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4、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凡的中年人,约莫三四十岁,却叫更年长的宋举人师弟。  

此人名为陆成,乃是正阳先生得意门生之一,是一众弟子的“师兄”,也是正阳学派中,真正得到了“真传”的弟子。  

正所谓学无长幼,达者为师,故而这一声师弟并不突兀。  

“陆师兄,我没事,只是在想一些事。”宋举人回过神,摆手表示自己无碍。  

陆成笑道:“咦,你独自回来的?”  

“恩,”宋举人简略将自己这一队人,给国子监赶出来的事说了下。  

然后,他近乎鬼使神差地道:  

“师兄,我有一事不解,我回来时,遇到一…呃,相熟之人,与之攀谈,提到了正学,对方提出了一个观点,我想不明白。”  

陆成微笑道:“哦?且说来听听。”  

“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  

“…这,倒是…有趣,且容我思量一二。”  

“好,我先回屋,晚些再来向师兄请教。”  

宋举人告辞,知道学问这种事,须得仔细思量。  

陆成回到房间,关上门,咀嚼着这几个词。  

起初还不很在意,但渐渐的,眉头也拧紧了起来。  

他坐了一阵,只觉口干舌燥,起身拎起茶壶,给自己倒水,只是倒水的功夫,脑海中突兀划过一道闪电。  

有如五雷轰顶!  

心即理…  

致良知…  

知行…合一?  

陆成如遭雷击,大脑骤然被慑住,进入了深度思考状态,双眼无神,脑子里却已无数念头沉浮。  

“哗哗…”  

茶水从杯中溢出,他也没有察觉,任凭一壶水都流淌在桌上,又沿着桌面哗啦啦淌在地上。  

毫无所觉!  

“不对…不对啊…歪理邪说,岂有此理!?”  

“可…若当真如此,那格物致知何以解?恩师注释的岂非全错了?从一开始,根本方向就错了?怎么可能?”  

“但,倘若如此想,岂不是…”  

一个个念头如游鱼,在心海中跃起,又坠落,荡开一片片涟漪,以酿成风暴。  

不知过了多久。  

“师兄…我来请教那个问题…”  

突然,房门被推开,是宋举人去而复返。  

他口中说着话,可下一秒却愣住了,怔怔盯着房间中肆意流淌的茶水,被打湿的书籍,随意摔在桌上,几乎滚在桌沿边上的茶壶。  

以及仿佛入魔了般,正在房间中来回踱步,口中喃喃自语的陆师兄。  

“师兄,你这是…”宋举人懵了下。  

却见往日里休养极好,极有君子风度,待人温和有礼的陆师兄表情有些扭曲,状态明显不对。  

听到动静,陆成转过头来,露出了有些泛红的双眼。  

“啊…”宋举人吓了一跳,“师兄,你这是…”  

陆成深深吸了口气,眼神中的迷惘与癫狂退去,恢复清明,他歉意地笑笑,揉了揉脸,道:  

“想到了一些事,有些失态。”  

陆成想了想,对犹自茫然的宋举人斟酌道:  

“你问我的事,我也有些想不通,这样吧,我出去一趟,请教恩师。”  

宋举人吃了一惊,他学问不够扎实,只觉得这几个字似有奥妙,却尚未完全品味出其深意。  

见学派中,学问只在恩师之下的师兄都答不出,不由有些震惊。  

“可是天色已经黑了…”他略有结巴道:“这个时辰…”  

陆成却压根没听,已经走了出去,蹬蹬传开他下楼的脚步声:  

“还早,来得及。”  

“陆师兄?你去哪?”  

这时,客栈门口,外出的那些正阳学派的弟子正巧回来,不禁问道。  

陆成却只摆摆手,没仔细解释,便奔出了客栈外,只留下一群人面面相觑。  

暮色已至,京城蒙上夜色。  

陆成马不停蹄,抵达另外一座更为气派的客栈时,发现这里楼外宾客渐散,都是闻讯来拜访正阳先生的。  

只是为了避免恩师被打扰,几乎所有宾客都给门口的弟子拦了出去。  

“陆师兄?你过来了?”一名弟子惊讶道。  

陆成点了点头,说道:“我有事找先生。”  

“先生在客栈房间里。”  

“好。”  

自家人,当然没有阻拦的道理。  

陆成穿过人群,抵达了客栈后院,专门给正阳居住的独门的房间。  

此刻,屋中已然掌灯。  

陆成叩开门后,进了屋子,就看到身穿儒袍,头戴方帽,颌下生着一蓬美髯的中年男子正端坐书桌后,翻阅典籍,为几日后的辩论准备。  

“陆成啊,”正阳先生抬起头,露出笑容,“怎么这个时候过来?”  

陆成恭敬地稽首,执弟子礼,旋即才道:  

“先生,我有一学问之事不解,故来请教。”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