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东宫争吵(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终于,李义府一拳打在那个学子的下巴处,又是一脚踢在对方腹部,他大声道:“尔等今日讥讽,李某人记下来,这辈子都记下了。”  

他尽管遍体鳞伤,可站得笔直,像是一个胜利者看着那个倒在地上的爬不起来的对手。  

“给我打死他!”  

也不知道谁大喊了一句,又有几个世家子弟朝着李义府围了过去。  

裴行俭停下脚步。  

一旁的仆从见状,他连忙道:“小公子,不要多管闲事。”  

裴行俭神色一横,道:“今天他们欺凌别人,将来也会欺凌我等。”  

言罢,裴行俭大步上前,一脚踢开一个冲向李义府的人,怒声道:“尔等休要在朱雀门前放肆!”  

“你什么人!”  

对方喝问道。  

裴行俭抱拳道:“河东裴行俭!”  

眼看有人护着李义府,众人这才讪讪离开。  

李义府扶着墙吐出一口血沫子,道:“多谢。”  

裴行俭看着那几人离开,道:“寻个大夫治伤吧。”  

“不用了。”李义府擦了擦嘴角的血迹,挥袖道:“没什么的。”  

看着这人离开,裴行俭沉默不语。  

仆从小声道:“小公子,此人李义府,听说已有了李大亮将军的举荐,本可入仕为官,可他依旧想通过科举入仕。”  

见对方拒绝好意,独自走着,裴行俭叹息一声。  

仆从又道:“小公子,此人因出身微末,却非要来科举争锋,在科举之时已与这些世家子弟结了仇怨。”  

裴行俭低声道:“现在他们会以家世看待李义府,也会这般看待我的。”  

“就算如此,小公子也不该与李义府走得太近,老翁识人多年,此人绝非善类。”  

裴行俭叹道:“罢了,等着科举揭榜,落第便回乡种田,及第了大不了做个文吏了却此生。”  

“小公子能这么想,老翁替大将军高兴。”  

裴行俭又是叹息一声,走回了弘文馆。  

当关中四月结束,五月伊始终于让嗮了半月有余的长安,迎来了一场雨。  

东宫储君依旧被禁足着,半月之期未到,陛下也没有要提前解除禁足的意思。  

李承乾将一些墨水倒入一个中空的细竹管中,竹管的底部有一个木塞。  

等木塞被墨水浸透,便能够书写了。  

可墨水越浸越多,很快整个木塞就开始滴墨水了。  

李承乾抚着太阳穴看着自己的失败品,感觉气馁,木质材料根本不行,不是不能出墨,或是渗透性太好。  

想要找到一个适中的区间,又没有参考与对照。  

但思路是没错的,最重要的便是笔尖的渗透性。  

难不成真要用煤石来制硬笔吗?  

这种人人一看就会的产物,还怎么赚钱?  

技术攻关是痛苦的。  

“老子现在连个钢笔都造不出来!…”  

当宁儿与李丽质路过寝殿时,听到太子殿下又在骂圣人了。  

李丽质揣着手叹道:“皇兄这么骂一骂也好,憋在心里会很难受。”  

宁儿低声道:“公主殿下放心,奴婢已上上下下吩咐好了,太子殿下骂圣人的事,不会传出去的。”  

“宁姐姐费心。”  

“应该的。”  

东宫太子正在发着脾气,也许是父子默契,同样发着脾气的还有当今陛下。  

甘露殿内,一份奏章被丢了出来,李世民怒道:“怎么回事!河西走廊的钱饷怎么还没发出去!”  

褚遂良作揖道:“臣在给陛下的太液池别苑筹措银钱。”  

“钱呢!”  

“臣…”褚遂良支支吾吾,接着道:“先给吏部了。”  

“互市的赋税呢!”  

“回陛下,还没送到长安,多半要六月才能到长安…”  

“六月?”李世民捋着呼吸的节奏,又道:“六月都入夏了!”  

褚遂良又慌忙道:“臣已在安排了,还请陛下再等半月。”  

李世民拍案道:“再等半月?朕可以等,河西走廊将士们不能等!”  

房玄龄与长孙无忌站在一旁沉默不语。  

太监站在一旁,眼观鼻,鼻观心,垂手而立,当初陛下还很贴心地说要给褚遂良时间。  

当初安慰褚遂良的是陛下,现在痛骂褚遂良的还是陛下。  

褚遂良连忙道:“陛下!还请陛下解除太子殿下的禁足。”  

“太子,太子!”李世民来回走了两步,指着他又道:“除了太子,你还会说什么?”  

“臣实在不善此道。”  

李世民气得额头青筋隐约暴起,两步走到褚遂良面前,就要再骂,又摇头走了回去,背对着他,道:“朕给了你半月!”  

褚遂良委屈得有些哽咽,道:“若太子殿下能够早日解除禁足,臣不至于…”  

“伱的意思是朕的错了!”  

褚遂良慌忙低头行礼,道:“臣绝无此意。”  

房玄龄劝道:“陛下,不如先将河西走廊的钱饷送出去,臣愿意筹措。”  

李世民颔首道:“今天要是河西走廊的钱饷送不出去,朕就把你褚遂良送去河西走廊,让那些将士们将你军法处置!”  

“臣…臣领命!”  

房玄龄带着褚遂良灰溜溜离开了甘露殿。  

李世民气得重重一拍桌案,桌上的茶碗都跳了起来,又落下。  

甘露殿内,陛下的呼吸声很重。  

长孙无忌道:“陛下。”  

李世民差点忘了还有人在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