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竞标之后(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另一边。  

老董眼看余阳走出会场,连忙跟办公室秘书交代几句,快步跟上。  

因为直到现在,他依旧不知道三元农业承包平东湖做什么。  

而平东湖的重要性,无需多说。  

如今东方水利机构、京杭大运河治理委员会,甚至万老爷子派来的专员,都在现场。  

等会提到该项目,他总得说点什么。  

然而走出会场,却听余阳告诉吴老板:“不养,往外租。”  

老董微微一愣。  

我他娘的帮你上刀山,下火海,求爷爷告奶奶,终于把平东湖商业化。  

你拿到手,往外租?  

但爱屋及乌之下,转念一想。  

好家伙!  

还真得往外租。  

因为制约水产养殖规模的重要因素,从来不是湖泊面积。  

而是运输。  

这不止包括道路难行、车匪路霸、水产不易保存,还包括每隔十几里就要缴纳过路费的各级收费站。  

就像豆苗。  

它在南方不值钱,三毛就能买一斤。  

但从广区运到北方,出了广区的市区,需要缴纳过路费,临近下一个县城,需要缴纳过路费,出了县城,还要缴纳过路费…  

以至于豆苗到了北方,一斤分成两块,一块卖2元,都不一定赚到钱。  

所以四海通达农贸公司,喜欢往京城和东北跑。  

因为高速上有绿色通道,可以免过路费。  

而水产的运输成本这么高,尤其走得越远,成本越高,就导致水产被局限在当地销售。  

当地市场消化能力有限,水产养殖户也就不敢扩大养殖。  

然后就会像参与竞标的苏南昆山水产、苏北淮安水产这般,跑外地开养殖场。  

反观平东湖。  

换做之前,把整个水域承包下来,考虑到周边市场消化能力,一年最多盈利3000万。  

但如果开通轻轨,西边连接台前,东边连接泰市,凭借两个交通枢纽,再北上聊市、东山府,或南下菏市,以及南河省。  

平东湖的经济效益,至少能翻几倍,甚至十几倍。  

这个时候,承包平东湖的三元农业,再把平东湖分割成数個区域,分包出去。  

收回来的租金,肯定是竞标费用的几倍,甚至十几倍。  

并且,留住三家水产公司,又相当于给泰市进行了一场招商引资。  

“还是自家的娃,聪明能干。”  

老董想通这些,挺起腰板,返回主席台。  

至于如何跟东方水利机构、大运河治理委员会、万姥爷子的特派专员解释…  

咱不聊平东湖,咱聊轻轨。  

比如带动了十里营…不,是带动了鲁西发展,未来甚至有可能唤醒中原经济,再现古代辉煌。  

想必中原出身的领导,也希望老家能变个样。  

如此,咱就可以找京城要钱了,争取把轻轨修的好一点。  

省得外界质疑废弃轨道…  

余阳不知老董所想。  

其只知道拿下平东湖,三级村镇中心差不多已经到手。  

因此钻进AMG虎头奔,先通知大哥赵前,向平东湖派兵,然后直奔县大院。  

而留在原地的吴老板,目送AMG虎头奔消失在风雪中,转身走进会场,找到老董的办公室秘书。  

三元农业公司不是托,却自己抬高价格,自己拿走了平东湖承包权。  

拿走就拿走,还不搞养殖,往外租赁。  

这套路,怎么看,怎么像从官方拿了工程总承包,再分包给下面。  

换句话说,有人从中间‘吃了一手’。  

并且吃得还很多。  

毕竟没有轻轨的平东湖,最多价值3000万。  

但有轻轨的平东湖,或许价值3个亿,甚至30亿。  

无论如何,也要提出异议。  

“领导,我认为此次招标很不公平。”  

老董的办公室秘书,正陪同老董向京城的贵客们吹嘘轻轨价值。  

被吴老板拉出来后,听到质疑声,微微一笑。  

招标大会尚未散场。  

有质疑,可以当场提出。  

那么多领导在,肯定可以解决。  

但对方却私下里找到自己,估计想要获取一些有价值的消息,因此和善道:“吴先生请讲。”  

“领导,泰市是不是准备修建轻轨?”  

“没有,你应该知道,泰市不具备修建轻轨的条件。”  

“但我听闻咱们本地打算投资80亿,修建十里营通往泰市的轻轨。”  

“哦,那个啊,别听外界乱讲。”  

办公室秘书说着,从文件包拿出泰市行政规划图,并用铅笔在十里营和天外桥之间,画了一个细长的扁圆。  

继续道:“三元农业承包了这些耕地之后,为了方便运输瓜果蔬菜,和方便接送员工上下班,决定修建一条客货两用的厂内轻型运输轨道,某些办事员为了省事,把它简称为:轻轨。”  

“领导,这种规模的投资,足够颠覆承包价格,它应该在招标会开始前,就对外公示。”  

“公示?人家厂内的事,市里公示不好吧?就像你们公司内部的决定,会让当地官方公开吗?”  

吴老板闻言,想到自己公司从外地找到大闸蟹,然后拿到阳澄湖销售的事儿,感觉办公室秘书说得挺有道理,确实不能公开。  

办公室秘书继续道:“况且余三元可不是那么好相处的,如果市里给他公开场内轨道规划,沿途拆迁怎么办?到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