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弈天下(5/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金太公微微佝偻着脊背,目送杨沅远去,又在廊下站立良久,便将拐杖顿了两顿。  

一个侍女立刻上前,弯腰待命。  

金太公缓缓道:“去,叫玉贞来书房见我。”  

说完,他就慢慢地踱回了书房。  

金玉贞此时正被盈歌拉着东问西问,主要就是问杨沅如何历尽艰险逃出金国。  

金玉贞一见盈歌就心虚的不行。  

虽然盈歌对她并无疑心,问的事情也没有什么不好说的。  

可是她只要讲起这些事情,就不可避免地想起她和杨沅接触的点点滴滴。  

哪怕是二人同车而行时,膝头偶尔碰触的细节,此刻想来都有一种早有预谋的暧昧。  

这让她在回答盈歌问话时,难免坐立不安。  

忽然有人来报,说金太公找她,金玉贞如蒙大赦,马上逃也似地离开了盈歌的卧房。  

金老太公一见孙女,便道:“玉贞呐,金国那两个叛王,一个叫完颜驴蹄,还有一个叫什么什么…”  

“完颜大睿。”  

“哦哦,对!完颜大睿。他们两个从山东路起兵造反,如何辗转于辽东,又如何裂土自立,你把你知道的,跟爷爷再仔细说说。”  

金玉贞在信中向金太公介绍杨沅时,曾经写过他在金国的一系列作为,但相对简略。  

金玉贞在欢喜镇住了很久,那里有很多完颜驴蹄的部曲家眷,都是从完颜驴蹄在济南造反时开始,就一路跟下来的。  

因此对于完颜驴蹄如何一路逆袭死中求生,接着又力压完颜大睿,最终成为辽东之王的经历,他们知之甚详。  

这其中,完颜驴蹄镇守大定府,欢喜镇这边征服各大部落,为他夺得“都渤极烈”之位的故事,尤其的精彩。  

而所有这些事,都离不开一个人,那就是顶着完颜弘康之名的杨沅。  

金玉贞就把杨沅如何合纵连横,智计百出,凭着一手烂牌,最终打出王炸的故事,对金老太公说了一遍。  

金老太公闭着眼睛听着,仿佛睡着了一般。  

金玉贞知道,这是爷爷的习惯。  

当他这样倾听的时候,就是他最认真的时候。  

原来是这样吗?  

这个杨学士,竟然化这么多的不可能为可能,简直是点石成金!  

金太公心中,那个不敢浮现的念头,就像一个穿着浴袍的大美人儿,若有意、若无意,时不时地就提起裙摆诱惑他一下,撩拨的他既不敢看,又想看。  

如果老夫按照杨学士的指点,金家或许真有机会…爬上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哪怕是金太公已经如此高龄,他自己很可能不会看到那一天了,但是一想到那种可能,还是血脉贲张。  

“嗯,嗯,我知道了…”金老太公点着头,慢慢张开了眼睛。  

此时,他的眼中,已经多了一抹金玉贞从未在他看到过的情绪。  

那是从他成为金家老太公之后,就再没出现的一种欲望,它的名字叫——野心。  

金玉贞看着爷爷有点魂不守舍的样子,不禁好奇地问道:“爷爷,你为什么突然对杨学士的事情这么有兴趣了?”  

“啊哈,爷爷方才和杨学士一番长谈,觉得此人见地不凡,非常的了不起,所以对他的事情,便格外有了兴趣,哈哈…”  

“那当然啦。”  

金玉贞皱了皱鼻子,有些骄傲地道:“人家可是大宋的状元,而且是三元及第的状元呢。  

大宋随便拿出一个二甲、三甲的进士,到咱们高丽来,做个宰相也绰绰有余吧?  

那你说人家杨学士得相当于什么人物?自然是见地不凡啦。”  

金老太公笑眯眯地点头:“嗯,是啊是啊,听你这一说,果然是这样呢,哈哈…”  

金太公念头通达了,眉宇间的笑也轻松起来:“玉贞呐。”  

“诶?”  

“你觉得,咱们金家如果和杨学士建立一种更亲密的关系怎么样?”  

“啊?这…什么更…亲密的关系啊?”  

金玉贞脸蛋儿微晕,心情紧张。  

爷爷为什么忽然这么说,难道他知道了什么吗?  

不会是海平郡的知事崔大人,派人告诉祖父了吧?  

我就说,大早晨的不要折腾不要折腾,会被崔大人发现,那坏人偏不听。  

真是丢人死了金太公抚须道:“更亲密的关系,除了血亲,当然就是姻缘啦?”  

金玉贞的脸蛋儿更红了,快要冒出蒸气的感觉。  

难道爷爷…想解除我和王家的婚约?  

金玉贞一颗心都要跳出了腔子,她垂下头,羞怯地道:“可是…可是,这有些难以启齿吧?”  

金太公颔首道:“是啊,毕竟他已经有了夫人,我们金家的女儿去给他侧室的话,有些丢人呢。”  

咳!其实,我也不是很在意啦。  

这句话都到了金玉贞的嘴边,却实在是…嗯,确实有点“难以启齿”。  

金太公想着,杨沅如今才二十多岁,就是大宋权臣,智计无双,可谓前途无量。  

如果与他结缘,有他的帮助,金家真有可能到达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那么,与金家的辉煌未来相比,送个孙女给他做侧室又有什么。  

金太公拿定了主意,便道:“但是,他是大宋的状元,不是凡人。  

所以,你觉得,把你妹妹泰熙嫁给他怎么样?”  

“啊?什么?泰熙!”  

金玉贞顿时一呆。  

金太公微笑道:“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