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落井下石(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这二人一个拜佛,一个抄写佛经,都做出一副虔诚又孝顺的模样。  

衬托出她这个皇后,十分的不孝且无能。  

太后出事这么长时间,她就守在慈宁宫,不曾念经,也不曾抄写佛经。  

比起沈罗二妃的孝心,的确不够诚意。  

裴皇后百分百肯定,沈罗二人是来落井下石,看她倒霉的。  

偏生她还不能发怒。  

她总不能指责两人不该念经,不该抄写佛经。  

裴皇后压抑着绪,平静地说道:“你们二人有心了。本宫要守着娘娘,脱不开。本宫那份,就由你们二人替代,替本宫抄写佛经,可愿意?”  

沈贤妃同罗侧妃面面相觑,心里头暗骂一声臭不要脸。  

然而,二人还是恭敬应下,“娘娘宽心,抄写佛经的事,臣妾自会替娘娘办妥。只是娘娘也该保重体。整夜整夜不睡,如何是好?可别太后她老人家还没好转,娘娘又病了。”  

裴皇后虚虚摆手,“无妨,本宫还撑得住。母后她老人家不曾好转之前,本宫哪里睡得下。本宫的这颗心啊,可是一直提着的。”  

“娘娘孝心真是感天动地。”  

“臣妾等人自愧不如。”  

沈贤妃同罗侧妃十分熟练地拍着马,显然是经常干这类事。  

裴皇后冷面冷心,“行了,你们二人都回去抄写佛经吧。都别累着,晚上早点歇息。”  

“还是再等等吧。”  

沈罗二人彼此交换了一个眼神,“总得看一眼太后娘娘才能走。”  

显然,她们二人打定了主意,今儿来了,就不会轻易离开。  

这里是慈宁宫,不是未央宫。  

裴皇后的话,在慈宁宫可不好使。  

裴皇后心中压抑得想要原地爆炸,面上却还要做出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时不时紧张地朝寝望一眼,盼着里面能有好消息。  

时间过得很慢。  

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折磨人。  

时间过去越近,众人越是提心吊胆。  

萧太后不会真的出事吧。  

萧琴儿脸色都白了。  

她想到了各种后果。  

万一萧太后出了意外,萧家怎么办?她怎么办?  

人走茶凉,萧太后走了,萧家在朝中还能得到重用吗?  

她没信心。  

她朝刘议看了眼。  

刘议偷偷握住她的手,不动声色地摇摇头,叫她稍安勿躁。  

无论如何,现在都不能自乱阵脚。  

萧琴儿点点头,心里头平静了一些。  

就在众人焦躁不安的时候,寝内终于有了动静。  

文德帝寒着一张脸,从寝内走出来。  

所有人齐齐站起来,望着文德帝。  

裴皇后死死的攥着拳头,笼着袖子,发问:“陛下,母后怎么样了?”  

她的声音都在发颤。心口像是被人重重敲打,犹如锣鼓一般一上一下,浑绷紧。  

若是听到不好的消息,恐怕下一刻,她就会当场倒下。  

文德帝板着脸说道:“母后已经度过危险期,接下来只需好生调养,体会慢慢恢复。”  

众人齐齐松了一口气。  

唯独沈贤妃同罗德妃,心头难免会有失望。  

不过萧太后病了一场,追究起来,总归裴皇后要吃挂落。  

如此一想,沈罗二人也不觉着失望。  

裴皇后浑一软,跌坐在椅子上。  

浑上下,早已经被冷汗浸湿。脸色越发的苍白。  

文德帝深深看了眼裴皇后,“此事朕已经命人严查。母后体虚,不得打扰,所有人都散了。”  

“谢天谢地,太后娘娘总算平安无事。”沈贤妃一副如释重负,满心欢喜的模样。  

“陛下累了吧!陛下也要保重体。”罗德妃小意温柔。  

文德帝却没给二人好脸色看,直接甩袖离去。  

众人的心,都跟着一颤。  

陛下发怒了!  

这事不算完。  

“娘娘,你还好吧!”沈贤妃貌似关心地问道。  

裴皇后垂眸冷笑,接着神色镇定地说道:“累你关心,本宫还好。”  

“娘娘千万保重体。臣妾瞧着娘娘脸色不太好,还是赶紧回未央宫歇息吧。陛下都说了,太后体虚,不许人打扰。娘娘留在这里,不过是徒增烦恼。”  

沈贤妃说话温温柔柔,一心替裴皇后打算的样子。  

裴皇后笑了笑,“贤妃懂事了,比王府的时候知道心疼本宫。”  

沈贤妃也跟着笑了起来,“多亏娘娘调教得好。”  

“娘娘还要继续留在这里吗?”见裴皇后没动,罗德妃好奇问了一句。  

沈贤妃啊的一声,“娘娘果真要继续留在这里的话,臣妾二人是不是也该留下来。”  

裴皇后摆手,“不用。你们二人先走吧。”  

“那怎么行!臣妾得先恭送娘娘。”沈贤妃一副懂规矩识大体的模样。  

裴皇后咬牙切齿,心头暗恨。  

然而,她也不能让沈罗二人看出端倪,就只能僵持着。  

“母后,儿媳扶您起来。您累了一天,体虚,万万不能大意。”  

顾玖的手,稳稳的扶住裴皇后的手腕。  

裴皇后意外,下意识地朝顾玖看去。  

顾玖一脸担心,“母后可是体不适?熬了一夜,果然有些不好。赶紧唤太医到未央宫候着,准备软轿,抬母后回宫。”  

“母后,您可要紧?”刘议闻言,担心得不行。  

萧琴儿也露出关心的神色。  

沈贤妃同罗德妃惊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