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7.一府三天君(9/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创造的第六仙诀·太初有无妙一珠。  

太初者,无中生有,由无到一。  

故而唐晓棠自创如此重生法门。  

这本不合她一贯斗法思路,但早年假冒纯阳宫郑老郑琛,最后时刻戏耍苍狼汗之后,唐晓棠感觉这种给人以“惊喜”的方法也蛮不错的,故而别出心裁。  

回想方才最后时刻吴海林恍然大悟死不瞑目的模样,唐晓棠便满意地点点头。  

不过这趟为了彻底干掉吴海林这个强敌,她消耗也颇大。  

“千万别误了太乙大千世界那一场!”唐天君连忙赶回儒林大千上空的天魔京。  

结果,刚巧遇上同样赶来的许元贞。  

“你怎么搞到这步田地了?”许元贞略微放慢脚步。  

唐晓棠干咳一声,语气云淡风轻:“斩杀吴海林,耽搁了下。”  

“难怪…”许元贞挑挑眉梢:“可以,这趟确实值得你打个牌匾挂起来。”  

唐晓棠仍一马当先冲入太乙大千世界:“还有更大的鱼呢!”  

太乙大千世界中,果然爆发更加激烈的大战。  

雷俊主持三洞三天太上龙虎仙阵迎战百目妖树。  

严傲云则直接找上太乙巫尊。  

雷俊所主持的大阵虽然没能在这方大千世界中继续扩大,但仿佛卡入车轴中的石子,严重影响太乙巫尊周转大千世界之力尝试将严傲云、雷俊二人挤回儒林大千。  

严傲云得以肆无忌惮施展自己一身手段。  

太乙巫尊虽还能抵挡,但它也因此无法继续炼化纯阳祖师遗蜕。  

天界苍穹间,扭曲与冷酷的愁云中,渐渐有些许微光透出。  

微光无冷暖之分,只是极为醇正宁和。  

正应了纯阳宫一脉所修持纯阳真火的道理意境。  

“拨云见日。”严傲云语气平淡,却是远胜吴海林、吴靖父子微言大义的口含天宪,为天地立下规矩。  

云气进一步散开,天空中则现出一片广阔的土地。  

土地上,静坐着一一个身影。  

乍看为一,但仔细分辨,却仿佛是两个人正背靠背而坐。  

面向雷俊、严傲云的乃是个身着黑袍的中年道人,双目闭合神情安详无生命气息,但醇正阳和气息正是从这道人身上散发而出。  

真正目视那道人,雷俊、严傲云以及刚刚赶来太乙大千世界的许元贞、唐晓棠却能感应到对方纯阳之中寓纯阴为一体,清楚分明却又浑然如一。  

似两仪非两仪,似阴阳非阴阳,似太极非太极。  

但诸般道理意境阐释之余,令人只是望着那黑袍道人身影,便能生出诸多道蕴体会和神思遐想。  

正是纯阳宫开山祖师,历史上第一位丹鼎派合道天尊纯阳祖师的身姿。  

只是,其生机已然入灭,仅剩遗蜕。  

和纯阳遗蜕背靠背,仿佛身形融为一体者,则是另一个身着白色道袍的道士,外貌并不分明,背对众人,乍看年轻,细看却难辨年龄,仿佛极为沧桑。  

只是虽是背身,但他存在感比已经故去的纯阳祖师要强烈得多。  

“贫道与纯阳道兄相合而入道,非是不敬道兄,恰是不愿辜负道兄生命与愿景,以至为诸位误会,奈何?”背身的白袍道人开口,语气不见起伏。  

严傲云:“非只纯阳天尊,无数生灵因你而蒙难。”  

白袍道人:“是是非非,一时之争不足为凭。  

正如道友在儒林大千拨乱反正,破丘子遗泽,既是因为丘子为抗击帝园而杀身成仁,也是因为贫道所为,方令你们儒家新学有希望壮大。  

而今日你们破坏贫道与纯阳道兄相合,看似保存纯阳道兄遗蜕,实则却令整个造化多方大千世界面临即将到来的浩劫而再无抵御之力。”  

雷俊闻听帝园之名,微微挑眉,转头望向许元贞。  

就见许元贞嘴角噙笑,饶有兴致望向远方白袍道人。  

“帝园…丘子…浩劫?”严傲云同样注视对方:“还是恕严某冒昧,阁下究竟何方神圣,可否见告?”  

白袍道人:“贫道太乙,托纯阳道兄之福,乃是诚心入道,不过各位道友想必已经看出端倪,不错,贫道昔年曾以蛊为名。”  

“那眼下…”严傲云:“是因为帝园?”  

白袍道人:“不错,贫道如此,丘子如此,纯阳道兄亦如此,许许多多人皆如此。”  

他慨叹一声:“龙虎山天师府今朝出了三位道门天君,可喜可贺,赵天师泉下有知,当可瞑目,只是希望三位道友莫要令亲者痛,仇者快。”  

唐晓棠惊讶:“赵天师…赵克己祖师?”  

龙虎山第十任天师,赵克己,上古大劫之后第一位洞玄紫微三天归真的道门天君。  

因为同上古天宫纠葛较深的缘故,上古大劫后,龙虎山天师府随之步入史上第一个低谷,举步维艰,日子并不好过。  

正是自赵克己开始,龙虎山天师府走出第一次严重低谷,重登高峰,故而赵克己一直有上古之后龙虎山中兴之祖的美誉。  

但他其后莫名失踪,去向成谜。  

虽然后世子弟常宣称赵天师先是云游洞真继而超脱,但随着时间推移,大家心中渐渐都存了最坏的指望。  

此后数千年,直至如今,终于有了答案?  

“不止赵天师,身殒者不计其数。”白袍道人言道。  

严傲云:“帝园可与当初皇天上帝有关?他想要做什么?”  

白袍道人:“上古末年,皇天欲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