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9章,扛雷(1/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第1629章,扛雷南宁城内,气氛紧张。  

所有的日寇,都是进入战斗状态。  

街道上都开始修筑堡垒工事。严禁行人来往。  

不过,南宁城内,早就没有多少华夏百姓。之前都已经撤离了。  

剩下的,要么是实在无地可去的。  

又或者是想要和日寇明里暗里来往,想要谋取利益的。  

国军来势汹汹。  

安藤利吉再也不可能悠闲度日了。  

首先要做的,就是安排一个步兵大队,还有骑兵联队,巡查撤退通道。  

主要是保持和防城(港)之间的畅通。  

如果发现情况不对,立刻向南边转进。  

是转进。不是逃跑。是暂时机动转移。  

幸好,国军只是从东面到来。没有将南宁城团团围住。  

否则…  

摇摇头。  

要求自己保持镇定。  

国军是不可能围城的。他们没有那样的能力。  

“参谋长!”  

“在!”  

“命令坦克联队沿着城南展开。”  

“系!”  

参谋长答应着。  

这是最安全的计划。随时转进。  

来袭的国军有大量的苏罗通机关炮。这是坦克的噩梦。  

如果坦克联队向国军发起进攻,后果不堪设想。  

连航空兵都被打的灰溜溜的返航,何况是坦克?  

慎勇!  

希望自己是多虑了。  

然而…  

安藤利吉不知道的是——  

他并没有多虑。  

此时此刻的张庸,正在调兵遣将,准备来一把大的。  

确实是要围攻南宁。  

能不能真的困住日寇不重要。重要的是,吸引日寇的注意力。吸引更多的日寇到来。  

否则,那么多的火炮,那么多弹药,不用浪费。  

“夏总司令。”  

“在。”  

“你带16集团军从西面迫近。”  

“好。”  

“命令新编16师、新编17师,向我靠拢。命令新编20师,从灵山县出发,向西前进。等候命令。”  

“好。”  

夏威立刻去传令。  

同时留下一个指挥部给张庸。大约三十人。  

张庸自己就有电台。只需要联络密码就行。  

很快安排妥当。  

夏威带人离开。回去指挥16集团军。  

直接从城北郊区经过。完全没阻拦的。城内的日寇自顾不暇呢。  

“来人!”  

“给我准备纸和笔。”  

“是。”  

很快,笔墨纸砚准备完毕。  

张庸摊开信纸,拿起毛笔,开始给日寇写劝降信。  

日寇会投降吗?当然不可能。  

但是无所谓。先走流程。故意刺激刺激日寇。  

什么内容?  

简单。  

就一行字——  

安藤利吉,我命令你无条件投降。截止三月二十日中午十二点。  

然后是自己的签名。  

笔走龙蛇,龙飞凤舞,主打一个畅心所欲。  

谁知道…  

一不小心,写着急了。庸字写错了。只好划掉再写。  

结果,第二次居然又写错。只好再划掉。然后再写。  

汗,提笔忘字就是麻烦。连自己的名字都能写错。但是没办法,谁叫庸字笔画太多呢?  

毛笔又不是钢笔。很难掌控的。  

幸好这个庸字的繁体字也是一样的。否则…  

好不容易才写完。  

糟糕…  

歪歪斜斜的,自己都觉得难看。  

虽然脑子里想要写出漂亮的书法,但是双手不听指挥啊!  

唉,怎么办?  

没事。多写几张。就当练字了。  

反正这是给日寇的劝降信,写那么漂亮做什么?它们不配!  

于是继续写。  

结果,庸字再次写错。  

但是没事。划掉。涂抹。重新写。  

然后…  

又有其他字写错…  

一共写了十份劝降信,每一份都有错字。  

最多的一份,总共涂抹了五次。字面的难看程度,可想而知。  

旁边的参谋都是低头不语。看不下去了。  

终于知道专员大人最大的缺陷了。这毛笔字确实太烂了。  

其实,他完全没有必要自己写啊!只要吩咐下去,旁边有很多人乐意代劳的。  

“一二三四…”  

张庸数了一遍。没错。确实是十份。  

行,足够了。给日寇的面子很足了。  

你看,这是我亲笔写的。拿着劝降信来找我,我保证不杀你。  

以后都来给我种地。给我当佃户。  

“来人!”  

“到!”  

“派人拿到前沿阵地,用迫击炮打出去。”  

“是。”  

有参谋立刻准备。  

很快,拆掉引信的炮弹落入日寇阵地。  

日寇开始的时候没注意,后来才意识到炮弹可能有问题。都没爆炸。  

于是将炮弹挖出来。拆解。发现了里面的劝降信。急忙呈交。  

“八嘎!”  

“欺人太甚!”  

安藤利吉看完,非常生气。  

不是因为劝降的问题。是因为上面的鬼画符。  

这是什么劝降信?根本就是羞辱人的!乌漆嘛黑,涂涂改改,也太夸张了。  

我不要面子的吗?我好歹也是师团长啊!  

“欺人太甚…”  

师团参谋长也是深以为然。  

换谁看到这样的劝降信都要炸毛啊!  

但是,看到后面的署名,炸不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