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1.天师,雷俊(6/9)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至纯阳宫的岳西陵,都已经证明,纯阳仙雷和纯阳真火,都对里蜀山修持的死灭之气法门有或多或少的克制之效。  

大唐蜀山派自然不会无动于衷。  

掌门章太冈的本命第一法宝峨眉金印闻名遐迩。  

但却少有人听他提及自己八重天后祭炼的本命第二法宝。  

就雷俊所知,章太冈此前有针对人间道国的傅东森等人暗中做准备。  

如今人间道国、傅东森、洪婕、尉柒月等人全部完蛋,大唐蜀山派最大威胁则变成黄泉里蜀山。  

章太冈先前定下的本命第二法宝,有可能直接推翻重来,也谋求祭炼纯阳之宝。  

“我倒是不介意。”唐晓棠言道:“不过此事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解决。”  

按相关规程,大典上正式传位之前,她都仍还是天师府掌门。  

但如果此事当真成行,具体实施阶段,她肯定已经卸任了。  

“诚如二位先前所言,如今时代大潮席卷,世事变迁难测。”  

雷俊同唐晓棠对视一眼,轻轻颔首:“贵我三派,虽属不同传承,但都是道门中人,此前也常通声息,守望互助,掌门师姐曾与贫道谈及,接下来我道门三派完全可以合作更加紧密,携手并进,贫道深以为然。”  

吕锦段开口:“唐天师、雷长老、章掌门所言甚是,老道此前在终南山,与其他同门谈论时局,皆深有同感。”  

他微笑看着章太冈和谢一楹:“黄泉邪修,天怒人怨,本派亦不例外,祭炼法宝之事,指教不敢当,本派于外丹炼宝本也不在行,但愿尽绵薄之力相助。”  

谢一楹起身当前行礼道谢,章太冈亦说道:“多谢两派道友,蜀山上下感激不尽。”  

他略微沉吟后,先歉然向吕锦段颔首致意,接着转而看向雷俊、唐晓棠,朗声道:  

“唐天师、雷道友目光高远,胸怀广博,贫道深感佩服,考虑到便于接下来本派同天师府之间更深入联系,贫道冒昧,想从龙虎山请一道符诏回蜀山。”  

唐晓棠略有些诧异地看了对方一眼。  

一向风风火火的她,反而没有第一时间开口回应。  

她也当天师多年了,各种科仪规程再不放在心上也读过不少。  

章太冈的话听来平淡,但所言之事,和早先纪川等人暂住龙虎山方便联络的安排,意义截然不同。  

蜀山,从龙虎山请一道符诏回去,不是请回去随意摆弄,而是要加以供奉。  

纵观古今,类似事少有先例,只在早年最初几代天师时出现过,而且是相对较小的道家宗门,非蜀山这等圣地级别势力。  

早年间,作为历史最早最悠久的道门圣地,前几代天师有玄门督领袖、道门掌教之称。  

类似情形,在之后的龙虎山也不复见。  

曾经蜀山盟里有过小门小派供奉龙虎山天师府的符诏。  

但自蜀山派正式开山立派起计算,便再无类似事发生了。  

章太冈近日重提此事,无异于明确表明奉龙虎山天师府为道家执牛耳者,至少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蜀山愿意直接奉对方号令行事。  

吕锦段平静地看着章太冈。  

对方身旁谢一楹神情如章太冈一般诚恳,并不因自家掌门此举而意外。  

显然,这是蜀山上下高层的共同决议,而非章太冈一人的主意。  

应该说,从对方亲自登门观礼,求教纯阳法门开始,吕锦段心中便有些预感了。  

否则蜀山单独私下联系他们终南山纯阳宫即可,被婉拒后再找天师府不迟。  

细细想来,也不怪章太冈和蜀山派其他人有此决断。  

因为先前人间道国之乱,大唐蜀山派元气伤得太惨。  

而他们的直接大敌里蜀山一脉,则有姬尧那般已成散仙之体的强者,哪怕折了亢安道人,仍高手如云。  

大唐蜀山派压力可想而知。  

而陈东楼,看来是确定不会回归蜀山了。  

他或许也会关照蜀山派,但其行踪飘忽不定。  

里蜀山这第二次逆伐人间,陈东楼便没有现身。  

依其性格,自不惧敌,但看来诚如他本人所言,他并不是时时都在大唐人间。  

“章掌门所言有理,恕贫道冒昧,也想从龙虎山请一道符诏回终南山。”吕锦段微笑同章太冈颔首致意,然后看向雷俊、唐晓棠二人,肃然说道。  

类似讨论,他和王玄、岳西陵早就有过。  

这趟虽然不全然在行程计划中,但不影响吕锦段此刻做出决断。  

唐晓棠想了想后,说道:“二位盛情,我这里先谢过,此事牵扯不小,你们有空闲的话,大典过后不妨多留几日,咱们再详细商议。”  

章太冈、吕锦段皆道:“天师所言大善。”  

他们先看唐晓棠,再看雷俊。  

大典后再议,到时候就是雷天师执掌天师府了。  

也将由他颁给蜀山、终南山符诏。  

关于唐天师平日里一些作风和传闻,章太冈、吕锦段亦有了解。  

她舍了自己任上最后时刻颁符诏给蜀山派、纯阳宫的机会,可与其一贯作风迥异。  

这是她送给新天师的礼物?  

看来,唐天师同雷长老之间,确实交情极佳啊…  

连同谢一楹在内,纯阳、蜀山三人,这时都看向雷俊。  

新的玄门督领袖诞生了。  

或许,这么说不大合适。  

除了里蜀山之流,如今已经确定,其他人间还有多支或强或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