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2.抄须弥老家(2/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却生出感应:  

是项成元,帮助张晚彤来到空桑。  

虽然看上去张晚彤、唐晓棠与善智慧尊者、昂沁夫他们针锋相对,但空桑巫王没有半点得到强援的喜悦。  

闯进空桑的双方,不管是谁,一样视他为敌。  

两晋人间。  

雷俊得到唐皇张晚彤也进入空桑的消息后,看了看天色,转而向自家大师姐许元贞问道:  

“师姐有去空桑的打算么?”  

许元贞:“兴趣不大,人挤得太多了,而且我眼下对娑婆忍土世界更好奇。”  

雷俊:“这样啊,那我就采取第二套方案了。”  

天视地听符传来许元贞的声音:“怎么,你也不去空桑?”  

雷俊:“是啊,我看看两晋人间这边黑洋岛,娑婆佛门究竟准备搞些什么。”  

许元贞都在娑婆门户跟普光尊者短兵相接了,娑婆方面还在人间分心,想必不是小事。  

“至于空桑那边,胜负难料,对面终究都是仙境之上的存在,如果他们不死拼,那和周天道人一样,终究有遁走的可能,尤其黄金汗昂沁夫还是武仙。”  

雷俊言道:“虽说迫使对方沉眠于虚空,他可能再安静很久,但如果有机会做掉他,自是再好不过。”  

雷俊的观念中,伤其十指始终不如断其一指。  

许元贞:“黄泉?”  

雷俊:“不错。”  

许元贞:“你有准备便好。”  

结束同许元贞的对话,雷俊转而悄然离开两晋人间。  

普光尊者心中隐约生出不妙之感,虽然确信青莲台所在地点隐秘,但还是提醒其弟子重晦。  

重晦那边没有受扰,但随着时间推移,师徒二人并没有随之感到轻松。  

两晋人间,天色渐晚,日落将至。  

与此同时,大同之中。  

空桑地都掌门柯浪,平静看着面前两人。  

和他相似,对面两人都穿着大巫传统服饰,但细节处有所分别。  

这两个外观看上去年轻的男子,乃是大唐巫门出身。  

一人身材颀长,已经是九重天三层的修为境界,柯浪虽然没怎么打过交道,但早有耳闻。  

大唐血河派长老,黎天青。  

神舞大巫,基本堪称如今大唐巫门第一高手。  

另一个同样外观如青年的男子,身材比黎天青更加高大,如武道修士般,乃是大唐血河派掌门刑风,也是九重天境界的降神大巫。  

他们二人出现在大同,和柯浪自己一起守在项成元所化水晶骨骼祭坛外,柯浪并不意外。  

虽然同唐廷帝室和龙虎山天师府打交道的过程还算愉快,但双方还需建立更多的信任,眼下有了契机,接下来还需要时间。  

柯浪只是猜测,其他大唐高手,当前是怎生安排?  

今汉人间。  

西域之地。  

包括张徽、沈去病、萧雪廷、上官云博、楚羽在内的大唐九重天修士,眼下都到了这里。  

而他们所簇拥,为首者,乃是个女子。  

女子身着便装,不掩风华。  

柯浪如果见到她,多少会有些意外。  

因为,这也是张晚彤。  

不过,是行走于人间,九重天五层圆满境界的张晚彤,而非已经登临九重天之上立地成圣的她。  

张徽、楚羽、萧雪廷等人则相对淡定。  

唐皇张晚彤一身所学,迥异于寻常经学大儒。  

于是在登临仙境之后,她所掌握的神妙,亦往往超出世俗中人预料估计。  

虽然登临仙境后,唐皇当前也受限于人间文华道蕴散逸,不得随意行走于人间。  

但九重天境界的她,便没有问题了。  

准确说,这也不是真实的张晚彤本人。  

她真正的本尊,当前已经进入空桑。  

现在身处今汉人间西域的她,类似佛门化身之流。  

而现在,她便给佛门掌握的须弥带来问候。  

知晓王归元有在大唐人间盯着,张晚彤便可以放心待张徽等人一同前来今汉人间。  

须弥宝部和大汉金刚寺,全然被打懵了。  

虽然不是本尊,但眼下的“张晚彤”,与她本人在九重天五层境界时,并无二致。  

和黎天青一样修为进步迅猛,已经臻至九重天三层境界的张徽,同样非往昔可比。  

莫说只宝部之主梵达陀一人,便是再加上佛部之主毗摩舍和羯磨部主阇底罗,须弥佛门也很难坚守大汉金刚寺。  

他们唯有退入须弥。  

须弥门户被张晚彤卡住,不得镇封。  

不过梵达陀等人也并非执意要将门户就此封闭。  

善智慧尊者和他们早有安排。  

佛部之主毗摩舍,在这一刻代替善智慧尊者端坐于须弥山顶。  

在他头顶上空,佛部之眼逐渐显现。  

梵达陀与阇底罗则带领须弥内众多佛门传人,一同结印诵经。  

除了作为佛眼的佛部没有部母外,须弥金刚界其他四部,这时都祭起部母图。  

宝部之宝波罗密菩萨部母图。  

莲华部之法波罗密菩萨部母图。  

羯磨部之羯磨波罗密菩萨部母图。  

以及新生的金刚部之金刚波罗密菩萨部母图。  

五方齐动,则陆续引动东方妙喜国土、南方欢喜国土、西方极乐国土、北方莲花庄严国土一同围绕须弥山震动。  

继而,整个须弥天地,开始卷动,生出变化。  

仿佛莲子深埋,如入胎藏。  

须弥与今汉人间相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