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9.连斩九重天(4/8)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  

龙虎山近年来,从入门开始算,最快臻至九重天大乘境界的记录,仍有前任天师当今大唐国师唐晓棠保持。  

她不满八岁入道,五十四岁之际成就道门九重天大乘高真之境,用时不满四十七年。  

再接下来便是雷俊,速度已经快过同样盛名在外的许元贞。  

而许元贞和唐晓棠,从七重天到八重天,皆用时十二年。  

雷俊是十年。  

许元贞从八重天到九重天用时二十五年左右,唐晓棠用时二十四年左右。  

而雷俊则是,十八年。  

臻至上三天后,他的上升势头,比许元贞和唐晓棠都还要更快更猛…楚信远楚从等苏州楚族家老面面相觑。  

雷俊突破至九重天境界,比他此前突破至八重天境界,更叫楚信远等人在意。  

因为他们都停留在这个境界。  

各方高手当前齐聚帝京洛阳,当中不乏八重天圆满境界的修士。  

但他们因为或这或那的原因,都没有,或者说没敢迈出那最后一步。  

而现在,雷俊成功迈上这一级阶梯。  

以他之前表现出来的天资,无人质疑他做不到这一点。  

但是…  

这也太快,太早了!  

伤势可以早早痊愈,然后故作有伤的模样。  

可这从八重天到九重天境界之间的天堑劫难,突破的难度始终摆在那里。  

可他到底还是成功了…  

在场众人,不论敌我,望着半空中那巨大的黑球,虚幻帝京内,短时间内一片死寂。  

雷俊的大乘道景内,他平静而立。  

漆黑的宇宙星空里,有道道流火,仿佛彗星,不断从面前划过。  

然后砸落在被他大乘道景摄拿进来的众人身上,砸得一群人东倒西歪。  

唯一尚能站稳脚跟的人,只有赵王张腾。  

他虽然有伤在身,但镇世刀挥舞下,将飞旋靠近的火流星一一劈开。  

张腾深深注视远方的雷俊。  

有那么一个瞬间,他心中甚至生出非常荒谬的念头:  

沧州叶默权,会否打从一开始就出工不出力,根本没有认真镇封地海门户,以至于雷俊可以随意进出?  

类似念头,很快被打消。  

此时此刻,多想无益。  

赵王张腾手持宝刀,全心全意凝聚自身力量。  

天子帝王术影响,国运龙气加持下,修士如有神助,全方面减免其他修士造成的攻击,亦全方面提升自身神通的威力。  

只是赵王当前身上国运龙气,皆大幅下滑,所剩无几。  

他身上伤痕,已经止血,面上看起来与从前并无分别。  

但赵王张腾不论攻防还是身形挪移,都为之减弱。  

只是刀锋所向,仍然凌厉凶悍至极。  

他是修行兵击路数的武圣。  

兵击武道,七重天境界称见神,八重天境界称神意,九重天境界称武圣。  

兵击路数的修行者成功成就武圣之身,一身力量仍然不会外放,尽数内敛于己身,甚至更进一步压缩收敛。  

武道真意仿佛流光一般,镀在武者贴身神兵的锋刃之上。  

故而同境界修士中,兵击武圣的攻击力和杀伤力,始终令人心悸。  

赵王张腾此刻刀意凝聚在镇世刀上,如刀锋一点寒光流转,所及之处,斩天裂地。  

但越是向前,宝刀速度越慢,仿佛永远也无法靠近雷俊。  

张腾目光一闪。  

雷俊的大乘道景内,此刻不似先前神庭上景中那样,现出明晃晃的一片元极磁海。  

现在的大乘道景·玄黄宇宙,仍然元磁之力密布。  

但明黄色的元磁,凝聚成一条条似虚似实的轨道,在宇宙群星间纵横穿梭。  

元磁之力激荡,但依存比先前更加清晰明朗的道理和规律,稳定运行。  

无数元磁星轨交错,令宇宙星空更加曼妙。  

但对赵王张腾来说,这消息糟糕透顶。  

他手中的镇世刀,已经开始不停晃动。  

赵王强行稳定心神,双手握刀,刀锋缓慢晃动着向前。  

元磁星轨交错间,元磁之力衍生紫色的雷龙,顺着元磁星轨,转眼间便化作天师府嫡传的九天雷祖法象。  

雷龙模样的九天雷祖法象当即降临在赵王张腾面前。  

受此法象镇压,大唐皇室嫡传的万里刀意,渐渐难以支撑。  

赵王张腾受伤之下,不论攻击、防御还是速度,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他万里刀意大幅衰减。  

对面雷俊除了阳雷龙外,碧绿的真火交织,再显化法象阴火虎。  

赵王目光深处,一片平静。  

另一种强悍的刀意,自镇世刀上爆发。  

观之如当初异族修士那般,苍凉荒古,践踏文华,席卷四方。  

刀意流转下,仿佛连虚空都将被破开。  

正是张腾早年在西北大小关山参研,最后助他跨过八重天到九重天之间天堑劫难的力量与秘密。  

大荒刀意。  

然而,不等这刀意发挥。  

紫色的阳雷龙同碧绿的阴火虎已经交汇成紫绿阴阳太极图,太极图转动间,爆发出强光。  

赵王没有退却,正面全力出击。  

但玄暗之尘在宇宙空中悄然流转,生死幽冥气从中大炽。  

赵王张腾刀意随之一变。  

赫然是另一种玄妙但冰冷的刀意。  

罗渊刀意。  

这位老王爷身上国运龙气已经散尽。  

失去国运龙气的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