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6.攻破大明京师(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巨大的破坏力,让大明众人都感到胆寒。  

南诏先前仿佛阴云密布般的浓烈妖气恶氛,此刻在阳刚雷火下被涤荡一空。  

雪山暴猿呢?  

树海金蟾呢?  

是这些大妖另有阴谋,当前转移了汇合地点?  

还是说…  

一个猜想在大明众人脑海中浮现,对应眼前场面,最容易联想到,但却又最令人惊讶。  

两个九重天大妖中的顶尖霸主,就这么一起丢了性命?  

会是什么人做的?  

“速报京中知晓!”有人大声喝道。  

消息被第一时间往大明京城传去。  

可惜,明皇韩致宁和大明首辅周明哲,等不及相关讯报。  

京城中,在周明哲听说西南有雪山暴猿和树海金蟾汇合的消息后,他定住心神,转而看向大明蜀山派掌门元青瓷。  

元青瓷面不改色:“元辅勿虑,雷天师将会亲自出手。”  

周明哲:“雷真君要亲入人间除妖?”  

话虽如此问,但他心中不信。  

只是,这不能令他心神宁定下来。  

“早先,天师亲自出手,诛除了大唐人间深海远洋中盘踞多时的海王菊、北海鲸王和六角金鲨三大妖王,个个都堪比九重天境界的人族修士,尤其海王菊,在咱们大明这边,也只有寥寥少数最顶尖的大妖可堪比较,但它们现在都已经无法再肆虐大唐海疆作恶。”  

元青瓷微微道来:“近些年来,大唐修道界局面相对安稳,人族修士彼此之间较少争斗,大家反而可以集中力量,清剿四方大妖。  

到天师出手前,大唐人间陆地上的顶尖大妖,基本都已经被祓除,只余海王菊三妖,藏身深海远洋,擅于借大海脱身,故而难以诛除。  

于是最终天师出手,一锤定音,大唐人间至此再无成气候的顶尖大妖,接下来大唐诸位同道只需认真巡视,防微杜渐便好。”  

周明哲闻言,目光炯炯,沉吟不语。  

元青瓷则继续说道:“真武观木道兄,还有贫道等人,正是在天师除妖后,方彻底放下心来,重回大明。”  

“雪山暴猿和树海金蟾联手,龙虎山会过问?”周明哲注视对方:“现在,是要杀妖儆人?”  

元青瓷正待回答之际,忽然脚下大明京师,竟整体震动起来。  

大量光辉和文华才气冲霄而起,交织显化浩瀚磅礴如烟海的浓墨。  

这些浓墨,似是共同组成一座更加庞大的墨黑雄城,悬于半空中,笼罩本就极为雄伟壮观的大明京城。  

周明哲面色一变后,很快恢复如常:“果然,相较于四方大妖,相较于苍生,龙虎山更看重的是我朝国运,就是不知元掌门预先知情,在这里砌辞诓骗老朽,还是你跟木淳阳也都被龙虎山骗了?”  

大明皇宫中,明皇韩致宁则神情严肃,此刻已经在奋笔疾书,然后于圣旨上加盖用印。  

在他动笔的同时,大明京城的防御禁制,已经自动展开。  

庞大墨城覆盖笼罩四方,沉凝而又坚固。  

墨黑色的城池上,这时则有万丈金光向四方闪动。  

但金光仿佛受到无形之力的侵蚀,连连破碎。  

墨城上,亦有扭曲碎裂之象,似是在承受莫大压力。  

不过受它们的阻隔,来袭的无形之力,也现出自身原本面目。  

却是一道看上去不如何猛烈,但曼妙柔韧的玄奇宝光。  

宝光源头,直入上空云霄。  

在周明哲、韩致宁也难以目视清楚的高天之上,一面明镜高悬。  

镜面上,两枚神通法箓,一金一银,正一齐闪动光辉。  

正是雷俊的神霄纯阳法箓和灵霄纯阴法箓。  

玉清周天宝镜中炼入这纯阳纯阴二雷的神通,在这一刻融会贯通,化作阴阳有无宝光。  

光辉照射下,看似不显山露水,但威力惊人。  

大明京城汇聚山河龙脉,乃大明宗法礼制多年积累所得。  

儒家经学修士祭礼法仪,越是积累,威力越强。  

而理学修士的祭礼法仪,在这个层面犹有过之。  

单论护御之坚固,大明京师更胜大唐帝京洛阳、大汉都城长安和大宋人间曾经的黄金汗国大都。  

但此刻被雷俊的阴阳有无宝光照射,下方金色的光辉和墨黑的雄城,都被不断浸润攻破。  

直到韩致宁玉玺盖下,大明群臣自周明哲以下,凡在京城皆一同出力,方有更加耀眼的金光和更加凝练的墨城矗立。  

自高天之上向下俯瞰,仿佛整个大明人间,这一刻都随之震动。  

点点光辉,不断从大明山河疆域升腾而起。  

仿佛,有若隐若现的长龙,盘踞在大明山河,此前沉眠,这时苏醒。  

巨龙昂首,方位正是在京师。  

就在京城皇宫的上空。  

金光闪烁下,凝聚成巨大龙首,向上方咆哮。  

比先前更加巨大的浓墨雄城,这时也闪动金辉,不断扩大,承载起龙首长吟升空向上。  

阴阳有无宝光针对大明京师防御禁制的浸染,此刻被遏制。  

下方城中民众,京畿内外百姓,这时都惊讶看着京城上空震撼人心的奇妙景象。  

蓬莱内,观天台上的雷俊心平气和,静静看着这一切。  

大明京师上方高空中,玉清周天法镜这一刻灵力也开始更进一步凝聚。  

除了纯阳仙雷和纯阴仙雷凝聚而成的阴阳有无宝光继续照落,镜面上开始有更多神通法箓浮现,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