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一人破圣地(4/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大唐修士们的心情,很快就从惊大于喜,变作喜大于惊。  

他们士气大振,反攻阵脚大乱内部想法不一的孤鹰汗国余众。  

对方虽然仍人手不少,但此战最终结果已经没有悬念。  

孤鹰汗国余众,一败再败,死伤惨重,向北退回阴山一线,仍然止不住颓势。  

西域。  

金刚寺山门所在。  

青色的光辉张开,衍化无比辽阔的妙喜国土,其中圆明俱足,令人观之心生清净欢喜之感。  

寺中,贡布上人、格洛上人、索央等金刚一脉传承高僧,带领寺中僧众,一起默默诵经。  

寺外,远方。  

太清八景宝蓑遮蔽下,雷俊静静看着这一切。  

他右手持着一支银锥,左手手指在银锥上轻轻摩挲。  

“确有独到之处…”雷俊微微点头。  

大师姐许元贞留下的这支银锥,雷俊亲手温养祭炼多时,其中奥妙早有领会。  

他此刻感慨,是感慨面前金刚寺守山大阵运转到极致后张开的妙喜国土。  

虽然双方立场敌对,但不影响雷俊认可对方传承的独到精妙之处。  

他双瞳中天通地彻法箓流转,过人的眼力和悟性,让他远比常人更能观览妙喜国土的神妙之处。  

同时,也经过这番实地考察,对银锥做最后的微调。  

时间关系,自然做不到尽善尽美。  

诸位须弥金刚部的大师们,你们多担待…雷俊松手,银锥自动浮上半空。  

其尖端,遥指远方妙喜国土。  

然后,下一刻,银锥忽然消失。  

再现身之际,便是一道银光,正中形同青绿琉璃般的妙喜国土。  

妙喜国土看似透明澄净,由青光笼罩,仿佛相当脆弱。  

实则阿閦佛光影显化下,青光内外如金刚,圆满具足,皆是不朽不坏,亘古长存,历劫不灭之真意,坚固胜过世间诸般精金神铁。  

但此刻被银光一击,偌大的妙喜国土,竟然整个动摇起来。  

以银光命中处为中心,丝丝裂纹出现,让这青绿琉璃模样的金刚佛国,竟然当真变得像脆弱瓷器,就此碎开!  

气机牵引下,身在金刚寺内的贡布上人等僧众,全都身体剧震,中低境界者个个东倒西歪,有人抱着脑袋哀嚎,有人直接一口血喷出来。  

贡布上人、格洛上人、索央皆大惊,强忍翻腾的气血与动荡的心神,勉力继续支撑妙喜国土。  

阿閦佛的光影,左手握拳置于胁部,右手下垂触地。  

得此变化,内外布满裂纹的青绿佛光,强行止住碎裂之势,总算没有当真就此直接裂开。  

但那抹银光,这时仿佛水流一般,顺着裂缝深深渗入妙喜国土内部,并开始消融那些青绿的佛光。  

妙喜国土终于难以继续支撑。  

青色的佛光,重新转回金色。  

其护御抗拒外界的力量,顿时大降。  

“…什么东西?!”索央大惊。  

金刚寺历史上不是没有遭过劫数遇过强敌。  

当初甚至便被大空寺欺近山门。  

但此前从没有遭逢如此诡异的打击。  

比从前更强的守山大阵,已经衍生出妙喜国土,有八重天圆满的贡布上人主持,便是寻常九重天高手,也无法从外攻破。  

但是眼下竟然被人像刀切豆腐一样,摧枯拉朽轻松破开?  

真要是有唐皇张晚彤、孤鹰汗哈日格尔、里蜀山掌门姬尧那样的顶尖高手来攻,也就罢了。  

可现在,是谁?!  

“通知上师,联络须弥!”贡布上人尚冷静,沉声说道。  

格洛上人亦开口:“上师当前已与龙虎山唐晓棠接战,短时间内未必能回,需尽快请须弥次松师叔他们相助,或者他们过来这方人间,或者请动阿閦象座和部母图!”  

贡布上人颔首。  

眼下分秒必争,遣人回去须弥禀报都嫌慢。  

贡布上人手中多出一支法笛。  

他没有将之吹响,而是直接折断。  

顿时,金刚寺中心,一座大殿,开始光辉闪动。  

沟通须弥的门户,这一刻震动起来,欲行接引之能。  

但与此同时,一座庞大如山,同时浮现紫、金、青三色光辉的三层法坛,从天而降。  

布满裂纹,被银色渗透的佛光大阵,再难支撑,顶上破开。  

受此影响,金刚寺的守山大阵终于到了极限,开始彻底破碎。  

贡布上人等一众须弥金刚部高僧,齐齐一口血喷出来。  

既是心中气急,同时也是受大阵牵引波及。  

闪光的三层法坛仿佛大山一样,压在金刚寺中心大殿之上。  

这人间通往须弥的门户,被临时镇住,封堵去路。  

贡布上人、索央他们抬头望去,就见一个身着九色霞帔,头戴元始冠的高大青年道人,随三层法坛一起从天而降。  

“龙虎山…”索央喃喃自语:“是了,当初就是这样,当初江州时,南宗林族祖地覆灭时,就是这样!”  

同为大唐人间出身的格洛上人心神一震。  

江州林族祖地覆灭,整族死伤大半。  

那是龙虎山天师府起势的开始。  

而今种种,皆自那时而起!  

现如今,轮到金刚寺了吗?  

动摇之念刚起,就被格洛上人斩灭。  

贡布上人更是已经当先迎向从天而降的雷俊。  

格洛上人冷静下来,转身去努力动摇那座闪动紫、金、青光芒的巨大三层法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