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 再度接盘(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兄弟们我又双叒叕开新书了:重启人生:我能打给十年前的自己,兄弟们帮忙收藏,给几张推荐!  

长城汽车的野心那可是相当的不小。  

不过他们也知道,要进军欧洲和米国市场,恐怕也是没那么容易。  

不过一家车企,想要证明自己,那么这些市场就都是他们必须要走的路。  

在南美地区,现在有奇瑞在开发,所以长城倒也不急着过去。  

而非洲市场吗,在那边,其实他们的皮卡也一直有卖。  

一个月销量也能有个一千多台,其实主要还是从中东地区输入进去的。  

毕竟非洲市场的消费力,目前还没培养起来。  

所以他们在本地,也没有什么像样的经销商。  

现在澳新地区已经成功打入了,那么现在还能入他们法眼的也就只有欧洲和米国市场了。  

可考虑再三,他们还是决定先把重心放到欧洲市场。  

因为欧洲市场虽然也一样非常保守,但是和米国市场比起来,却依然更加安全。  

因为米国市场呵呵,某些因素影响太多。  

所以,虽然米国市场确实消费力天下无敌,可轻易,还是不打算去冒险。  

等过两年,情况稍微稳定了再说吧。  

而欧洲市场就不一样了,虽然欧洲市场相对而言特别保守。  

而且各国的保护政策也非常严格,但实际上只要你技术过关,那就还是有很多漏洞可以钻的。  

而且欧洲的大市场,其实消费能力也非常不弱。  

以前咱们国内的汽车,也不是没有尝试进军欧洲市场。  

可惜最终都失败了,虽然有一些对方可以刁难的因素。  

可实际上,更加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我们的技术不过关。  

我们拿不出,比他们技术更高端的产品,不能和他们做到差异化竞争。  

所以我们的产品,就打不开人家的市场。  

而这次,长城打主动出击,做一次尝试。  

一方面是看中了欧洲市场超强的消费力,而且当年你说h公司是怎么在欧洲获得成功的?  

不就是因为产品过硬吗?  

只要你产品过硬,再加上适当的营销策略,那么当地的消费者自然也不是傻子。  

有人会说,那你看日本车为啥在欧洲就玩不转?  

确实日本车在欧洲卖的不怎么好,这主要还是因为欧洲的保护策略导致的。  

如果欧洲要是放开了保护政策你看看,日本车能把欧洲市场直接冲垮。  

很多人会说,哎呀,日本车之所以在欧洲卖不好,主要还是因为日本车性能比不上欧洲车。  

欧洲人更喜欢架势的乐趣…  

可去尼玛的吧!  

鸡毛的驾驶乐趣,整个欧洲,除了德国有那么一段不限速的高速,能让你跑到二百以上的车速之外。  

其他国家,还有哪些路段能让你时速超过一百五的?  

不信,你就跑个一百三四看看,警察逮到你,不罚死你,算你尿性!  

而且你以为广大老百姓不喜欢省油的车嘛?  

为啥在欧洲suv不好买,可旅行车却非常畅销?  

可能又有一大票傻叉跳出来说,这就是人家欧洲的汽车文化,人家就不喜欢suv,那种车没什么驾驶乐趣云云…  

可去你姥姥的吧!  

动不动就驾驶乐趣,乐趣你姥姥?  

其实究其真正的原因,还是欧洲人其实也喜欢suv,可问题是suv重心高,风阻大,所以会导致油耗高。  

而欧洲的油价又特别贵,所以老百姓饥承受不了那么高的油价。  

但又希望自己的车子能有更大的运载能力和空间,所以他们只能退而求其次。  

选择轿车底盘,但却又有类似suv车身的三厢旅行车。  

这样一来,就能获得更大的运载能力和空间,又没有suv那样高的风阻,可以大大降低油耗了。  

这些其实都是从实用角度出发考虑的。  

如果他们要是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你看他们买不买suv!  

所以长城对自己的产品还是很有信心的。  

尤其是现在已经成为他们拳头产品的混动坦克300车型。  

这款车现在已经不仅仅是他们的拳头产品了。  

甚至因为超强的性能,和多用途的能力。  

这款车已经登上了多款海外车媒体杂志的封面,还出现在国外多款热门汽车自媒体的视频里。  

毕竟好车,自然会吸引无数人的关注的。  

一台车,既能都市使用,又能野外越野,一车两用,谁不喜欢?  

尤其是在北欧地区,冬天经常会下雪的地方。  

人们就很需要四驱功能。  

所以越野车,其实在北欧地区还是相当受欢迎的。  

还有基础设施不是那么完善的东欧地区。  

比如捷克,波兰,匈牙利等国家。  

这些国家,都属于中等经济发达国家,但本国又没有什么太发达的汽车工业。  

以前捷克还有个太拖拉和斯柯达,可惜后来都被大众收购了。  

而这些东欧地区,可一贯是被德国和法国等汽车强国,视为自己的后花园的。  

在这些国家市场上销售的汽车,基本都是从德国,法国运过去的二手车。  

没错,二手车而这次长城可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看重的就是这些中东欧地区的市场。  

因为他们也知道,如果直接进军西欧地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