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女帝出关(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斋园内。  

董太师怒而斥责后,也不理会这群人,扭头看向赵都安,说道:  

“神龙寺竟也不引你去内园?随老夫一同进去吧。”  

赵都安却摇了摇头,说道:  

“太师好意心领,但不必了。”  

他此刻已有些明悟,或许,今日法会,并非神龙寺高层想邀请他。  

而是某些藏在暗中,试图挖坑对付他的敌人,疏通了佛门的关系,才给他递了一张邀请函。  

他今日受邀,可能只是神龙寺内某个中层执事僧人决定的。  

既如此,又何必借外人的关系,使劲往上凑?  

“今日本想带姨娘和妹子凑个热闹,不想折腾出这些事来,如今却也没了游玩的心思。”  

赵都安意兴阑珊,朝后笑道:  

“我们回家去,自家人过节好不好?”  

母女二人用力点头。  

她们往日里,对京城文人充满滤镜,今日才知,当真没什么意思。  

正如董玄所言:  

蝇营狗苟之辈,谄媚逢迎之人。  

董太师见状,也只轻叹一声,命董大去送。  

而后冷冷瞥了同僚陈正儒一眼,冷哼一声,迈步朝内院走去。  

韩粥,王猷,郭解元等学士这会也明白了经过,皆高冷地拂袖而去。  

无人敢阻拦。  

那些原本想上前攀附的文人,也都偃旗息鼓。  

气氛沉闷,没人会想到,堂堂太师竟会为赵都安公开站台,但仔细想来,又不奇怪。  

毕竟,此事由董家子孙引起,自然当由祖父出面。  

只是…  

“新政制定,赵都安出力颇多?比其余学士功劳都大?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有人轻声问。  

却无人解答。  

修文馆的人走了,留下了一地鸡毛,以及更多的谜团。  

赵都安一个酷吏武人,如何能居功至伟?折服一众才子?  

甚至扭转了太师对武人的刻板印象?  

他凭什么?新政又到底是什么?  

他们答不出,但无人会怀疑董太师的说法。  

外人会谄媚畏惧赵贼的权势,但太师不会。  

人群渐渐散去,不少人提前离场,想要将这边发生的事,传扬开去。  

陈正儒与跳梁小丑般的许翰林等人,灰溜溜离开。  

“老师,您不回内园了吗?”许翰林低声问。  

陈正儒拂袖而走,轻叹一声,视线投向斋园深处,心想:  

李公子,老夫今日已是丢了半生颜面,相国大人总归怪不到我头上。  

继而又想,这個赵都安,究竟是哪里冒出来的怪物?  

莫非天助陛下不成?  

再瞧旁边的学生,愈发不顺眼起来:  

“你看看人家。”  

许翰林:??  

赵都安走了,但余波才刚刚扩散。  

斋园内园。  

是单独的一座别苑,此刻,繁密茂盛,景色奇佳的莲花池旁,搭着一座大大的凉棚。  

珍馐美味摆放整齐,一名名僧人,与侍女交替行走。  

凉棚坐席,按尊卑一字排开,此刻,一名名朝堂大员,早已就位。  

正在随意攀谈。  

而居中的主位上,赫然是一名白衣僧人。  

其外貌年纪,约莫三十有余,五官柔和俊秀,神色从容,谈吐优雅,说话时总是带着笑。  

略显稀疏的眉毛下,是一双如婴儿般澄澈的眼眸。  

赫然,便是玄印住持在人间行走的“代理人”,以“春来草自青”这一句闻名遐迩,世间境佛门法师,辩机和尚。  

在他身旁,左右分别是代表女帝,参与法会的“女宰相”莫昭容。  

以及都察院御史大夫,青衣袁立。  

此时,莫愁身旁却还空悬一个坐席,自然是为董玄准备的。  

“这个时辰,太师想必也快到了。”  

莫愁抬头,估摸了下时辰,说道。  

容貌清俊,儒雅沧桑的大青衣笑道:  

“我入园时,见诸多文人士子聚集,想必都是奔着太师来的。呵呵,法师的风头,却要被抢走了。”  

白衣僧人莞尔一笑,自是浑不在意。  

虽是一身白丁,与朝堂诸公坐在一处,却自有一股主人气度。  

“哈哈,袁公这话,倒该等太师来了再说。”  

席间,有“小阁老”之称,如今任职工部侍郎,身穿绯红官袍,头戴乌纱,容貌阴柔的相国之子,李应龙笑道:  

“看太师如何做答。”  

李应龙作为李彦辅操控“李党”的“手”,与执掌“清流党”的袁立在朝堂上,可谓势同水火。  

但既在斋园,言谈自然不沾火药味。  

袁立笑笑,眼中却不以为意,对于李应龙,他评价并不高,曾私下点评“志大才疏”四字。  

李应龙身为相国之子,聪慧是有的,但其权势绝大部分,还依赖于李彦辅。  

“说来,这次陛下闭关未出,不曾到来,却不想,相国也不曾来聚一聚。”袁立随口道。  

一句话,看似平常,却隐含机锋。  

既将李彦辅和陛下做对比,贬了一手,隐晦表达的意思是:  

你老爹李彦辅莫非想与陛下比肩?学陛下缺席?陛下派莫愁来替,你也学着替代你父…  

又顺口说给辩机和尚听,言外之意:  

陛下重视神龙寺,只是今年赶上闭关,无法出席。可李彦辅这老狗也托大不来,显然是不给玄印大师面子…  

如果赵都安在这里,必然秒懂,并暗骂一声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