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1章,死局(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平县进军。  

日寇骑兵联队就驻扎在东平县。  

被掳走的壮丁和妇女,应该也是在东平县关押。  

连夜赶路。但是速度快不起来。  

因为战马已经比较疲惫。无法疾驰。只能匀速前行。  

困顿…  

昏昏欲睡…  

忽然,雷达地图有提示。  

西北方向,六公里外,有红点出现。还有电台标志。  

电台?日寇的?  

说明至少是一个日寇大队部啊!  

打手势。放慢速度。  

更多的红点进入雷达地图范围。  

同时,还有大量的白点。白点的数量比红点多得多。  

最后发现,有一百多个红点。  

意外之喜。  

日寇居然只有一百多人?  

很好。正好一网打尽。消灭一百多人,易如反掌。  

那些白点是什么人?可能就是被掳走的壮丁和妇女。因为他们并没有武器。肯定不是伪军。  

静悄悄的靠近。  

举起望远镜,仔细观察。  

终于是看到日寇了。的确是日寇骑兵。  

其他那些白点,确实是壮丁和妇女。应该是被绳索捆绑起来了。  

因为壮丁和妇女都是步行,所以,速度很慢。日寇骑兵也快不起来。只能是在四周慢吞吞的驱赶。  

“专员?”何柱国靠过来,低声询问作战方案。  

“直接冲上去。”张庸言简意赅。  

没什么战术。  

卷起袖子就是干!  

咱们人多,完全碾压!  

直接冲上去,将日寇干掉完事。  

至于误伤人质…  

对不起。他不考虑。  

战场来不得仁慈。生死各安天命。  

想要掌握自己的命运,不要做人质,那就拿起武器,抗日!  

“好!”  

何柱国迅速传令。  

然后…  

一声令下,一拥而上。  

“噗!”  

张庸向天空射出照明弹。  

照明弹升空,绽放白光,将地面映照的惨白惨白的。  

“八嘎!”  

“敌袭!”  

“敌袭!”  

那些日寇骑兵立刻感觉不对。  

该死的!  

四面八方都是敌人!  

华夏人骑兵好像潮水一般的涌上来。  

在照明弹的白光中,所有的华夏人骑兵,都是显得格外的狰狞。  

“啪勾!”  

“啪勾!”  

急忙开枪射击。  

有国军骑兵中弹倒下。  

但是无所谓。我们人多。火力更猛。  

“砰!”  

“砰!”  

密集还击。  

顷刻之间,弹如雨下。  

日寇骑兵顿时倒下一大半。完全不是对手。  

国军骑兵蜂拥而上,短兵相接。  

断断续续的传来枪响。  

“噗!”  

“噗!”  

张庸持续向空中射出照明弹。  

这是必须的。否则,很容易误伤。因为黑暗中看不清楚。  

但是,有照明弹的话,那就容易辨认多了。  

日寇即使想趁乱逃遁,也是不可能的。很快就被围攻致死。  

“噗!”  

“噗!”  

更多的照明弹升空。  

战斗其实已经结束。  

所有日寇骑兵,都被子弹打死,或者是被马刀砍死。  

战士们下马,将那些壮丁和妇女拯救出来。松绑。一个个都是惊魂未定。很多人还在瑟瑟发抖。  

混战中,也有人质伤亡。但是,能够拯救出来大部分,已经算他们命大。  

否则,一旦被日寇骑兵带回去宿营地,那就落入地狱了。  

汶上县的百姓如此凄惨,东平县恐怕更惨。  

必须尽快的赶到东平县。  

于是继续出发。  

终于,在天亮之前赶到附近。  

然而,没有发现日寇的踪影。  

雷达地图显示,没有红点。东平县静悄悄的。  

这座运河边的小县城,还是有很多白点的。但是,好像都没有动作?  

一个个似乎都被固定住了。不敢走动。  

不祥的预感涌起。  

“何英平!”  

“到!”  

“进去看看。”  

“是。”  

“可能会看到一些惨烈的场景,注意有心理准备。”  

“是。”  

何英平答应着去了。  

带着特务连进入城内。很快又退出来。  

果然,日寇在城内实行了大屠杀。杀了很多人。都是以青壮年为主。  

城内街道上,横七竖八都是遇难者的尸体。  

被日寇的屠杀吓坏了,城内的老百姓都是噤若寒蝉,不敢出声。  

即使何英平表明自己的身份是国军,老百姓还是不敢出现。可见惊恐到了什么程度。  

“该死的韩复榘!”  

张庸悻悻的咬牙切齿。怒意上涌。  

这一笔笔血债,固然日寇是罪魁祸首。韩复榘也有责任。  

如果不是韩复榘不战而逃,擅自放弃黄河天险,日寇不会那么轻易长驱直入,然后蹂躏中原。  

可怜这些东平县的普通老百姓,哪里能想到,日寇会来的那么快?  

等他们意识到不对的时候,灾难已经降临。  

华夏民族的败类啊!  

“报告!”  

通讯参谋策马过来。  

递给何柱国一份电报。何柱国看完,又递给张庸。  

“韩复榘被枪决了。”  

“好。”  

张庸看完,面无表情。  

早知道是这样的结果。  

这样的人,没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