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末感言 野心与取舍(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特市比赛后,得到三中资源倾力支持的念泉,将会在灵网的网络竞技场中遇到很多人。凭借和安靖切磋得到的技术和安靖传授的武道,他在年青一代中打出了名头,被许多年青一代的强者看好,有资格作为他们的同道者。  

在一次灵网比斗邀约中,念泉认识了一位世家的对手,因为技艺相近,也同为水灵之道,所以双方约好了经常一起切磋。但是突然有一次,过去一直守时的朋友突然迟到了,第二天上线时,发现对方不仅忘记了和自己的约定,打起来感觉也凝滞无比,感觉和之前完全不是一个人。  

因为感觉到了极端不对劲,念泉决定线下去探望,却发现这位朋友昼伏夜出,行动非常不正常。他感觉到了不对,故而就暗中观察探索,却在晚上愕然发现,自己这个‘朋友’被一个突然出现的‘魔人’斩杀了!  

这个魔人,便是魔人化的‘周昌和’,双方立刻战斗起来,虽然周昌和更强,但是念泉身上有模仿安靖的伏邪剑意,天河之剑也是得传伏邪,在拼尽全力时显露出了些许,所以周昌和在击败念泉前停手,双方交流之后,知晓了魔人侵蚀的情况。  

在和霍清交流此事之时,双方都惊愕地发现了集团被魔人侵蚀甚重的情况,中年一代尤其严重,年青一代还好,基于这种情况,念泉才想要为安靖拉清单,去观察一部分还能信任的年青一代。  

霍清的反对,其实是基于对集团的不信任,他实际上是认为集团已经完全被天魔腐朽了,他们和安靖要做的是快点准备跑路——从后面的四圣本就是半个圣魔这件事来看,他的猜测其实没错,但那是后话。  

而这种逃跑的意愿,也就是归义军和集团的想法,也是他们被天道放弃的原因——全部都有铺垫,都有准备。  

这就是原本设定的大纲,约莫有五十多章,十几二十万字的篇幅。  

除此之外,看名字就知道,暮天门和阙天门互相认识,他们其实是同期,都是‘天门众’,也即是圣尊的弟子,洞天门户之将。  

那个时候他们关系还不错,但在一次重要的战斗中,暮天门反叛,回去当归义军的领袖,阙天门因此大受打击,手下部队损失惨重,故而选择退出一线,回玄夜城当监天局局长——但实际上,阙天门是理解暮天门的,杀死他部下的并非是暮天门,而是腐朽的集团制度,所以天玄真符的失窃,其实是阙天门和暮天门两位旧日故友的一次默契,安靖趁乱得利。  

为什么不这么写呢?因为这些内容的主视角,是霍清和念泉,是其他戏份更少的配角,哪怕是侧面写也需要很多笔墨。  

那个时候,安靖携老祖道兵来到天元界,大家都说要看老祖快速装逼,我说实话也是个从善如流的人,更不用说,我的网文作者本能也告诉我,气氛已经到了,这个时候如果不加快速度,那么情绪根本跟不上,以网文而言,我是绝对不可能在这一段剧情上浪费太多时间,甚至根本就不该写!  

我一边删减,一边加速推进度,但说实话,架构就在那里,是有些东西是不能加速太快的,剧情越推越显得不完整,最后我干脆放弃,全部都弄到后面统一解释,但那样原本的剧情就变味了,霍清和念泉的人物弧光也隐没。  

这毫无疑问是我的问题。  

故事人物都需要字数,越厉害的人可以用越短的事件构筑出一个人物,这是我的弱点,我的每一个想法都需要大量字数,兼顾不得。  

曲通,钢骸,清舒羽,叶云笙…每一个都有自己的剧情线。  

叶云笙其实是沐家人的实验体,沐家想要通过解析净土之民的血脉来获得针对洞天的优势,他们的研究的确成功了,找到了甘渊海的入口,但在研究转生为净土之民的过程中,他们的心智被天魔污染,以至于除却最初的血脉实验体外,本家全部都沦陷。  

清舒羽最初的状态与其说是人,倒不如说是一个混沌的,近乎于初生妖灵的心智,主角用妖灵法和武道,为他启智,让她觉醒了命格,继而稳定了心智,这一过程,让主角感觉到自己的‘无中生’也有了些许波动,他察觉到了,这就是点化心智,让生命成为真灵的过程,也即是让混沌而没有自我的生命,拥有自我,更进一步解析武道和命格本质。  

金乌和甘渊海三人组也是,从一开始的火鸦其实就有打算铺线,但因为没有高天之上预知视界那样好用的工具,根本没有机会去描写那条线的可能,寥寥几笔,根本找不到插手的时机,很是难受。  

野心和事实,产生了冲突。在铁一般的事实前,幻想的野心只能消退。  

我的实力不足。  

很难过,很多东西写不出来,最咬牙切齿的毫无疑问是曾经心潮澎湃的我自己。  

实际上,我也发现了,天元界其实自己就是单独的一本小说——我为它设计了全套的世界观和完整的剧情线,实际上,在天命皆烬最初的版本十几个版本中,就有五六个是以‘天元界’为主世界,怀虚界反而是作为副世界的版本。  

想要展现它的全部,需要的是主要视角,一本书大半甚至全部的笔墨。  

其实,在天命皆烬开书之前,编辑也对我说过,这本书想要写的太多,可能会写的非常困难,但那时候我就是想要写两界文,多界文,并说我曾在怪物被杀就会死时就写过类似的诸天文,编辑觉得我如此坚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