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落井下石(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好的不灵,坏的灵。  

顾玖的担忧应验了,宫里果然因为食物出了问题。  

一大早,她和萧琴儿她们一起进宫,来到慈宁宫请安。  

裴皇后眼里满是血丝,脸色煞白煞白,一副魂不守舍的模样。仿佛天塌下来。  

太医们进进出出,正在替萧太后诊治。  

今儿早上,文德帝取消了朝会,一直守在萧太后边,命太医们全力救治。  

许有四悄无声息来到顾玖边。  

因为刘诏做了皇子,顾玖边的人也都跟着水涨船高。许有四由小黄门提拔为内谒者,品级虽低,好歹是升了官。  

顾玖沉住气,避开人,悄悄来到僻静的地方,问道:“打听清楚了吗?”  

她们进宫之前,只知道萧太后病重,其余一概不知。  

到了慈宁宫,气氛凝重,更没人为她们解释前因后果。  

无奈之下,只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自打探消息。  

许有四点点头,悄声说道:“昨儿晚上,皇后娘娘命御膳房置办了一桌酒席。陛下,太后娘娘,皇后娘娘一起用餐,说着家常。用膳的时候,都还好好的。用过晚膳,等到半夜太后娘娘突然腹痛难忍,太医检查,说是吃错了东西。”  

顾玖蹙眉,“皇后娘娘和陛下没事?”  

许有四点头,“只有太后娘娘出现腹痛的况。”  

顾玖朝寝方向看去,折腾了一晚上,萧太后依旧腹痛。加上她年龄大了,万一有个三长两短,那个后果不敢想象。  

难怪裴太后一副天塌下来的模样。  

酒席是她命人置办的,这事追究起来,不管她是否无辜,她都逃不了责任。  

先帝才死了半年,这个时候萧太后再出事,那真是走了一整年的霉运。  

出于孝道,文德帝也会追究下去。到时候不知道多少人要人头落地。  

四下刘议一头汗水走进慈宁宫,来到裴皇后跟前。  

他蹲在裴皇后面前,“母后,放宽心。太后娘娘一定会平安好转。”  

裴皇后犹如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抓着刘议的手,“太后一定会没事的,对吗?”  

刘议重重点头,“一定会好起来。”  

萧琴儿也凑上去,细声安慰裴皇后。  

其实萧琴儿的立场有点尬。只因为她姓萧,同萧太后一个姓。  

顾玖叹了一声。  

刘诏在上个月月底领了差事出京,不知道是好还是不好。  

这个时候,刘诏不在,看似躲过了一场风波,却也失去了一些机会。  

顾玖问许有四,“昨晚晚膳的菜单拿到了吗?”  

许有四点点头,低声报着菜名。  

大部分的菜都正常的,又清单又养。  

只有几道河鲜,有点重口味。  

难不成萧太后是河鲜过敏?  

如果萧太后果真河鲜过敏,这么多年此事不可能没人知道。  

萧太后本人肯定清楚自己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  

就算萧太后老糊涂了,不知道该忌口。她边伺候的宫人难道都是死人吗?难道不知道提醒吗?  

看来应该不是河鲜引起的腹痛。或许是食物相克。  

顾玖琢磨起菜单来。  

沈贤妃和罗德妃,两人一起来到慈宁宫。  

年初文德帝登基,册封嫔妃。当时还是沈侧妃罗侧妃的二人,都得了妃位。  

四妃还剩下两个名额,下面的九嫔,个个铆足了劲,都想封妃。  

“娘娘,太后她老人家还好吧?”沈贤妃一来,半点没当自己是外人,张口就问裴皇后。  

裴皇后正惶惶然,哪里有功夫应酬沈贤妃,理都没理她。  

沈贤妃也不需人招呼,自己找了个位置坐下来,“臣妾听闻娘娘一晚没睡,难怪脸色憔悴,眼睛里都是红血丝。娘娘,您可要保重体。太后生病,这会您可不能出事。您要是病倒了,这后宫可就没了主心骨。”  

话是好话。  

只是这话从沈贤妃嘴里说出来,总感觉透着一股怪怪的味道。真实意中夹杂着隐秘的幸灾乐祸,分明是看闹不嫌事大。  

裴皇后闻言,不得不打起精神。  

她脸色一沉,“累你们二人cāo)心,本宫体撑得住,无需担心。”  

沈贤妃捂着口,“臣妾心头慌得很。前两天,臣妾还来给太后请安,那时候太后的气色极好,中气十足。怎么一转眼,就病重了。娘娘,这里面可有缘故,需不需要臣妾等人帮忙?”  

裴皇后暗自冷笑一声。  

萧太后出事,前因后果早就传遍后宫。  

偏生这会,沈贤妃和她装傻。  

怎么着,笃定她这回脱不了吗?  

裴皇后冷声说道:“母后那里,自有太医,无需你们二人cāo)心。这里也不需要这么多人,你们二人先回去吧。有了消息,本宫会派人说一声。”  

“臣妾还是守着吧,不然心头不安。”罗德妃小声说道。  

沈贤妃连连点头,“真为太后担心,万一太医不中用,如何是好?”  

“休要胡说八道。太后她老人家吉人自有天相,定能逢凶化吉。”裴皇后轻声呵斥。  

沈贤妃忙说道:“今儿一大早,臣妾就念了一卷佛经,为太后娘娘祈福。”  

罗德妃也说道:“昨晚我亲手抄写了一卷佛经,今儿一早在菩萨面前烧了,希望菩萨能看到我等的诚意。”  

“德妃妹妹,菩萨一定能看到我等的诚意。”沈贤妃肯定地说道。  

裴皇后此刻很难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