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八章 虞渊突破(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时光荏苒。  

自昔日妖帝出世被阻,被迫自封入旸谷,已经过去四十五年。  

这四十五年,往长了算,是普通人三代人的青春,往短了算,是一个练气修士的半辈子。  

于是就有了沧海桑田巨变,换了个人间。  

时间是最好的良药。  

只不过四十余年,便很少有人再提及当年的人妖两族绵延万年的战争和血仇。  

御兽师成为人族修士最热门职业,没有之一。  

因为相较于妖族修行到妖王境界后才有资格申请加入人籍,有资格进入人族疆域学习,成为御兽师麾下御兽,倒显得是一条捷径了。  

支持人妖混读的人族书院,由曾经的人族各大宗门开办,在大同会的幕后支持下层出不穷的涌现。  

模板可以参照当年九阳仙宗为青凰妖域设立的九阳书院。  

因为有着这份资历,九阳尊者甚至还混了个名誉总院长的名号,负责指导各地书院的建设。  

在人族有意的舆论宣传下,妖族内逐渐升起一股留学热。  

妖族骨子里就有一种弱肉强食的天性。  

所以慕强是他们的本能。  

人族春秋鼎盛,妖族风雨飘摇,两方的实力差距早就不因个人意志改变。  

所以向人族学习显得顺理成章。  

学习了人族如何强大,才能让妖族再次伟大。  

秉持着这种信念,妖族许多优秀种子前赴后继地进入人族书院求学,随时求得了他们想要的人族修行模式,却也是真正将人族的文化内核带入妖族大众。  

文化入侵的概念尚不明显。  

但有心人还是能够发现,出生于新生代的妖族与道种时代的妖族明显不同。  

他们仰慕人族,从有了灵智的那一天开始,他们的梦想就不再是修炼成什么妖王,而是发自内心的想要成为人族的一员。  

加上妖族叛军的存在,很好的剔除了那些坚持本族主义的顽固妖族份子,使得这种向人族全面学习的风气一经传播,就难以抑制。  

因为伟大的大爱尊者说过,天地大爱一家,既然妖有人形,说人言,明人礼,如何不算是一个人。  

所以他们对于大爱尊者的崇拜是老一派妖族难以想象的。  

只有支持大爱尊者,才能实现他们的梦想。  

不过这一切都是潜移默化,哪怕连妖族自身都没有发觉什么不对。  

毕竟周围都仿佛是这样的观念,如果自己不同,反倒是显得自己是个异类了。  

中域,大同集训总营。  

刚刚陪同名誉总教官的余闲送走大同会深造三年的新一批毕业修士,虞渊就如今的人妖两族形势,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我忽然对你有些敬佩了,以礼教化蛮夷异族,乃是许多人族大儒毕生都要为之努力的方向,可对于你来说,似乎一切都自然而然,随手便办到了。  

如果叫那些大儒见到人间界现在的场景,即便是当场拜你为师,恐怕也是心甘情愿。  

不过你不觉得现在就做这些太早了点嘛。  

一旦东皇妖帝赢了,你所作的一切都是无用功,白白浪费了心血。”  

气质越发平平无奇,趋向普通人的余闲淡淡道:“想做就做了,何必计较那么多。何况东皇妖帝也不是一定赢,我还是很相信你的。”  

这些年他又支持妖族叛军,又搞文化大入侵。  

一个是为了掠夺妖族内部资源,另一个还不是想让妖族里面多跳出点反叛者来。  

以前人妖两族对立,血海深仇,他对妖族搞大屠杀,显得理所应当,属于立场正确。  

现在他推行和平政策,让两族休养生息,为他个人不断积累资源。  

再想弄点外快,就必须找个正大光明的理由来。  

而文化对立就是一条很好的补充手段。  

原始和文明。  

哪一条路才是拯救妖族的正确道路。  

牵扯到理念之争,新旧两派就能自己猪脑子打出狗脑子来。  

偏偏他们还都是觉得自己是为了妖族好,另一派要将妖族带入万劫不复之地,所以恨不得将其除之后快,免得以后害了妖族。  

但这些虞渊都是看不到的。  

或者说他看到了也不会在意。  

其实他的毛病一直没有改,那就是他的眼界太高了。  

或许是活得太长时间,也一直站在高处,他的眼中除了自己就是对手,至于其他存在,早已完全不值得他关注。  

但他又岂能理解这些看似小打小闹对于自己的意义。  

“你倒是乐观得很。”  

虞渊笑了起来,脸上同样自信。  

见状,余闲笑眯眯道:“你快要突破了吧。不过也对,你再不突破,妖帝就要出来了。”  

“我要的传承呢,最后还剩几年,如果你不能突破,我还能再提升一些实力。”  

术业有专攻,在得到虞渊的一半传承之后,这些年他没有干别的,就死磕自己最擅长的欺天术,如今在这门秘术上愈发精深了。  

再配合他的实力境界,哪怕虞渊恢复全盛实力,余闲也有信心,不被他看穿自己的虚实。  

“剩下的传承待我早已准备好了。”  

虞渊手指朝着眉心一点,便牵引出一颗绿豆大小的金色光点。  

“这里藏着我十数万年的修行经验,还有灵界人族多年对于小世界天道的研究,这部份和个人修行相辅相成,以及对于界外虚空的禁忌知识。  

想必可以让你满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