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4章,炸炸炸(1/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夜。月色朦胧。  

张庸站在黄山炮台的上面,暗中观察敌舰。  

还是两艘日寇古董驱逐舰。排水量在1200吨左右。主炮127毫米。  

之前,日寇飞机对江阴要塞狂轰滥炸,这两艘驱逐舰曾经试图逼近。但是被要塞炮奋勇击退。  

最终,日寇战舰不得不接受一个现实。  

就是只要江阴要塞还在,它们就不可能沿着长江逆流而上。  

抬高望远镜。  

看着更远处的江面拐弯处。  

那边,也有两艘日寇驱逐舰。横在张家港对出江面。  

毫无疑问,日寇驱逐舰是想要逆流而上。想要支援对金陵作战。所以,必须拿下江阴要塞。  

“唐守义,没有其他办法吗?”张庸缓缓开口。  

“没有。”旁边,一个海军军官回答,“这是唯一的办法。”  

他就是海军留守处的负责人。  

海军上校。  

一个沉默寡言的海军军官。  

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很普通的一个人。似乎泯然众人矣。  

“让我想想。”  

“一个人,一枚鱼雷,炸掉日寇一艘军舰,值得。”  

“让我想想。”  

张庸没有答应。  

海军想出的办法,是自杀性鱼雷。  

就是将鱼雷装在快艇的下面,然后驾驶快艇撞向日寇军舰。  

需要两个前提:  

第一,引开日寇军舰的注意力。  

第二,需要一个人去操作快艇。  

这个人去了就回不来了。会和日寇军舰同归于尽。  

很残酷的办法。但也是最有效的办法。  

其他的办法成功率都很低。  

让水雷飘荡而下,也是办法。但是水雷完全不可控。  

谁知道它会不会碰到日寇军舰?或者什么时候碰到?  

如果使用人操控的话,还不如鱼雷。  

“能不能近距离释放鱼雷,然后掉头?”张庸缓缓说道。  

“命中率太低。”唐守义摇头。  

“那就按照你的意思实行吧。”张庸答应了。  

“是。”唐守义转身去安排。  

很快,一艘快艇静悄悄的顺着江面漂流而下。  

没有启动发动机。以免有声音传出。  

这艘快艇的下面,临时捆绑了一枚大口径鱼雷。重量超过600公斤。  

只要撞到日寇驱逐舰,保证可以一发入魂。  

鱼雷经过改装。可以撞击引爆。无需定深。  

8000米…  

5000米…  

3000米…  

距离越来越近。  

“信号弹!”  

“是!”  

很快,信号弹升空。  

远处的日寇驱逐舰立刻被惊动了。  

桅杆上的瞭望哨急忙观察四周。结果,很快发现不对。  

附近岸上有国军活动。  

而且…  

“突突突…”  

“突突突…”  

多门苏罗通机关炮开火了。  

一串串的炮弹射向日寇驱逐舰。横扫甲板以上位置。  

重点是舰桥周围。包括桅杆。  

“劈劈啪啪…”  

“稀里哗啦…”  

日寇驱逐舰顿时火光飞溅。  

小口径的炮弹打在栈桥上,打在桅杆附近。  

“啊…”  

“噗…”  

桅杆上的瞭望哨被全部扫落。  

甲板上凌乱一片。  

“反击!”  

“反击!”  

日寇军官愤怒的吼叫着。  

它们躲在炮塔里面,操作127毫米主炮,还有副炮还击。  

炮火猛烈。  

但是岸上的苏罗通机关炮很分散。  

即使被命中,也没有全部被消灭。  

它们的目的,就是吸引日寇驱逐舰的注意力。  

在混乱中,快艇启动。加速。然后奋勇撞向日寇军舰。  

“八嘎…”  

日寇很快意识到不对。  

该死的!  

有快艇向自己袭来!  

显然,它们才是最大的威胁!是致命的!  

然而,此时此刻,驱逐舰的甲板,被苏罗通机关炮扫射过,一片狼藉。  

大口径的主炮无法迅速调转过来。而且射角问题,无法扫射那些快艇。  

至于副炮,同样是被苏罗通机关炮遏制。  

“噗噗噗…”  

“噗噗噗…”  

当然,还是有零星日寇可以朝快艇射击。  

快艇迅速转弯。避开正面。然后又拐回来。撞向日寇军舰的侧面。  

必须撞击侧面。  

侧面是最薄弱的。可以保证效果。  

“轰隆隆…”  

“哗啦啦…”  

江面上,忽然爆发一团深沉的火光。光芒从水面开始绽放。  

张庸从望远镜里面看到,日寇军舰周围的江面,被硬生生的顶起了两三米高,日寇军舰也被顶起来。  

如果是从侧面看,仿佛整艘军舰都被“架空”了。几乎能看到船底。  

军舰尾部的螺旋桨,几乎全部暴露出来。  

然后,华丽丽的从中裂开。  

然后,船首和船尾下坠。但是很快又抬起。  

却是顶托起来的海水,迅速降低。将断裂的战舰拖入水中,两头上翘。  

命中了…  

摧毁了…  

一个人…  

一枚鱼雷…  

一艘快艇…  

摧毁日寇一艘军舰。  

计划成功了。  

“嗵嗵嗵…”  

“嗵嗵嗵…”  

另外一艘日寇驱逐舰疯狂开炮。  

同时,倒车,向着下游撤退。以免又遭受鱼雷袭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