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最下攻城(3/3)
叛军从水陆两个方向,十個地点同时发起进攻。
鸣鼓吹号声中,先登之士再次赤膊持刃,冲杀登城。
守军这次除了投掷滚木石块,还把砖头烧红了丢下城去,杀死杀伤许多敌人。但是叛军仍然持续攻击,直到午后才退却。
叛军又用栅栏把城围住,不让王僧辩有派遣勇士出城反击的机会。越过江心洲的湖岸,推着装载木料的虾蟆车,填平沟壑。推着障车作为掩护,一路到城下进攻。
侯景作尖顶木驴攻城,石不能破。这招在攻打台城时用过,王僧辩知道怎么破解,效法羊侃作雉尾矩,灌以膏腊,取掷焚烧,木驴燃尽。
情急之下,叛军在江面上展开船队,用楼船攻击城的西南角,与城头对射。
船是木制的,城是土制的,城砸坏了修补一下就好,船砸坏了就会沉掉,对攻肯定是船吃亏。
叛军也知道这点,然而这次下了破釜沉舟的决心,不顾一切蛮打,连船舰也不要了。
叛军在战舰上竖起木桔槔棒,堆积茅草点火,企图烧掉水门设置的栅栏。
因为风向不对,自焚船只而退。(注2)
连着打了两天,每次进攻都受挫,再也看不到攻克巴陵的可能。
此时任约追杀反被擒的消息传到,侯景只好下令烧掉营帐,连夜退回了夏口。
巴陵城守住了,成为了平叛之战的转折点。
双方都没有公布各自的死伤数字,城里城外,漂浮江中的累累尸体,默默地见证了这场改变今后局势的战斗。
王僧辩得授征东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江州策史、长宁县公。距离二十四班只差一级,爵位封公,达到外姓封爵的顶点。
-----------------
侯胜北在数年后听阿父说起这个战例时,一开始是不相信的:叛军当时占尽优势,为什么非要去和一个巴陵城较劲?
一定还有其他更合适的方法,可以打败讨伐军的吧。
比如分水陆两路直取江陵,或在夏口准备粮草等待战机,感觉都比强攻巴陵要合适呀。
阿父的回答是:“羯贼太过相信自家实力,没有了耐心,不愿采取稳妥但费时的战法。”
如果用四个字总结:自取灭亡。
侯胜北对王僧辩这个年纪比阿公还大,在敌军凶狠攻城的时候还能稳住节奏,悠然自得的老将产生了兴趣。不知道他长什么样,一定很威风,要是能见上一面就好了。(*)
那天晚上,侯胜北拿出一张纸,写上:
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殆。
想了想,觉得这样完全照抄兵书,一点都没有包含自身的领悟在内,刷刷刷几下划掉。
羯贼难道不知道攻城不拔,会是一场灾难吗?可他还是忍不住去攻打巴陵城了,这才是失败的根本原因啊。
侯胜北重新写下一行:
城可攻可不攻,不取善策而恃强攻之者,殆。——闻叛军强攻巴陵城败有感-----------------
地名对照隐矶:今岳阳市东北湘浦:今湖南岳阳市东北城陵矶白塉:今华容县东南芊口:今华容县南赤沙亭:今南县东堤北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