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废除海禁的初步构想(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东洋、西洋、南洋之间,牟取丰厚利润,甚至还会招揽一些自己没有船的中小商人搭舶贩货,这些人被称为“人伴”。  

洪武十八年,距今最近的一次翰林院官制厘定,规定了翰林院有翰林学士一人(正五品),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各二人(从五品),侍读、侍讲各二人(正六品),五经博士九人(正八品),典籍二人(从八品),侍书二人(正九品),待诏六人(从九品),修撰三人(从六品),编修四人(正七品),检讨四人(从七品),庶吉士不定额(无品级)。  

而朱雄英知道海贸这件事赚钱,也知道下西洋能赚多少钱,但民间海贸能带来的税收,就了解的不确切了。  

深思片刻后,朱雄英问道:“那老师以为,如果皇室海上贸易规模逐渐壮大,第一步皇室海贸下南洋,第二步效仿元朝泉府司由皇室出本钱鼓励民间大商人参与海贸,接下来第三步和第四步,该如何动海禁可以不造成太大动荡,但又能打破这枷锁呢?”  

对于这些解除海禁进行开海的方方面面,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十分投入,不知不觉间,夕阳已渐渐西下,金色的余晖洒满了整个文渊阁。  

当然,如今朝堂上江西人占了一半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而想要进入翰林院仅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状元、榜眼、探花直接授予翰林院修撰或编修,另一种就是馆选,即从二甲、三甲进士中通过“朝考”考试,选文学优等善书者为庶吉士,学习三年,优秀者留翰林院。  

而购置这种流行的大船,再加上货物,所需的资本就相当浩大了,即所谓“造船置货,动辄万计”,再加上海贸有风险,一般商人因财力不足,肯定是不敢问津的,所以在元朝,色目商人多具海外贸易经验,加之官本船制度的实施,使得海贸主导权基本掌握在这些人手中。  

两人见礼过后,便在窗边的一张木桌旁落座,窗外,掉了大半叶子的树梢正在随风轻摆。  

解缙笑道:“还可以,上半日去翰林院点卯,下半日来文渊阁读书,清闲得很。”  

“《元丰市舶条》推行之后效果卓绝,宋时广东转运副使孙迥曾言‘臣昨奉委推行市舶法,臣以海舶法弊,商旅轻于冒禁,每召贾胡示以条约晓之,故海商争相公凭、来往如织,外国商使来者相继,盛况俨然’,若是殿下有志于解除海禁,又不想海贸彻底失控,完全可依据此法,再加上建炎南渡后南宋修订的法条来制定出大明的市舶司法律。”  

“而海路贸易,则是从五代十国时期开始兴起,到了宋代渐成主流,元代极盛的。所以殿下若是想知道历史上的海贸是什么样子,大明该如何开海,那自然要先看宋代。”  

解缙从手边翻出了一本古籍说道:“这是宋神宗元丰年间的《元丰市舶条》,也是目前最通行的市舶司条例范本,南宋的市舶司条例基本上都是以此为基础的,殿下可以先看看,有不懂的地方再讲。”  

“至元十七年,元朝成立泉府司,以‘掌领御位下及皇太子、皇太后、诸王出纳金银’,便是由元朝皇室为色目商人提供海贸的本钱,并且分润海贸利润,贷款利息是八厘,而同时期的民间贷款利息则是三成,故此大受商人们欢迎,忽必烈时期,泉府司每年要向海商发放高达数十万锭的贷款,仅至元二十二年,元廷一次性拨款用于海外贸易的专项银两就有10万锭白银,所以殿下若是有意开海,不妨参考一番。”  

“那钱可够花?”朱雄英还是挺关心这个问题的,解缙毫无疑问是个人才,对于人才,想要收复,既要谈理想也要谈钱,钱对于文人来讲虽然低俗,但没有钱饿肚子又怎么谈的起理想呢?  

“不过,若是说起市舶,反倒是元朝做得更好殿下若是想重开市舶司,学宋朝不如学元朝。”  

能搞到多少钱,才是朱雄英最关心的问题,毕竟现在无论是造风帆战列舰还是其他大计划,都面临着严重的缺钱问题。  

而百姓没了生计,逃亡南洋还算好的,剽悍一些,就直接成盗匪了,“海滨民众,生理无路,兼以饥馑荐臻,穷民往往入海从盗,啸集亡命,而海禁一严,无所得食,则转掠海滨”,这也是倭寇里这么多汉人的原因,这一点朱雄英倒是了解的很清楚。  

朱雄英有意提起了最近海贸这件大事,因为他已经听说了,在殿试的时候,解缙就是因为对海禁政策提出了异议,所以堂堂江西解元,才会被发配到了陕西当县令。  

而且,元朝皇室从海贸中能够获得的利润,以及他们的操作手法,更是让朱雄英都有些惊异忒直白了。  

“自然是全国。”  

“此言极是。”朱雄英微微颔首,“如此既能试探民间反应,又能确保海禁逐步解禁,实为稳妥之策。”  

因为翰林院本质上来讲,压根就不是一个行政部门,而是培训机构,是负责培养优秀后备官员的,这里面的人,主要任务就是编书,比如纂修实录、玉牒、史志诸书,编纂六曹章奏等等。  

解缙沉吟道:“第三步肯定是先允许外国商人来市舶司贸易,毕竟皇室已经抓了从大明出货的权力,那贸易有来有回,合该人家也有来大明进货的说法而外国商人敢过来,那接下来第四步就是需要明确放开海禁的范围,可以先在部分市舶司试一试,允许民间商人在市舶司的控制下,自己筹集本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