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柴山采茶(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此为禀于先天,受之父母而与生俱来的一缕先天元精。  

灵青又运起引灵之术,将其引至纯阳真元宝珠之中。  

以元精为胚芽,以真元为胚乳,化作一颗道种在丹田内熠熠生辉。  

再将其种在丹田之中养练精元、温润胎身,至此气返先天已成,功行圆满。  

及至敛息收功后,灵青睁开双眼,神光乍泄,满脸欣喜的看向万师兄说道。  

“师兄,我成功了!多谢师兄护法!”  

“既已得了道种,自当精心呵护,莫使夭折。”  

万师兄看着眼含精光、神莹于外的灵青,满意的点了点头。  

“时辰不早,莫要误了早饭、樵苏。  

且去吧。”  

“是!”  

灵青心中虽有千言万语,但到了嘴边却只迸出一个字来。  

起身郑重的向万师兄行了一礼,转身离去。  

以师兄的本事,自然无甚用得着他的地方。  

就算遇到了什么麻烦也不是他能够解决的了的。  

因此灵青只能将之铭记在心。  

在前往食堂的路上,灵青开始查看起之前的提示。  

“人物处于特殊状态天人合一,你获得大量神秘知识灌输。”  

“警告:人物无法完全理解如此大量的神秘知识,请退出特殊状态。”  

“人物处于特殊状态天人合一,你获得大量神秘知识灌输。”  

“警告:人物无法完全理解如此大量的神秘知识,请退出特殊状态。”  

这两种提示反复出现了数次后,才有一道新的提示。  

“人物处于特殊状态天人合一,你对于自然之道的理解进一步加深。”  

“人物处于特殊状态天人合一,你对于元素之道的理解进一步加深。”  

“人物处于特殊状态天人合一,你的感知能力获得提升,感知属性+1。”  

“人物处于特殊状态天人合一,你对于拘灵化神法的理解进一步加深(7/20)。”  

加深自然之道理解的提示出现了三次,加深拘灵化神法理解的提示出现了两次。  

感知属性增加的提示出现了两次,此时他的感知属性已然到了18点。  

强大的感知能力让他能够轻易的察觉周身的细微变化。  

但也让他对外界的元气变化极为的敏感,会忍不住下意识的做出一些过激的反应。  

甚至还出了一次加深元素之道理解的提示。  

虽然没多大的用处,但好在可以助他在学习、领悟、使用元素类法术的时候获得一点加成。  

至此拘灵化神法已经到了7/20,虽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至少行了三分之一了。  

而炼己筑基的功夫,经过了堵漏补缺、气贯周身后完成气返先天。  

接下来只需经过脱胎换骨、凝穴炼窍之后就算筑得道基,至此大道入门了。  

不过就像万师兄说的,无论是脱胎换骨还是凝穴炼窍都是水磨的功夫,急切不得的。  

灵青将先天一炁真经的法门和德鲁伊的传承对照了一下发现。  

“筑基成功大致对应德鲁伊英雄层级的职业等级,也就是10级。  

当筑就道基开始炼精化气时,也就好比职业等级突破11级达到典范级。  

而炼己筑基的每一步也和德鲁伊获得施法资格的划分差不多。  

以堵漏补缺为1级获得1环法术,以此类推,气返先天的他差不多相当于职业等级5级,获得3环法术的程度。  

算来,自己也该提升一下等级了吧。”  

之前一来是因为五禽戏能够提升属性,没到圆满,需要时间提升技能等级。  

省的将等级提升到4级后,浪费了属性值。  

毕竟不知道这属性值是直接加的,还是可以保留,有没有时间限制之类的。  

二来也是副本之中极为安全,暂时也不着急着提升。  

所以才压制了职业等级。  

但现在眼看着修炼的功法等级超越了职业等级,那就不得不考虑今后该如何选择了。  

到底是以仙道为主,还是以德鲁伊为主。  

甚至等拘灵化神法领悟之后,以神道为主?  

亦或者…  

吃过早饭,正当灵青刚拿起钎担斧头,准备上山打柴时,突然听到身后的张师兄叫道。  

“灵青。”  

他转身向张师兄行了一礼,问道。  

“师兄辛苦,不知师兄唤我何事?”  

“近日你且不用打柴了,且到柴山上为我寻些花茶来,炒制一番,好给师傅享用。”  

花茶?  

这柴山上除了柴树外,还有茶树吗?  

不过既然张师兄吩咐了,那想必是有的,他也就不再纠结,应了下来。  

于是换了一个背筐,向柴山走去。  

到了柴山,交代其他人帮他在地煞树边砍上几棵树以作供养后,便向山上爬去。  

“说来也是,来了这么长时间了,还从没在柴山上转过呢。”  

一开始时,由于气力不够,无法砍得大树,只能在山腰靠近独木桥处打柴至寅时,然后直接吃饭。  

到后来气力上来了,但又有了地煞树需要照顾,也就没挪地方。  

以至于对周围的景色有些好奇。  

不过,看了一会后灵青就失望了。  

这柴山上哪有什么看头,除了柴树还是柴树。  

无非是越往山顶,这柴树就越高大而已。  

而且转了半天也没看到有什么花能做花茶。  

问了几位师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