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6.攻破大明京师(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闪动光辉。  

辰阳中天法箓凝聚出赤金色的天辰真火。  

火法地书法箓凝聚出碧绿色的九渊真火。  

阴阳和合之下,互通有无,顿时有仿佛燃烧星辰般的存在,从天而降,直坠地面。  

正砸中大明京城上空高高昂起的龙首与巍峨耸立的墨城。  

霎时间,京城上空,有无尽的光与热爆发开来。  

茫茫光焰不断向四方扩散。  

金色的龙首被砸得一歪,再难昂起,只能勉强挥洒金光,抑制茫茫光焰。  

黑色的墨城,同样抵挡光焰蔓延。  

但仿佛不会熄灭没有尽头的火焰,不断焚烧墨城,令墨城渐渐开始出现裂痕。  

不过,也正是因为它们的存在,令雷火不至于伤及下方真实的大明京城。  

“幽垠在大明人间准备颇多啊…”雷俊:“就这么做掉明皇,倒让郑白榆捡便宜了。”  

话虽如此说,也不能就这么放下…  

而随着雷俊在蓬莱中心念动处。  

大明高天之上的玉清周天法镜,镜面上顿时再浮现新的神通法箓。  

雷法天书法箓和玄霄五雷法箓。  

紫色的九天神雷同黑色的玄霄仙雷阴阳交泰,此刻绽放出极为凝练,极为璀璨的一束强光,仿佛将下方天空一分为二,直抵大明京师。  

龙影和墨城结合,当前正全力抵挡阴阳无极星煌和阴阳有无宝光的攻击。  

这时威力凝练集中,针对一点攻击破坏力最强的阴阳神霄极光射落,顿时将无力分心他顾的巨大龙首打穿!  

伴随上空玉清周天法镜偏转,那纵观天地的一线璀璨强光,顿时仿佛利刃般,刀切豆腐似的,将京师上空金色的龙首光影斩开。  

受此影响,墨城也难以再继续支撑。  

阴阳无极星煌爆发的熊熊光焰,顿时焚化消解浓墨构成的法力禁制。  

不论皇宫中的明皇韩致宁,还是周明哲等大明群臣,这一刻皆心神俱震。  

雷俊的阴阳有无宝光,再次一卷。  

皇宫上空光岚顿时散尽。  

远方,京师外,这时有光辉一闪而过,飞进城中来,速度快到常人几乎难以察觉。  

但皇宫中有人腾身而起,尝试阻拦那道剑光。  

只是那剑光快慢变化不一,只在半空中闪了闪,一个照面间,尝试阻拦的人身形便向侧旁倒跌开来。  

明皇韩致宁那边多了个面白无须的老者,守护在其身前。  

却是如今明廷大内第一高手,司礼监掌印太监钱平。  

虽是内侍,却文华才气令四方心折,赫然是一位平天下大儒。  

而方才尝试阻拦那道飞来流光的人,同样是个面白无须的男子,则是大内第一武道高手,明廷御马监掌印太监刘硕。  

在周明哲、曾夔、晁丰等人有心为之下,外廷当前早已没有九重天武道高手。  

大明皇朝当前唯一的武圣,正是刘硕。  

钱平同他一文一武,皆明皇韩致宁心腹,乃是他平衡朝野内外的得力助手。  

刘硕虽然不是武道九重天武圣圆满的人仙,但一身实力修为强悍,此刻却只一个照面,便被那仿佛时光长河一般的流光击退。  

不论韩致宁还是钱平见状,都心下大惊。  

可雷俊的阴阳有无宝光落下,令他们避之唯恐不及。  

而那仿佛时光长河般的流光,似慢实快,转瞬即至。  

一个身着布衣麻鞋,同元青瓷相似衣着的道人自时光长河中现出身形来。  

他外貌年龄如青年,但目光淡漠沧桑,手中提剑,剑光如水。  

“…散仙?!”大明御马监掌印太监刘硕闷哼一声:“远比韩青陶更强的蜀山剑修!”  

先前收集到的一些情报消息,已经让他知晓来者是谁。  

南晋蜀山派掌门,五气朝仙圆满境界的大剑修沈溪。  

莫说其人修为更在昔年韩青陶之上。  

便是双方相同境界,沈溪亦更胜一筹。  

他现身之后,不多搭话,剑光流转间,斩破一个又一个祭礼法仪。  

元青瓷这时同样身化流光赶来,手捏法诀,立在自己胸前,低喝一声:“敕!”  

一时间就见大地震动,失去祭礼法仪约束压制的法宝,顿时破土而出。  

一者仿佛白色的云烟飘荡,白云里钟声袅袅,曼妙无方,乃是大明蜀山派至宝,仙霄钟。  

另一边,则有金银二色光辉交织,仿佛日月一同升起。  

光辉中央,有宝壶受阴阳二色拱卫,正是大明蜀山派在汉末大劫后立身根本,蜀山开山至宝之一的乾坤日月壶。  

“弟子不肖,愧对祖师。”元青瓷向乾坤日月壶一礼,同时将宝壶和仙霄钟一同收起。  

旁边沈溪同样向乾坤日月壶一礼。  

与此同时,他本命法宝朝夕剑的剑光流转间,将儒家礼制所化的大量墨字纷纷斩落。  

追来的大明首辅周明哲见状,面沉如水。  

不论木淳阳还是元青瓷,甚或者大明菩提寺的广书方丈,在面对大明理学宗法礼制显化的法门时,都会受到一定压制,难以展现出真实水平。  

哪怕木淳阳已经道家丹鼎派五气朝元九重天五层圆满,也是一样。  

可眼前的沈溪,却并非如此。  

他不是在大明理学宗法礼制的环境下成长起来。  

木淳阳、楚昆、张海鹏等人确实还留在巴蜀一带没错。  

但沈溪却悄然贴到大明京师附近来了。  

那即是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