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地脉方兴,天荒欲破(3/4)
过县衙门槛。
孔弘晟心中狐疑,却也不好表露出来,只得从善如流在前引路。
沿途不时能见到县衙的属官、小吏或被五花大绑拖拽,或被按在院中行刑。
“这些属官,多是县中大户子弟。”
“那日乱民冲击县衙,本来只是对清丈疑虑,并未起歹念,就是这些天杀的,受县丞驱使,与县里大户合谋,欺上瞒下,激化矛盾,才致局势发展至此!”
“张家、王家等大户,以及棍徒汤华、徐成等十二家,悉数被破家灭族。”
“目前正在审问与衍圣公有几分干系…”
孔弘晟走在前头,不断与何心隐分说局势。
何心隐怪异地看了一眼孔弘晟。
这事肯定跟孔家有干系是必然的,但未必是最有权势知县与衍圣公主导的——孔家内部错综复杂,不由某人令行禁止,况且这两人的身份足够高,攫取财富恐怕已经超脱了单一来源的范畴。
但也正因为身份足够高,孔家各房暗中捅的娄子,也只能这两人担着。
孔弘晟所谓审问,说是攀咬更合适一点,而眼下说给自己这个外人听,目的就再明显不过了。
何心隐仿若未觉,一言不发跟在孔弘晟身后。
“…沈部堂连夜召了二千缇骑入城,只待清扫完城中乱民,以及与之勾结的大户士绅,便立刻出城讨伐葛贼!”
“彼辈乌合之众,必定弹指可破!”
孔弘晟一路示好。
直到行至县衙大堂跟前,两人才停止交谈。
大堂内的桌椅缺胳膊少腿,箱柜上还有烧焦的痕迹。
正中间的县君的座位被人占了去,沈鲤似乎累得不行,正趴在桌案上小憩。
孔弘晟与何心隐对视一眼,前后趋入大堂。
“沈部堂,夫山公带到了。”
孔弘晟轻声细语,生怕吵到沈鲤。
后者自然没睡着,闻言缓缓抬起头来。
“本部衙门标下兵卒粱汝元,参见部堂。”
见到本部堂官,何心隐的礼数自然一丝不苟。
沈鲤揉了揉太阳穴,勉强扯出一个笑容,开门见山道:“夫山公执意来曲阜,不知所为何事?”
他一摊子事没处理完,耐性与客套都极为有限,干脆略去了寒暄的过程。
何心隐也不拉扯,当即下拜:“部堂,标下此来,是为主动请缨,劝降葛成等人!”
沈鲤心中早有预料,也不觉奇怪。
他摆了摆手:“不必了,等城中大户杀干净,我便亲自领缇骑出城,杀破贼众!”
一旁的孔弘晟闻言缩了缩脖子。
当年海瑞查个盐政都有缇骑随身,如今沈鲤巡田自然也有,不一样的是,沈鲤这厮是真的二话不说,直接就对着城里的大户开杀!
若非一夜下去见过太多平日里勾肩搭背的熟面孔被杖杀,孔弘晟也不至于被吓得改了主意,直接攀咬起他那位曾侄孙来。
何心隐同样摄于沈鲤的杀气,出言劝道:“部堂!朝廷的刀戈是用来抵御外寇的,如何能用来杀戮百姓!”
沈鲤不以为意,笑着反问道:“乱民岂称百姓?”
何心隐连忙解释道:“部堂,你我皆知,如今之局势,无非是清丈触了大户士绅的众怒,裹挟百姓,凌迫朝廷。”
“彼辈大户士绅杀则杀矣,但百姓实懵懂无知。”
“民变既已开始,派兵镇压,百姓必然死伤无算,民变之伤再添十倍!”
“若能稍作劝说,使百姓迷途知返,平息一场杀戮,也是部堂的功德一件!”
孔弘晟闻言,只觉道义双全,正要出言附和。
但刚刚张开嘴,他就看到了沈鲤戛然而止的笑容,连忙闭口不言。
只闻沈鲤的语气陡然凌厉起来:“功德一件?本官巡田天下,是为了做功德邀名的么!?”
沈鲤缓缓起身,从桌案后走了出来:“本官离京之际,中枢移江西巡抚王宗载奏本于本部衙门,及清丈命下,建德县豪民徐宗武等,裹挟千人,阻挠丈量,徽宁兵备道程拱辰,为部民党护,不了了之。”
“上月,户部移文本部,褚铁、赵揖等河南抚按官,所丈量新册,与旧册不爽升合,着我部复核。”
“本月,张居正来信,吴中财赋之区,赋役不均,豪右挠法,致使官民两困,璞甚患之,盼巡田衙门亲力亲为。”
“何心隐,天下间的事太多了,断不能着眼一处。”
“如今兖州府在本官面前都敢民变,本官岂能爱惜羽毛,柔柔懦懦,生怕损了功德?”
“本官就是要杀!杀官差给官差看,杀豪右给豪右看,杀赤民给赤民看!”
“不想被朝廷视为乱民,那就别跟着谋逆。”
语气不善,步步紧逼。
沈鲤固然敬重何心隐的为人,但讲赤民的正确,也是有限度的。
寻常论道讲学也就罢了,想对政事指手画脚,沈鲤是一点不见客气。
但,何心隐到底是经历过皇帝的拷打,此时面对沈鲤的严厉,轻易便经受住了。
他面色丝毫不改,仍旧保持着行礼的姿态:“部堂,不要只说百姓忤逆朝廷,不妨也说说百姓忤逆朝廷的原因所在。”
“曲阜局势发展到这个地步,不就是因为部堂眼里只有豪右大户圣人世家,浑然忘了与百姓分说大政的始末利弊,才让有心之人趁虚而入,激化矛盾至此么?”
“为官者,首为百姓执道。”
孔弘晟心中狐疑,却也不好表露出来,只得从善如流在前引路。
沿途不时能见到县衙的属官、小吏或被五花大绑拖拽,或被按在院中行刑。
“这些属官,多是县中大户子弟。”
“那日乱民冲击县衙,本来只是对清丈疑虑,并未起歹念,就是这些天杀的,受县丞驱使,与县里大户合谋,欺上瞒下,激化矛盾,才致局势发展至此!”
“张家、王家等大户,以及棍徒汤华、徐成等十二家,悉数被破家灭族。”
“目前正在审问与衍圣公有几分干系…”
孔弘晟走在前头,不断与何心隐分说局势。
何心隐怪异地看了一眼孔弘晟。
这事肯定跟孔家有干系是必然的,但未必是最有权势知县与衍圣公主导的——孔家内部错综复杂,不由某人令行禁止,况且这两人的身份足够高,攫取财富恐怕已经超脱了单一来源的范畴。
但也正因为身份足够高,孔家各房暗中捅的娄子,也只能这两人担着。
孔弘晟所谓审问,说是攀咬更合适一点,而眼下说给自己这个外人听,目的就再明显不过了。
何心隐仿若未觉,一言不发跟在孔弘晟身后。
“…沈部堂连夜召了二千缇骑入城,只待清扫完城中乱民,以及与之勾结的大户士绅,便立刻出城讨伐葛贼!”
“彼辈乌合之众,必定弹指可破!”
孔弘晟一路示好。
直到行至县衙大堂跟前,两人才停止交谈。
大堂内的桌椅缺胳膊少腿,箱柜上还有烧焦的痕迹。
正中间的县君的座位被人占了去,沈鲤似乎累得不行,正趴在桌案上小憩。
孔弘晟与何心隐对视一眼,前后趋入大堂。
“沈部堂,夫山公带到了。”
孔弘晟轻声细语,生怕吵到沈鲤。
后者自然没睡着,闻言缓缓抬起头来。
“本部衙门标下兵卒粱汝元,参见部堂。”
见到本部堂官,何心隐的礼数自然一丝不苟。
沈鲤揉了揉太阳穴,勉强扯出一个笑容,开门见山道:“夫山公执意来曲阜,不知所为何事?”
他一摊子事没处理完,耐性与客套都极为有限,干脆略去了寒暄的过程。
何心隐也不拉扯,当即下拜:“部堂,标下此来,是为主动请缨,劝降葛成等人!”
沈鲤心中早有预料,也不觉奇怪。
他摆了摆手:“不必了,等城中大户杀干净,我便亲自领缇骑出城,杀破贼众!”
一旁的孔弘晟闻言缩了缩脖子。
当年海瑞查个盐政都有缇骑随身,如今沈鲤巡田自然也有,不一样的是,沈鲤这厮是真的二话不说,直接就对着城里的大户开杀!
若非一夜下去见过太多平日里勾肩搭背的熟面孔被杖杀,孔弘晟也不至于被吓得改了主意,直接攀咬起他那位曾侄孙来。
何心隐同样摄于沈鲤的杀气,出言劝道:“部堂!朝廷的刀戈是用来抵御外寇的,如何能用来杀戮百姓!”
沈鲤不以为意,笑着反问道:“乱民岂称百姓?”
何心隐连忙解释道:“部堂,你我皆知,如今之局势,无非是清丈触了大户士绅的众怒,裹挟百姓,凌迫朝廷。”
“彼辈大户士绅杀则杀矣,但百姓实懵懂无知。”
“民变既已开始,派兵镇压,百姓必然死伤无算,民变之伤再添十倍!”
“若能稍作劝说,使百姓迷途知返,平息一场杀戮,也是部堂的功德一件!”
孔弘晟闻言,只觉道义双全,正要出言附和。
但刚刚张开嘴,他就看到了沈鲤戛然而止的笑容,连忙闭口不言。
只闻沈鲤的语气陡然凌厉起来:“功德一件?本官巡田天下,是为了做功德邀名的么!?”
沈鲤缓缓起身,从桌案后走了出来:“本官离京之际,中枢移江西巡抚王宗载奏本于本部衙门,及清丈命下,建德县豪民徐宗武等,裹挟千人,阻挠丈量,徽宁兵备道程拱辰,为部民党护,不了了之。”
“上月,户部移文本部,褚铁、赵揖等河南抚按官,所丈量新册,与旧册不爽升合,着我部复核。”
“本月,张居正来信,吴中财赋之区,赋役不均,豪右挠法,致使官民两困,璞甚患之,盼巡田衙门亲力亲为。”
“何心隐,天下间的事太多了,断不能着眼一处。”
“如今兖州府在本官面前都敢民变,本官岂能爱惜羽毛,柔柔懦懦,生怕损了功德?”
“本官就是要杀!杀官差给官差看,杀豪右给豪右看,杀赤民给赤民看!”
“不想被朝廷视为乱民,那就别跟着谋逆。”
语气不善,步步紧逼。
沈鲤固然敬重何心隐的为人,但讲赤民的正确,也是有限度的。
寻常论道讲学也就罢了,想对政事指手画脚,沈鲤是一点不见客气。
但,何心隐到底是经历过皇帝的拷打,此时面对沈鲤的严厉,轻易便经受住了。
他面色丝毫不改,仍旧保持着行礼的姿态:“部堂,不要只说百姓忤逆朝廷,不妨也说说百姓忤逆朝廷的原因所在。”
“曲阜局势发展到这个地步,不就是因为部堂眼里只有豪右大户圣人世家,浑然忘了与百姓分说大政的始末利弊,才让有心之人趁虚而入,激化矛盾至此么?”
“为官者,首为百姓执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