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赤焰精灵(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绕行的途中,灵青也分四面爬上树梢看了看。  

这柴山之上,目光所及之处一片灰褐和青黑两色夹杂。  

除了那颗地煞树为这山上增添了一点色彩外,没有半点别的颜色。  

“如此看来,想要采到花茶,就只能到崮顶去看看了。  

想来张师兄将这个任务交给自己,必然有其道理,不会随意消遣自己。”  

拿定主意后,灵青左手在腰间一点。  

自从上山就少有动用,都快成装饰品的自然之书恢复到原来大小。  

翻到空白页,运起自然原力连续不断的将法术·壁虎游墙刻录在里面。  

在刻录了十余个之后,他生怕不够,索性仅留了一些必要的法术外,其余的全部释放,腾出空间来。  

“壁虎游墙法术等级:1环施法消耗:1-5点原力施法时间:标准动作法术成分:语言(Sexi)、姿势、材料持续时间:1分钟/每等级法术描述:你用手指擦过目标的身体,他现在可以察觉到那些看起来像是平滑石头的攀爬点以及立足点了。  

施法器材:一滴树液或是具有同样黏性的物质。”  

这个法术的效果相比于蛛行术可谓是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蛛行术法术等级:2环施法消耗:5-20点原力施法时间:标准动作法术成分:语言(Risili)、姿势、材料持续时间:10分钟/每等级法术描述:受术者可以如蜘蛛一般在垂直表面上攀爬移动,甚至天花板上也可以。  

施法材料:一滴沥青和一只活蜘蛛,受术者需吞下这两种材料。”  

但灵青却发誓,在没有开启召唤之道获得法术书,能够施法免材之前,绝对不会使用蛛行术。  

最重要的就是因为,在使用蛛行术的时候,需要吞下一只活蜘蛛和一滴沥青。  

这两样东西,且不说沥青在副本里寻找不易。  

就算能找得到,无论是沥青还是活蜘蛛。  

生吞?这个灵青确实有些接受不了。  

于是只好拿壁虎游墙这个法术凑合了,也是这柴山之上没有别的植物。  

否则他倒是想搭个藤梯上去。  

可惜,作为唯一植物的柴树体内蕴含的浊煞之气太过惊人,他的法术压根撼之不动。  

特别是靠近山巅的这些十数人甚至数十人合抱粗的,他想都没往那想。  

当法术准备就绪后,灵青摘下腰间的虎皮囊,从中掏出一个瓶子。  

打开来,抹点里面一些粘稠的树液在手上。  

随即意念一动,触动刻录在法术书中的法术,念动咒语。  

“Sexi”  

将沾了树液的手在身上一抹,顿时之前觉得无处着手的峭壁,并不是那么的难以攀行了。  

伸手抓在一处细微的凸起处,手掌如被胶水黏在了上面一般。  

但当他想要松开的时候,也能自如的松开。  

将仅有的十余几枚猫头鹰羽毛放在触手可及处,以备失手跌落时,能够及时施展天空掌握。  

灵青如同一只大壁虎似的飞速的向上爬去。  

辗转腾挪间灵动自如,在体内元气的加持下,更是纵掠如飞。  

同时时刻的计算着技能的有效时间,以便及时补上法术,防止自己掉下去。  

壁虎游墙和蛛行术,还有比较有名的牛之力量、猫之优雅都属于德鲁伊的召唤之道。  

而不是灵青之前想象的野性之道。  

至于具体的分类,好像但凡需要产生形体变幻的,或是心性会被兽性加持的都属于野性之道。  

只是借用动物的能力而不变幻形态的则属于召唤之道。  

召唤的是动物的能力,这种能力大多是天然所赋予的,较为凸出的能力。  

比如加持视力的法术—鹏羽天之眼,就需要将自身的眼睛变成与鹏羽天一般,这属于野性之道。  

而加持力量的法术—牛之力量,仅仅是借用牛的力量,并不是将自己任何地方变成牛的形状,所以属于召唤之道。  

在光滑的峭壁上爬了大概有百余米,透过朦胧的云雾,灵青终于能够看到崮顶了。  

这比他想象中的要快的多了。  

他心神一振,不由的又加快了些速度。  

“嗒~”  

灵青一只手搭在峭壁边缘用力一拉,整个人就如同一只翩飞的白鹤,轻盈的落在了崮顶。  

当他抬头望去时,发现崮顶上除了紧贴地面有一米多高的云雾之外,头上并无云雾遮挡。  

与此同时,一颗不知是何品种的参天大树映入他的眼帘。  

翠绿葱郁的树冠几乎将整个崮顶都遮住了,上面开满了赤红若火的花朵。  

随着一阵风吹过,漫天飞舞的花瓣恍若鎏金溢彩的霞岚一般绚丽多姿。  

一时之间,灵青完全沉浸在这天然造就的美景之中。  

完全忘了崮顶上的异样。  

例如崮顶明明没有云雾遮掩,为何在崂山金顶上却看不见。  

为什么满是柴树的柴山顶上,会有一株如此明媚的大树。  

正当灵青沉迷美景时,漫天飘飞的花瓣忽然向一处席卷而去。  

盘旋缭绕,仿佛在追逐着什么似的。  

“呼~”  

一阵强风吹过,堆叠的花瓣猛地炸散开来,露出一道人影来。  

灵青转头看去,只见她:  

头簪一朵赤焰灵花,娥眉逸飞直入两鬓,眸似琼瑶含日精,唇若涂丹点皓齿。  

身上一件帔红飞花裳,酥胸半漏,欺霜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