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1.了断善智慧(5/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无尽的雷火玄光,针锋相对,同对手的各式兵器、明王忿火,在苍茫宇宙间不停交织碰撞。  

而在此期间,唐晓棠集中太初一炁倒转鸿蒙,再化逆元袍。  

逆元袍加身,唐晓棠和她的太上之舟,仿佛穿行于无尽的炮火、弓矢间,瞬息经天而过。  

庞大无伦的神舟巨舰,却灵动快捷至极,先将善智慧尊者分化而成正与雷俊针锋相对的军荼利明王相撞得粉碎!  

同时立在舟头的唐晓棠遥遥一击,先天龙虎合击再射穿另一边的降三世明王相。  

太上之舟飞快穿行之际,途经大威德明王相,唐晓棠伸手一指,肇元珠勃然而发,自一点向外膨胀,轰然将大威德明王上半身整个爆开。  

另外一边,善智慧尊者的金刚夜叉明王相,则试图攻击雷俊本人。  

但即便没有雷帝真身加持,雷俊肉身命功亦是同境界修士中的佼佼者,凌驾于众多武仙之上。  

他轻巧避开金刚夜叉明王相的攻击,同时反身一掌抽在对方身上。  

不过,金刚夜叉明王相这时主动燃烧起来,化作无边明王忿火,要包围雷俊。  

善智慧尊者本人同不动明王相再合一,已然冲到雷俊附近。  

只是雷俊身上,忽然现出一件蓑衣。  

根根蓑草扬起,雨雾同罡风一同出现,互不影响,反而融为一体。  

罡风竟似是凝聚为实体,分遮八面。  

当中一面上,闪动光辉,叫善智慧尊者少见地为之一怔。  

那光辉居然不是道家法蕴,而是源自他佛门神通法力。  

并且,就是他佛门手印一脉。  

善智慧尊者脑海中首先将王归元、慧因和尚等人过了一遍,但立马洞察,那佛门法蕴分明就是他门下传承。  

对方将这佛门手印的精髓炼入一件道门法宝中,在当前这个局面下,最直观的效果便是…  

反过来针对他佛门手印一脉神通的攻击时,防御针锋相对,功效大为提升。  

雷俊当前虽无雷帝真身,但借助太清八景宝蓑炼化金刚经轮的一景,生生抗住不动明王相龙剑一击。  

善智慧尊者心头暗叹自身攻击较之开战之初也有减弱,同时他已经没有持续攻击破开太清八景宝蓑的机会。  

在他攻击雷俊的同时,不动明王相也是一震,唐晓棠已经是又一记先天龙虎合击隔空打来。  

“幽帝陛下,你赢了。”佛门尊者悠悠一叹。  

同一时间,雷俊道景玄垣之外的空桑天地,忽然整体剧烈震动。  

有一卷古书,凭空而生。  

伴随书页翻动,周围虚空开始飞速扭曲。  

另一座虚空门户,似要在此开启。  

因为书页翻动而从中迸发的光芒,更直冲向上,动荡悬浮于上空贴合的两个巨大黑色半球。  

在两个半球之间,受光芒影响,并非单纯完整的道景玄垣,开始渐渐打开。  

“哦?”身处苍茫宇宙间,雷俊低头看向下方。  

与此同时,玄黄天干十景的力量开始集中归一。  

白色的三层法坛上,紫色的九天雷祖法象、金色的纯阳雷祖法象和赤金的天辰炎祖法象并立,皆雷俊本命神通法象,披甲执锐,前两者龙首人身,后一位虎首人身。  

与之相对,黑色的三层法坛上,则立着黑色的玄霄雷祖法象、银色的纯阴雷祖法象和碧绿色的九渊炎祖法象,同样都是雷俊本命神通法象,非旁的法天象地可比。  

这时双方力量一同汇聚。  

一者至刚至阳至热,合为三阳开泰。  

一者至柔至阴至寒,合为逆三阳开泰。  

双方共同显化做玄黄相融的太极图。  

太极图转动间,便见曼妙强光,铺天盖地,向下方笼罩。  

仙诀·玄黄合照!  

光辉轰击下,顿时让那古书发出的光辉为之黯淡。  

虽然古书面对强光照射尚可支持一时,但那行将开启的另一座虚空门户,顿时被定在原地,不得扩展。  

时间与空间在这一刻似是都为之扭曲,仿佛活物一般挣扎,不停抽动。  

当此时刻,善智慧尊者足下迈步,趁机召回了莲花月轮。  

不过他没有登上莲花月轮,唐晓棠已经手持逆元剑一剑劈来。  

善智慧尊者显化的不动明王相,足下在莲花月轮上轻点,那莲花月轮顿时自动熊熊燃烧起来。  

冲天光焰,帮他临时阻隔唐晓棠。  

善智慧尊者本人则趁机冲出雷俊分离开来的道景玄垣。  

但背后马上再中唐晓棠先天龙虎合击一击。  

他已经无法维持诸法无我印,顿时被这一击打碎不动明王相。  

同时还有一支十节青竹杖,忽然卷动黑白二色气流凭空出现,敲向善智慧尊者。  

原本更多被雷俊用于攻击敌人神魂的上清玉宸仙竹,此刻一击之下,顿时将善智慧尊者本人金身打得开裂。  

善智慧尊者一个踉跄,足下不停,全力从空桑通往大明人间的门户冲出。  

“雷俊?”唐晓棠斩碎燃烧的莲花月轮,第一时间跟上,脚步不停同时轻唤一声。  

雷俊应道:“很强!不过毕竟还在外面,没能真正到这空桑内。”  

唐晓棠闻言,便即放下心来,离开空桑,直追入大明人间。  

身入人间,唐晓棠顿时也感到自身仙蕴法力开始流失散逸。  

不过她身形这一刻变得虚幻,仿佛化作无形之炁,飘荡于红尘人间,流失散逸顿时远比其他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