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加司空(5/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石则无此担忧,安心歇在溪旁,岂不美哉。”  

文彦博这故事的弦外之音再显然不过了。  

章越道:“文公此言如醍醐灌顶,令我想到一句话为官三思。”  

“哪三思?”文彦博问道。  

章越道:“思危,思退,思变。”  

“文公方才是提醒我当思退了。”  

文彦博笑道:“非思退,而是想如何退?”  

“非要灭了党项,侍中相位岂能久乎?倒不如对内推行变法,这才是重中之重。”  

“也是侍中相位长久之道。留下一个残破不堪的党项,而非灭了他,不好吗?”  

章越点点头,文彦博之言确实有道理。  

章越心道,文彦博说得没错,这就是传说中养寇自重之法。  

你把寇除掉了,问题解决了,天子和太后以及满朝文武还会如此指着你章越吗?  

先帝遗志与自己权位,孰轻孰重?  

还用说吗?  

文彦博道:“左揆,昔日我罢相时,门前冷落,称得门前之雀鸟随手可罗。”  

“但复相不到一日,门檐前又如乌鸦归巢一般!”  

说到这里文彦博笑了笑道:“权位之归与离,犹如天壤之别啊!”  

章越点点头。  

夕阳如血,残阳将瓦桥关焦黑的城墙映得一片赤红。辽军大营中,耶律洪基立于金狼头大纛下,凝视着这座用契丹勇士鲜血换来的关城。  

关墙下,堆积如山的尸骸尚未清理完毕,宋军与辽军的尸体纠缠在一起。  

凝固的血浆将泥土染成暗褐色。热风卷着焦臭与血腥味扑面而来,耶律洪基的眉头深深皱起。  

“陛下,此战虽胜,但皮室军折损过半…”  

耶律洪基没有回答,只是缓缓攥紧了马鞭。  

他原以为趁宋军最强的西军主力陷于灵州,瓦桥关唾手可得。可那八千东镇辅军竟以血肉之躯死守六日,甚至逼得辽军动用缴获的宋军霹雳砲才攻破城墙。  

宋军都监刘延庆率残部发起反冲锋,高呼“大宋万胜”的画面,至今仍在他眼前。  

虽然这是胜利,但是一场惨胜。  

两万余辽军伤亡,三名辽军大将没于城下。  

宋军河北路兵马竟也如此擅战。  

“党项那边如何?”  

“密报李秉常已向宋室递了降表!愿割夏、银、宥三州,不知真假!”  

耶律洪基瞳孔微缩道:“全军退后三十里,暂缓攻宋!”  

攻下瓦桥关后,耶律洪基的辽军偃旗息鼓,第二度遣使至汴京与宋议和。  

是日。  

天子于紫宸殿大宴群臣,论功行赏。  

汴京紫宸殿内金碧辉煌,殿外禁军持戟肃立,赤色旌旗在风中长扬。  

年少的天子端坐于御座之上。  

章越身着紫袍玉带,立于殿中,神色肃穆。  

天子亲自从御座上起身,内侍手捧金盘,盘中盛着金印金印与紫绶,缓缓行至章越面前。  

“卿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使灵州一战功成,威震西北,威服党项,朕心甚慰。”天子声音沉稳,却难掩振奋,“今日擢卿为司空,位列三公之首,朕与卿共襄此盛世!”  

满殿群臣皆是欣喜仰戴之色,目光灼灼望向章越。殿角乐工奏响《庆云乐》,编钟清越,笙箫和鸣。  

群臣们不由扪心自问,眼前的此场景,便是大宋盛世气象。  

章越深深一拜,双手接过金印紫绶,沉声道:“臣不过尽忠职守,赖陛下圣明,将士用命,方有此胜。”  

“灵州之捷,实乃我大宋上下同心之果,臣不敢居功。”  

天子见状,微微一笑,道:“章卿不必过谦,此战之功,朕与天下共鉴!”  

天子言罢。  

殿内群臣纷纷上前贺喜。  

吕公著、苏颂等宰执面带笑意,拱手致意。  

此刻紫袍玉带映着殿中烛火。  

吕公著亦道:“司空谋略深远,此战不仅收复灵州,更使党项俯首,实乃社稷之福。”  

尽管在灵州之役上多有反对,甚至质问过章越。  

苏颂亦颔首道:“西北战局,自此可定矣。”  

最后文彦博亦拄杖上前,感慨道:“灵州一役,终雪百年之耻!当年韩忠献公、范文正公经营西北,虽竭尽全力,终未能克复灵州。今日司空之功,远胜前人,当为后世楷模!”  

冯京亦是上前道:“司空居功至伟!”  

殿内群臣闻言,纷纷附和,赞叹之声不绝。  

章越荣辱不惊,神色平静,目光微垂,似在思索更深远的谋划。  

他的目光看向殿侧的郭林,师兄弟二人目光交触。  

这一刻,昔日书院寒窗苦读、共论天下的景象恍如昨日,而今终见盛世曙光,万千感慨尽在不言中。  

是夜紫宸殿内,钟鼓齐鸣,君臣共庆,好一番其乐融融的君臣景象。  

一副盛世宏图,已徐徐展开。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