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震怒(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随机推荐:  

唐皇宫内。  

太子遇刺。  

原本毫无威胁的南明使团突然暴起,冷冽刺骨的杀意充斥在每一寸空气。  

几乎是在瞬息间,  

镇守玄武门的禁军副统领猛然睁开双眼,望向太子所处的位置。  

这位副统领乃一品大宗师,负责守护皇城,对气机极为敏锐,更何况是这种毫不收敛的杀意呢?  

“不好。”  

“太子那边出问题了。”  

禁军副统领神色难看至极。  

虽然说此刻太子距离玄武门有段距离,可若太子真的出事,陛下问责下来,他恐怕也难辞其咎。  

太子生死关系到唐国国本,到那时,即便他是一品大宗师,同样免不了受到重罚。  

“你们派出一些人,跟我过来!”  

禁军副统领一步迈出,整个人化为一道幻影,朝着杀机涌现之处而去。  

禁军副统领的反应速度已经很快了,察觉到杀机时,用了一个瞬息。  

动身之时,再用了一个瞬息。  

之后从玄武门赶至太子所处之地,则是用了三个瞬息。  

从刺杀开始到禁军副统领赶到之时,一共只过去了五个瞬息。  

五个瞬息能做什么?  

对于普通人来说,眨几次眼睛就是十几个瞬息过去了。  

然而。  

这五个瞬息对于禁军副统领来说,却是度日如年,心急如焚。  

禁军副统领太清楚了,能够在唐皇宫内刺杀太子,必然有着极为周密的谋划,甚至若是没有一定的把握,这些藏于皇宫内的刺客根本不可能出手。  

既然出手了,就代表着这些刺客觉得能够刺杀成功。  

“太子殿下。”  

“希望你能坚持到我赶去吧。”  

禁军副统领念头疾转,体内运转的内力几乎快要沸腾起来。  

下一刻。  

禁军副统领赶至,正要出手镇压刺客之时。  

他看到永生难忘的一幕。  

只见原本充斥着惊天杀意的刺客,齐齐浑身一震,紧接着身躯开始燃烧,连惨叫声都没发出,就化为灰烬烟消云散。  

“这是?!”  

禁军副统领心中颤栗,震撼至极。  

在他赶来之前,预想过无数可能,甚至连太子死在刺客手上都考虑过。  

但唯独没有想过会是眼前的景象。  

如果说这些刺客被拍成肉泥或者斩成两截,倒是还能够理解,但无火自燃,化为灰烬却是有些超出禁军副统领的想象了。  

太子李生与众多心腹同样看呆了。  

前一刻他们面临生死之危,随时都可能死在这群刺客手上,但现在却是发生这样匪夷所思的一幕。  

就在这时。  

大量禁军开始赶至。  

禁军副统领压住心里的震撼,低喝一声:“保护太子殿下。”  

不管眼前发生了什么,太子殿下的安危一定要放在首位。  

“三哥,你没事吧?”  

苏月芸勉强缓过神来,拽了拽苏秦胳膊,小声问道。  

“我没事。”  

苏秦摇了摇头,扫了眼那些刺客所留下的灰烬。  

早在这些南明使团入宫之时,他便已经发现这些南明使团有其他谋划。  

只不过,当时苏秦觉得,只要这群刺客没有影响到东宫,没有影响到他和小妹太子,就懒得插手。  

整个唐皇宫,苏秦也就认识苏月芸李生寥寥几人。  

至于其他人,那些皇子太监的死活,苏秦并不在乎。  

但苏秦没想到的是,这些刺客的目标,竟然是太子李生。  

“明帝......”  

苏秦神色不动,眸子深处若有所思。  

“三哥,没事了,一切都过去了......”  

苏月芸还以为苏秦吓傻了,连忙安慰道。  

“南明使团?”  

“该死!!!”  

这个时候,禁军副统领已经大致了解到事情始末,知道这群突然暴起的刺客,乃南明使团之人。  

“太子殿下,末将亲自护送你回东宫。”  

禁军副统领朝着太子李生躬身道。  

“好。”  

太子李生此刻也有些心神不宁,哪有出宫的兴致,立即与苏月芸和苏秦等人返回东宫。  

东宫乃太子居住之所,平时有大量禁军巡视,根本不可能出现有刺客借助使团的身份刺杀的事情。  

甚至说,不管哪国的使团,根本连东宫都入不了,更别提刺杀了。  

片刻之后。  

长生殿内。  

唐皇听着禁军副统领的汇报,看不出任何表情。  

长生殿乃历代唐皇寝宫,意为长生久视,延绵益寿。  

“朕知道了。”  

“你下去吧。”  

唐皇摆了摆手,轻声说道。  

“遵旨。”  

禁军副统领微微松了口气。  

虽然太子没死,刺客也都伏诛了,事情看似圆满解决。  

但皇宫内出现这么一个大的纰漏,公然让他国刺客在此行刺太子,他作为看守玄武门的禁军副统领,也不是什么责任都不需要承担。  

而现在,唐皇让他退下,显然懒得追究下去。  

等到禁军副统领彻底离开后。  

唐皇的面色才逐渐阴沉下来。  

“明帝,倒是好大的胆子,真的以为朕不敢跟他翻脸?”  

唐皇脸上浮现一丝怒容。  

“陛下莫要动怒......”  

身穿紫衣的赵公公走出来,躬身道:“刺杀太子一事事关重大,此刻长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