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振聋发聩(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这些,不是要拿她和你们对比,而是要让你们理解,粉丝到底是什么、你们的粉丝各自有什么性质、以及如何发挥粉丝的力量。  

子柒的粉丝数量一定最多,因为她的受众最广泛,能对任何人产生精神触动。  

她在油管上的播放量甚至高于国内。  

并且她的粉丝粘性最强,因为同赛道的模仿者,输出的视频内容有着肉眼可见的差距,她没有竞品。  

但是话又讲回来,她的变现一定最难,最需要谨慎,付出的努力最最辛苦。  

不做到最最精益求精的地步,我不会允许任何挂着‘李子柒’名字的商品出现在市面上。  

佳琪的模式最容易变现,并且最容易膨胀到一个极大的体量。  

因为你就是一个代购,不输出情绪,只给需要的人带来实惠。  

那么,只要你树立起口碑,就能吸引到超大规模的购买人群。  

反过来,大基数的销售数据又能继续推动你的议价能力成长,让你拿到更低的价格,实现良性循环。  

你的问题是粉丝粘性最低,当你不再实惠了,不再专业了,不再站在她们的立场去思考问题了,粉丝抛弃你时,不会有任何迟疑。  

奕姐,你介于他们俩中间。  

粉丝有粘性,但是扩大体量并不容易。  

维护口碑很难,毁起来容易。  

卖女装变现不够快,成本也不太容易控制,不过你能用自身的影响力去推动品牌发展,个人的网红属性与事业融合得最恰到好处。  

你们三个人,三条赛道,各有各的优势,也各有各的短板。”  

话音落定,小院里久久沉寂。  

干净的夜色里,星空浩瀚。  

漫天繁星下,所有人都沉下心来,开始从哲学的角度思考来路与去路。  

他们每个人都从自身的角度出发问出一些困惑,努力厘清并理解网红领域非同寻常的粉丝关系。  

在与自身经历做到了充分结合之后,小院重新陷入沉寂。  

良久,苏淮喝了口茶,悠悠问:“所以,现在明白没有?我为什么要将星虞设计成现在的模样,为什么要提出流量总池理论?”  

张大奕最先反应过来:“抗风险能力?”  

“差不多,但更确切的说法是,风险管理和流量管理的有机结合。”  

苏淮把茶杯摆成一小圈,拎起茶壶一一倒茶。  

慢慢讲述道:“当我们把多条赛道的多个头部主播聚集在一个平台上,形成一种稳固的合作与共生的关系,那就意味着每个人的自身风险都被稀释了。  

佳琪最大的风险,其实不是粉丝粘性不够,这个问题只能排在第二位。  

真正的、最核心的矛盾,在于怎么平衡低价和利润。  

拿欧莱雅举例,某个什么油,出厂价129,终端售价179,那50块钱就是中间各个渠道的利润。  

现在佳琪要去做它,和欧莱雅讲价到119块钱,算上咱们家的各种成本,卖129不亏本,卖到139能赚但不多,卖到149才算是没有白忙活。  

但是,你卖149块钱,相对于别的小规模主播,真有优势吗?  

不见得。  

人家可能就卖两百单,拿货149但是亏本卖到99,就是为了宣传自身的低价。  

他亏不多,可是一旦佳琪的低价能力被打破,形象受到质疑,带来的麻烦却十分巨大。  

所以佳琪你必须向厂家要求一个条件——全网只有我可以用低于出厂价的价格,去销售你们的产品,包括你们自家渠道在内,都不可以。  

好,厂家同意了,你的全网最低价口碑保住了。  

新的问题也出现了:既然你要卖低价,那么利润从哪儿来?  

想办法把出厂价压到109?  

那人家商家还不如自己去卖,慢慢磨呗。  

想办法节省成本?  

从哪里抠?  

佳琪,奕姐,子柒,你们仔细想想,这个问题怎么解?”  

三人连同小顾,一起陷入沉思。  

琢磨一阵,李佳琪第一个回道:“这钱我不赚了,就亏本卖,打人气,然后用一种价格不那么透明的高利润单品,找补回来。”  

张大奕回道:“跟欧莱雅要一些积压的滞销品,可以拿到超低价,然后用两者搭售,平衡利润。”  

李子柒憨憨道:“能不能把那个东西再加工一下,从根本上提升它的附加价值?”  

小顾落在最后,发现大家都看着她,于是轻飘飘开口:“所有大牌产品都保本卖,用口碑做个自己的新品牌,赚品牌的附加值。”  

“哇!”李子柒凑过去贴贴,“你好棒!”  

额,她可能只是单纯的找个理由想贴贴…  

“你们的思路都很好,非常好。”  

苏淮满意极了,和聪明人共事真省心,她们的思维虽然没有他那么超前,但是一点就通,不用反复去解释基础问题。  

所以他也不卖关子,给出了一个更具可行性的思路。  

“我们多管齐下。  

第一,大牌的热门单品,因为拿不到低价,所以采取小亏的销售战略,目标是引流。  

第二,大牌的滞销单品,拿到超低价,采取不亏即可的策略,卖掉就好,目标是替品牌方清库存,建立长久的良好合作。  

第三,大牌的中坚产品,小赚,目标是丰富我们售货橱窗的产品线,覆盖更广人群。  

第四,普通品牌的推广产品,品牌方愿意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