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其次伐交之实则无事(3/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国公宇文直为大司徒。  

赵国公宇文招为大司空。  

柱国、枹罕公辛威为大司寇。  

绥德公陆通为大司马。  

“听说卫国公本来盯上的是大冢宰的位子,没想到却被齐国公得了。”  

“卫国公当不上大冢宰,本来还想请为大司马,总知戎马,得擅威权。陛下揣知其意,说汝兄弟长幼有序,宁可反居下列也?于是给了司徒这个位高无权的三公虚职。”  

“哈哈,卫国公也是有苦说不出,我朝将相一体,兵权才是王道啊。”  

“兵权还是算了,他本来和萨保关系好着呢,就是因为被南朝打败了免职,两人才感情破裂了。”(注4)  

“居然被南朝那帮软蛋打败,太丢人了。”  

“嘘,说话轻点,那罗延可不就是给南朝来人接风。”  

侯胜北静静地听着,露出了一丝微笑。  

周帝有意与民休息。  

下诏曰:“民亦劳止,则星动于天;作事不时,则石言于国。故知为政欲静,静在宁民;为治欲安,安在息役。顷兴造无度,征发不已,加以频岁师旅,农亩废业。去秋灾蝗,年谷不登,民有散亡,家空杼轴。朕每旦恭己,夕惕兢怀。自今正调以外,无妄征发。庶时殷俗阜,称朕意焉。”  

诏书是杨素所拟,词义兼美,乃是他的得意之作,很流畅地背了下来。(注5)  

周帝又遣其弟工部代国公宇文达、小礼部辛彦之出使北齐,重申旧好之意。  

诏百官军民上封奏事,极言得失。  

诏断四方非常贡献。  

立鲁国公宇文赟为皇太子,再次大赦天下,百官各加封级。  

近期内北周专注于稳定朝堂,休养民生的方针,由此可见一斑。  

然而周帝在宽容之余,也并未放松警惕,改置了宿卫官员。  

无懈可击。  

侯胜北从和众人的接触中,根本没有感受到朝堂动荡,人心惶惶的气氛。  

周帝亲政,本是名正言顺之事。  

宇文护在皇帝成年之后,还能执掌大权多年,反倒是一个异数。  

既然没有更进一步,最后没有得到好下场,也在情理之中。  

侯胜北不禁感叹,这就是历朝历代,权臣难以摆脱的命运吧。  

-----------------  

李昞葬于咸阳,追赠太保,谥号为仁。  

在他的墓前,侯胜北奉上奠品,洒上水酒一杯,缅怀当年在长安度过的那段日子。  

家属还礼。  

看着最小的那个六七岁的孩子,学着大人的模样,毕恭毕敬地向自己行礼。  

是叫李渊来着?  

侯胜北善颂善祷道:“这孩子必能继承父业,有一番出息。”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