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入洪流(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军。  

辛未发兵,比西魏出兵晚了九日。  

建康距荆州,水路三千三百八十里,日行六十里计,只要江陵能坚守两个月,援军定能赶到。(注2)  

援军出发后的第三日,西魏大军向江陵开来的消息被证实。  

于谨大军至樊城、邓城,附庸的梁王萧詧也率兵前来汇合,声势更盛。  

司徒、郢州刺史陆法和闻魏师至,自郢州入汉口,将赴江陵。  

陆法和善造攻战器械,此前在江夏时,大聚兵舰欲袭襄阳而入武关,萧绎止之。  

此次萧绎又不知为何,不许陆法和来援,言称自能破贼,令但镇郢州,不须动也。  

陆法和还州,以白土涂饰城门,身着粗白布衫,大绳束腰,坐苇席。提前穿起了丧服,终日乃脱。  

萧绎夜登凤皇阁,夜观星象,徙倚叹息道:“客星入翼、轸、今必败矣!”  

左右嫔妃女御皆哭泣。  

第十二日,魏军渡过汉水,于谨令宇文护、杨忠帅精骑先据江津,断绝萧绎东逃之路。  

第十三日,宇文护攻克武宁,活捉太守宗均。  

这一天,萧绎亲自乘马出城,插木设栅,围绕城池六十余里,部署防务:  

领军将军胡僧祐都督城东诸军事,尚书右仆射张绾为副。  

尚书左仆射王褒都督城西诸军事,四厢领直元景亮为副。  

其余王公以下官员各有所守。  

第十五日,命太子萧元良巡行城楼,动员居民,协助运送滚木擂石。  

当夜,魏军至黄华,距离江陵城四十里。  

第十六日,魏军来到栅下。  

第十七日,萧绎并没有坐守城池固守,下令出战。  

巂州刺史裴畿、新兴太守裴机、武昌太守朱买臣、衡阳太守谢答仁等率步骑,开枇杷门出城迎战。  

岭南曾献二象,披甲负楼,束刃于鼻,萧绎令昆仑奴驾驭以战。  

两军恶斗,大将军杨忠箭射象兵,势大力沉,二象反走。  

曾在汉中之战立功的辅国将军杨绍,流矢中股,力战不衰。  

然而这一日的战斗,却是南军占据了上风,裴机杀西魏大将,仪同胡文伐。  

萧绎终于下令,征广州刺史王琳,改回湘州刺史,命其率军来援。  

击败萧纪之后,王琳改任衡州刺史。然而萧绎多忌,因其所部善战,王琳又得军心,外放到岭南偏远之地才放心。  

恰好广州刺史萧勃,由于自己占据地盘,并非萧绎任命,又份属远亲,主动请求入朝。萧绎便改萧勃为晋州刺史,以王琳继任广州刺史。  

派去宣旨的主书李膺是王琳故交。  

面对比自己年长的好友,王琳愤然袒露心扉:  

“我王琳承蒙拔擢,常欲毕命以报国恩。今天下未平,却迁我于岭外,如有万一不虞,安能得我效力!”  

“陛下疑忌于我,然而王琳名份声望有限,怎么可能与陛下争夺帝位?”  

“何不以我为雍州刺史,使镇武宁。自放兵作田,为国御捍。若有警急,动静相知。”  

“如若远弃岭南,相去万里,一日有变,将欲如何!”  

“我并非一定要割据荆南,以国家大计着想,正应如此耳。”  

好一个并非萧氏宗亲,不到三十岁便出任一州刺史高位,却仍然不失直爽率真的青年啊。  

可惜虽是披肝沥胆的一片忠言,李膺却不敢启奏萧绎,王琳仍是赴任去了岭南。  

待到使节赶去传达召回的诏令,王琳已行至桂州,中间又不知浪费了几日。  

这边魏军一连攻打九日,仍然不能越过防御线一步。  

第二十六日,栅内失火,焚数千家及城楼二十五。  

萧绎以为罪在妇人,斩首示众。当日临所焚楼,望魏军济江,四顾叹息,仍赋诗不废。  

是夜,萧绎停驾宫外,宿于民家。  

第二十八日,于谨下令绕城筑长围。  

自此,江陵城与外界的消息隔绝。  

第二十九日,信州刺史徐世谱、晋安王司马任约于马头筑垒,遥为声援。  

夜晚,萧绎亲自巡城,口占作诗,其辞甚哀,群臣和之。  

萧绎苦等救兵不至,裂帛为书,写信给王僧辩:“吾忍死待公,可以至矣!”  

这一日,王僧辩的援军行至江州,距离江陵还有千里之遥。  

不幸的是,后军主将杜僧明中途病死,不得不停军整顿,更换指挥。  

第三十七日,王褒、胡僧祐、朱买臣、谢答仁等开门再战,皆败还。  

这一日,王琳军已至长沙,距江陵尚有六百五十里。  

从江陵使节出发前往桂州,到收拢人马折返,挥军来救,仅二十日。  

平越中郎将、镇南府长史裴政,请命从小道报知城内。  

行至百里洲,为魏军所获。  

萧詧令假传王僧辩自立为帝,王琳孤弱,不复能来的消息。  

威胁裴政:若不从命,便斩首断腰,切成三段。  

裴政假意从命,到了城下,大声呼喊道:“援兵大至,各思自勉。吾以间使被擒,当以碎身报国!”  

监者击其口,齿折血流,裴政终不改口易辞。  

萧詧怒欲行戮,得蔡大宝之弟蔡大业进谏,裴政方才留下一条性命。  

第四十三日,四方援军皆未至,魏军再度发起进攻。  

栅内有人善用长矛,魏军士卒将要攀登者,多为所毙。  

于谨令骠骑大将军王杰射之,应弦而倒。于谨大喜:“济我大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