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2.抄须弥老家(1/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项成元盘膝而坐,以他身体为中心,大量天地灵气流转。  

不同于其他道统的修士,身为大巫的项成元运转自身咒法灵力之时,更流露出几分凶戾之意,竟与妖气恶氛有少许相似。  

张晚彤、柯浪在一旁,则都神情如常。  

而随着项成元做法,他身体肌肤表面,像是浮现大量妖异而又古朴的纹路,接着开始更进一步蜕变。  

其血肉,竟渐渐开始变作透明。  

唯有骨骼,异常清晰。  

这些清晰的骨骼,渐渐化作水晶般透明。  

水晶骨骼开始膨胀,并向外扩张,渐渐化为一座仿佛祭坛模样的高塔。  

项成元本人身姿,已经不见踪影。  

原地只有那座水晶骨骼构成的祭坛。  

祭坛上方顶端,光辉流转。  

空桑地都掌门柯浪这时则上前,绕着水晶骨骼祭坛不断游走的同时,口中念念有词,完成古老的祭礼。  

唐皇张晚彤此刻拾阶而上,来到祭坛顶端。  

她身形为光流所包围,少顷,渐渐消失与其中。  

与此同时的空桑中。  

善智慧尊者显化而成的不动明王相,跪坐在莲花月轮之上。  

面对突然而至的唐晓棠,他虽然感到出乎预料之外,但情绪不见慌乱。  

不动明王相的左眼,向下斜睨唐晓棠。  

顿时,又有无明忿火向唐晓棠席卷并加以包围。  

唐晓棠头顶上方,天心洞明法箓所凝聚的目天心法象,虚幻的双眸中目光流转,冷静如恒,不见情绪起伏。  

但她只在瞬间便洞察,此刻发自不动明王相左眼的忿火,比先前外围的无明忿火海洋,威力还要更加巨大。  

和金刚部主伽罗陀、莲华部主宗伽等人的无明忿火,差距同样更大。  

唐晓棠不似雷俊、许元贞那般对本派道统之外其他道法抱有浓厚兴趣。  

但佛门手印一脉的不动明王相大名鼎鼎,唐晓棠亦早有耳闻。  

其面上三目,右眼仰视捆绑天子魔,额眼平视降服夜叉、罗刹,左眼俯视焚毁龙魔和非天。  

当中无明忿火之强,自非寻常可比。  

而善智慧尊者本身修为实力亦高明。  

不过,唐晓棠仍然没有避让。  

她身体周围,无形无质无色的太初一炁弥漫,广博超乎以往任何一刻,直接化作广阔的太初之海。  

而在太初之海上,太初一炁流转间,进一步像是化作某种特殊的存在,但从外界看上去,仍然无形无相。  

只是这特殊的存在,航行于太初之海上,托起唐晓棠本人的身姿,一路乘风破浪向前,竟然直面善智慧尊者所化不动明王相的左眼忿火。  

看上去透明无色的忿火,与唐晓棠脚下同样无形无色的特殊存在碰撞后,双方激烈冲突,反而令彼此隐约有了清晰的轮廓。  

前者,仿佛无色火焰构成的长剑。  

后者,则仿佛无形气流构成的巨大舟船。  

航行于太初之海上的太初之舟!  

比纯阳之舟更加玄妙,看上去更加缥缈的同时却也更加强悍,似乎矛盾的特点集于一身。  

太初之舟同不动明王相的左眼忿火碰撞,在凝聚为坚固的舟船同时,其本身以具有极强的破坏力,太初一炁消解化归万物于无形。  

本身其实并不凶暴,但接触到唐晓棠太初之舟的存在,不论有形无形有相无相,都不断消散于无形。  

不动明王相左眼忿火所化的无形长剑与之碰撞,双方一同殒灭。  

太初之舟不断破损,再有太初一炁不断弥补。  

透明长剑的尖端不断碎裂,再有无形忿火不断重塑。  

善智慧尊者所化不动明王相的左眼,目光微微一闪。  

眼前这个年轻女冠,竟然正面硬抗不动明王相的忿火,令他一时间都为之动容。  

对方,尚是九重天修为,并未真正推开仙门登临仙境。  

她与先前大明人间的陈裕,截然不同!  

虽然早有耳闻对方乃惊世之才,但此刻亲眼得见,似乎比传闻中还要更加高明…善智慧尊者心道。  

他心思仍然镇定,灵台清明。  

但不动明王相手中金刚长索和龙剑,却都没有挥出。  

这位早已成就金身的佛门尊者反而态度更慎重。  

不全是因为眼前的唐晓棠。  

而是神思灵动,感应敏锐的善智慧尊者,忽然察觉,又有其他人来到空桑。  

故宋人间那边,已经吩咐人重新镇封被唐晓棠打破的虚空门户。  

可来者不是从故宋人间过来。  

也不是通过今汉人间的柯浪、彭猷山等人,对方没有踩中善智慧尊者联合黄金汗昂沁夫和鲲鹏妖圣共同布下的陷阱。  

那人,就这般突兀地出现在空桑内。  

一个女子,身着常服,但仿佛钟天地之灵秀,极尽华美。  

她的到来,叫当前燥热的空桑,似乎都为之一静。  

可是,善智慧尊者见了她,心头灵台动荡,只觉疑窦丛生:  

对方,究竟通过什么方式前来空桑?  

“唐皇,张晚彤…”  

高大的不动明王相这时口吐人言:“不,或者应该说,何施主,别来无恙?”  

张晚彤神情平静:“尊者,好久不见。”  

先是唐晓棠,后是张晚彤,全都以出人预料的方式现身。  

不止善智慧尊者,连远方黄金汗昂沁夫和鲲鹏妖圣都为之警惕。  

原本败局已定,身负重伤的空桑巫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