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八章 虞渊突破(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  

虞渊并没有看出余闲如今的境界到底达到什么地步,还以为他只是初入洞虚境界。  

毕竟洞虚境界的修行理论上全靠时间积累。  

越古老,越强大。  

当然也有天赋异禀者,对于虚界的感悟远胜其他洞虚修士,一年可以当做十年用。  

即便是突破了洞虚境界,也会分为一辈子待在洞虚初期,活个四五十万年,就会被不断增强的虚空雷劫劈死的普通洞虚,还有傲视同境,修行一往无前,区区十数万年就能突破洞虚巅峰的天才洞虚。  

现今可知,唯一能够加速洞虚境界修行的方式只有一种——吞噬世界。  

但余闲连人间界都没出去过,又如何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再次取得进步。  

所以虞渊很有把握,等到他突破洞虚境界,凭借着自己曾经身为洞虚巅峰的经验,绝对不是余闲这种新晋洞虚能够追得上的。  

对于洞虚修士而言,别说只是早突破几百年,就是几千年,差距也不会很大。  

到时候,攻守易型也!  

虞渊心里暗暗发狠。  

虽然如今看来过程是曲折了一些,但最后的胜利终会属于他。  

余闲虽为天命之子,但下界土著的眼界还是局限了他。  

改变世界,听起来很宏伟很激动的事情。  

但当时间拉长到万年,百万年,就会发现,曾经为之激动热血的事情,突然显得多么的无聊。  

从始至终,值得为之奋斗终生,也不会背叛自己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修行和力量。  

这荒废的五十年,就是注定他走向失败的五十年。  

余闲接过虞渊的传承,有些惊讶。  

“你就不怕我会反悔,我从来不是个好人。”  

虞渊却很有自信地笑道:“承诺可以违背,契约也可以当做一张废纸,但世间有一样东西是谁也无法拒绝,无法背叛的。那就是自身的利益。  

我活着,比死去更符合你的利益。  

所以我有什么理由害怕你会反悔?”  

“好吧,你说服我了。”  

余闲一把捏碎光点,无数信息涌入识海。  

一瞬间,余闲仿佛经历了单调的十数万年修行,从最基础的练气开始,一直到洞虚巅峰的修行,一脉相承,没有一点错漏,像一本标准的教科书。  

不过也只是纯粹的修行经验,余闲妄图从感悟中窥探一丝虞渊的人生的想法失败了。  

但他有自信,待他初步消化了这些感悟,自己的实力起码能够提升三成以上。  

他对于力量的运用,相较于虞渊来说,实在太过粗糙了。  

另外就是关于一些洞虚修士才能了解的顶端知识。  

比如界外虚空,那是只有诞生了虚界的洞虚修士才能生存的地方。  

因为只有洞虚修士能够通过虚界向冥冥中的维度汲取力量,恢复自身,不至于被虚空的死寂杀死。  

所谓界外虚空是一片无垠的死寂地带。  

没有人知道它的广度,宽度,而每一个世界则是点缀在虚空中的璀璨生命。  

有点类似他上辈子一知半解的天文知识,宇宙虚空,无数星球在不断运动当中,但能够拥有生机,供人生存的星球却是少之又少。  

只不过这里的世界不全都是个球。  

比如人间界,就是一个天圆地方的存在,根本不符合他上辈子学过的科学的形状。  

但都能飞升了,也就不讲那点科学了。  

还有平时看到的太阳,月亮,星星,在如今的可探测的界外虚空中却是并未发现它们的存在。  

传说,它们似乎是某些超凡世界或者伟大存在于虚空中的投影。  

甚至有人猜测,它们早已死了,只是通过某种仪式将自己的痕迹传承了下来。  

再比如飞升。  

所谓飞升,就是打破自身世界的极限桎梏,与虚空中无处不在的伟大力量建立联系,通往他处。  

而这一片可观测虚空都是属于灵界的力量辐射范围。  

所以一旦选择飞升,就会得到灵界力量的投影,与灵界建立联系,搭建飞升通道,在一瞬间跨越不知多么遥远的距离,来到另一个世界。  

余闲只是看了个大概,就已经在心中升起浓浓的满足感和安全感。  

这种信息清晰,有理有据的知识传承对他来说,可太重要了。  

不枉他对虞渊这么客气。  

“既然你满意,我便突破了。”  

虞渊摸出法则真解,随着他的力量注入其中,一道道法则痕迹在他周身显露,环绕着,交融着,仿佛要孕育出另一层次的力量。  

这些年,为了助他修行,余闲不仅为其提供了诸多高阶修炼资源,还将法则真解暂时归还于他。  

法则真解对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当初要不是形势所迫,他是如何也不愿意将这件宝物交给余闲的。  

如今法则真解更是他突破洞虚境界的核心。  

正常来说,化神修士想要突破洞虚境界,首先要领悟阴阳五行法则,如此才能调合新生的虚界平衡,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虚界并非凭空诞生,还需要一点外力相助。  

这外力,就是一颗世界种子。  

世界之所以能够不断成长,便是由于祂最初就是一颗种子,通过汲取虚空中的有益物质,使得自己不断成长。  

但世界种子可遇不可求。  

哪怕是对于洞虚修士而言,世界种子也能称得上成道之宝。  

瞧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