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逡巡畏义,非常之谋(3/4)
只见沈鲤笔走龙蛇间,已然填阙完毕。
他堂而皇之展开诵念:“革兖州知府周有光职为民,下山东巡按御史安九域问。”
念罢,便将手中谕令示下。
众人见状,莫不惊骇,直愣愣看着沈鲤。
周有光面色灰败,赫然失了言语。
即便宋应昌也怔然当场,不知所措。
沈鲤也不理会这些人,只转而看向自京城跟来的山东道御史李得佑:“李御史,劳烦赴任补缺兖州知府。”
李得佑当年跟着赵用贤等人伏阙后,一直不得实职,跟着沈鲤出京巡田,自然是有所求。
如今能补任四品官,也算差强人意。
他躬身一礼:“为新政效命,岂敢言劳烦?”
李得佑表态完毕,又向沈鲤讨了几名文书官。
旁观众人看得头皮发麻。
山东地界政治氛围极其浓厚,早些年朝廷下令进士扩招、皂吏开科设考,山东地方反应颇为热烈,纷纷以为红利。
但现在看着沈鲤当场罢官,当场任命,才知道红利被用在哪里。
这滋味,实在一言难尽。
最⊥新⊥小⊥说⊥在⊥⊥⊥首⊥发!
沈鲤见会计们逐渐停工等候,不再多言,下令转身回返。
左右连忙跟上。
宋应昌落后半步,恭谨问道:“沈部堂,明日该曲阜县了?”
许是心理作用,话音刚落,便感觉无数视线投射而来。
沈鲤闻摇头否决:“抽查过的几府,还要组织人手二次清丈,宋兵备自去忙罢。”
“至于曲阜县…我亲自登门拜访衍圣公,再论其他。”
他抬头看了一眼周遭喧嚷的佃户闲汉。
自进入兖州府以来,这些如影随形的面孔越来越多了。
就好似孔府的投影一般,越是靠近,就越多鬼影。
澄清玉宇的棒子,凭什么就不能挥到圣人世家身上呢?
越是靠近灵山圣地,除了鬼影越多之外,活人也越容易被变成鬼。
当然,这只是何心隐不负责任的个人感悟。
远在滕县,一所破旧的茅屋,唯一用黄泥夯实的墙基,裂出了蜈蚣状的缝隙,露出里层掺着麦秸的土坯,萝卜串成一串,正挂在屋檐下晾晒。
何心隐毫无形象地席地坐在街沿上。
“…那年秋里,俺爷爷跺煞了管事老爷的蚂蚁溜儿,就把他硬逮了去充户人,直么到俺这一辈儿。”
一名干瘦的汉子,正与何心隐说着自家为奴的过往,神态语气从起初的畏惧,逐渐放开。
所谓户人,指的是庙户、林户和屯户、佃户的统称。
一经入户,子孙永远不许脱籍,实质上就是孔府的农奴。
别的大户对佃户在完税外的剥削,大概在三四成,而孔府对户人的剥削,杂七杂八能到五六成。
何心隐一路下来也听惯了惨事,并未太多表示:“有户帖么?”
严格意义上来说,何心隐现在只是一名负责清户的大头兵。
照着黄册挨家挨户走访,是他的分内之事。
那汉子摇了摇头。
何心隐点了点头,在花名册上写下了“隐户”二字,随即又写上汉子的名字“宋之荣”——赤民也是有名有姓的。
登记完后,何心隐没有立刻离开,而是轻车熟路拉起闲话:“宋家汉子,你这右手怎么断的?”
面对有些隐私的提问,汉子迟疑了片刻。
直到攥得衣襟咯吱响,他才猛地一跺脚:“早先就听闻恁老的名声,既是问到俺头上,俺就给您全撂了!”
他往院坝里吐出数尺远的唾沫:“得有小十年光景了,那狗攮的孔府牛管事领着衙差来分麦,不辨个青红皂白,硬生生往隔壁陈凯家菜畦子里攮麦秸垛。“
“陈凯他娘踮着小脚去说理,叫那老狗日的抽了一耳刮子。”
“俺实在看不过眼,上前拦着,也挨了一耳刮子,俺急了眼,就抡起扁担夯了他一记。“
“县太爷就给俺抓进了大牢,牢里黑灯瞎火的,不知道被谁打断了手。”
“要不是村里陈荣、宋珍、王坦、丁士四十几户口子聚起来要说法,吓到县里了,俺多半交代在牢里了。”
何心隐自打开始跟着沈鲤清户丈田之后,头上的霜色更重了数分。
这些佃户动辄被打死打残的遭遇,起码要占五分原因。
何心隐顺着话问道:“你们聚起来闹事,孔家不对付你们么?”
宋之荣仅有的一只手用力拍起胸脯:“那可没少对付,架不住俺们人多!”
他突然起身,一头钻进屋里。
再出来时,手里拿着一张泛黄的纸条。
“乡里乡亲到府里的铺子,都说恁老是天下有数的好人,俺给你看好东西。”
何心隐好奇接过纸条。
只见其上写着简短的一行字。
西关亲友知:凡有屯厂地之主,皆在萧永祥茶铺内,商义上曲阜的蚂蜡灾,二十三日早辰见面。
何心隐对佃户的错别字见怪不怪,只有些惊讶地看向宋之荣:“你们串联抗税?”
宋之荣自豪地点了点头:“去年八月,俺们屯抗了二百多两银子的租。”
“孔府喊了爪牙来,跟屯官一道子坐柜逼租。”
“俺们串一块没理他们,就想动粗警告俺们,给宣保信抓去问罪。”
“杨万鞭他们马上来叫上俺,带了六十号人上去,卡住前后门,把爪牙们统统绑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