前多了数倍。  

很显然,太子遇刺一事,让唐皇意识到即便是在这皇宫内,也并非绝对安全。  

除此之外,苏秦还察觉到,所有经历过刺杀一事的人,包括太子在内,以及太子的心腹谋士,暂时都出不了宫。  

禁军给的理由是宫内正在严查,这个时候出去可能还会遇到刺客。  

但苏秦却是明显看出了问题。  

此次刺客全部出自南明使团,按理来说原因已经找到,根本不需要严查宫内。  

因为刺杀源自南明,根本与宫内无关。  

但唐皇仍旧这么下旨了,唯一的可能就是不想这个时候让刺杀一事传出去。  

“看来,唐皇那个老狐狸又在算计着什么了......”  

苏秦思绪起伏,转眼间便将唐皇的目的猜测的七七八八。  

只不过,虽然苏秦意识到这些事情,但却对此兴趣缺缺。  

对于苏秦而言,所有的阴谋算计,在绝对的实力面前,如同薄纸一般脆弱,不堪一击。  

与其将精力放在这上面,不如提升实力来的方便。  

至于东宫内出现大量禁军,禁止所有人出入.......  

或许这对其他人有用,但又怎么可能拦得住苏秦?  

一个时辰后。  

苏秦身形一闪,轻易越过重重禁卫看守,悄无声息的离开东宫。  

“今天就在太极殿签到吧。”  

苏秦心念一动,出现在太极殿前。  

太极殿乃唐皇满朝文武早朝议政之处,按理来说,应该拥有不低的‘道蕴’。  

“系统,签到。”  

苏秦抬头望了眼巍峨的太极殿,心里默念道。  

恭喜宿主签到成功,获得‘九阴真经’。  

“九阴真经?”  

苏秦脸上浮现笑容。  

他来皇宫都快签到小半年了,终于将这一门至阴绝学签到出来了。  

九阴真经据说前朝某位坐镇皇宫的存在所创立出的绝学,号称能够凝聚九种至阴之力,从层次上来说,九阴真经彻底凌驾于太阴炼体术之上。  

太阴炼体术只能凝聚太阴之力,修炼到极限也只能汇聚一种至阴之力。  

但九阴真经却能凝聚足足九种至阴之力。  

这其中的差距,一目了然。  

“不错不错。”  

“若是再签不到,我都准备以其他至阴绝学代替了......”  

苏秦微微颔首。  

在他的推测中,九阴真经与九阳神功最为合适,但并不代表苏秦只有九阴真经这一种选择。  

签到这么多年来,苏秦获得的至阴功法不知道有多少,其中能与九阴真经比肩的又不是没有。  

就在苏秦思索之时,关于九阴真经的种种信息尽数涌入苏秦脑海中。  

片刻之后,苏秦睁开眼睛,神色浮现满意。  

“回去之后,便开始修炼九阴真经,然后再与九阳神功一起淬炼肉身,看能不能让肉身实现第四次蜕变。”  

苏秦心里默默的想着。  

自武道九品到罗汉尊者,苏秦的肉身一共蜕变了三次。  

第一次是以金刚不坏神功与太阴炼体术阴阳相生,将肉身提升到比肩一品大宗师的程度。  

第一次是在少林寺后山禁地,以‘驮阿’罗汉留下的封印之力强化肉身。  

第三次则是苏秦突破至罗汉之境时,最终一跃时,肉身、神念、内力三者齐齐迸进。  

而自这三次蜕变后,哪怕苏秦迈入三重天罗汉之境,实力暴涨了一大截,但却达不到蜕变的效果。  

如今苏秦以九阳神功与九阴真经相互融合,看能否如同武道九品时那般,蜕变肉身。  

就在苏秦准备返回东宫右春坊之时,突然神色一动,望向皇宫内的某个位置。  

“有六位一品大宗师离开了皇宫?”  

苏秦摸了摸下巴,眸子中若有所思。  

这六位一品大宗师离开皇宫之时,极力收敛气息,但他们能瞒住外人,又怎么可能瞒住苏秦呢?  

“有意思。”  

“是唐皇要动手了?”  

苏秦心里随意猜测着。  

整个皇宫之内,能够同时命令六位一品大宗师的,只有唐皇能做到。  

在如今整个皇宫严密封锁之下,外人进不来,里面的人出不去,这六位一品大宗师这个时候离开,除了奉唐皇之命,再无其他可能。  

与此同时。  

长安城某座府邸内。  

白袍男子抬头看了眼天色,眉头紧皱。  

作为南明锦衣卫镇抚使,白袍男子位高权重,这次若不是关系到明帝的某项大计,他根本不可能亲身来到长安城。  

要知道,长安城乃唐国国都,不知道潜藏着唐国多少底蕴,纵使白袍男子再如何有信心,也不敢肯定自己一定能功成身退。  

但白袍男子没有选择。  

明帝让他来,他就得来,哪怕是死,也得死在长安。  

“时间应该差不多了。”  

“为何还没消息传出?”  

白袍男子只觉得隐隐有种心悸的错觉。  

就在这时,胖乎乎富商跑了进来,恭敬道:“见过镇抚使大人。”  

“到底怎么回事?”  

白袍男子望向胖乎乎富商,皱眉道:“皇宫里面动手了吗?”  

“镇抚使大人。”  

“我也不知晓。”  

“现在没有收到任何消息......”  

胖乎乎富商同样十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