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南康之战前篇(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过完正月,刚进入二月没多久,一位人物造访了侯家,是阿父派回来的信使。  

那天是侯胜北接待的此人,当时他正牵着小矮马,准备出门遛弯。只见一骑来势迅猛地冲上山坡,在自家门口一个急停,再差一点就要直接撞进大门。  

侯胜北也不知此人是行事莽撞,还是对骑术充满信心。  

马上之人东张西望,像是在确认什么,见到他之后,问道:“敢问是侯将军府上吗?”  

声音听起来瓮声瓮气的,说话仿佛比较吃力。  

“侯将军?”  

侯胜北想了想,住在这附近,姓侯又称得上“将军”,大概也只有自家阿父了,于是回答道:“这里是侯安都家,我乃其子侯胜北。”  

“那就对了。”此人利索地翻身下马:“原来你就是侯将军的小郎君。我奉命前来送信,能劳烦通禀一下么?”  

侯胜北见此人跳下马后,身量比阿父还略高一些,生得骨骼壮大,肩宽膀阔,手长脚大。因为腰腹没什么肉,所以不显肥胖臃肿。  

面貌长得也还算清秀,颌下无须,应该不到二十岁。  

正打量着,此人转身从马上取东西。  

侯胜北一开始以为是信件。  

谁知他先是从马鞍后的鸟翅环上,抽出一把形似短矛的兵器挂在腰间。再摘下弓箭袋,斜背到身后。最后竟然一下子把竖在得胜钩上的大槊抽了出来,提在手上。  

转瞬之间,除了没有顶盔戴甲,此人已经是全副武装。  

侯胜北吓了一大跳,他可没见过这么无礼的怪人。对方取出家伙,刚才要是突然动手,自己大概已经没命了吧。  

少年有些愤怒,大声喊道:“哪有手持兵刃进人家门的道理。你说是来送信的,信件在哪里呢?”  

来人想想也是这个道理,从怀中取出信件递给侯胜北,讪讪道:“不好意思吓到你了,劳驾你先把信递进去,我就在这里等着。等到可以进去了,你再通知一声好吗?”  

侯胜北心里还在扑腾,嘴上逞强道:“我才没被吓到呢,你等着。”  

门口站着这么个怪人,虽然有点不放心,还好看起来能讲道理。信件既已拿到,侯胜北吩咐两个下人看好大门,自己入内禀报阿公。  

侯文捍展开信件略看一看,向侯母和侯夫人说道:“南康之战胜了,安都无事,还收了一员小将。”  

转向侯胜北道:“小北,你去把那人接进来,他要在我们家住上一段时间。你阿父信里说了,来人大你三岁,让你以兄长待之。”  

什么,大我三岁就长得那么高?侯胜北有点不信。  

等到他过几年长成,那不得有多么高大健壮,阿父要自己视其为兄长,那就叫他大壮哥吧。  

他心里这么想,表面恭恭敬敬道:“是,胜北必当以兄长待之。请问来人如何称呼?”  

“他姓萧,名摩诃。快去迎进来,安排房间住下。你阿父的信里讲述了南康之战的经过,我们看完了就给你。”  

就这样,侯家多了一位临时新成员。十三岁的兰陵人,萧摩诃。(注1)  

“萧大哥。”还没混熟之前,侯胜北没敢乱叫起的外号:“伱真的只有十三岁?”  

“千真万确。”  

“以前没怎么在这片地方见过你,萧大哥不是这儿的人吧。”  

“祖籍确实不是,不过我小时候,家父任始兴郡丞,就跟着来这里居住了。”  

“我阿父任始兴郡主簿,我们应该见过才对。萧大哥以你这身板,往一群孩童里一站,那可绝对是鹤立鸡群,我怎么就没一点印象呢?”  

“因为没几年父亲过世,我就离开始兴郡去投奔了姑丈,最近这几年一直跟着他。”  

“抱歉,我还是先看信吧。”  

“请便。侯将军说了,信里篇幅有限,他又只能描述自己那一块的战场,让我把经历的战斗过程也一并告知于你。”  

于是侯胜北读着阿父的信,听着萧摩诃的讲述,一点一点还原了南康之战的经过。  

正月,陈霸先兵发始兴。  

翻过大庾岭,每日只行三十里,沿章水行军五日,将出南野。  

第三日,斥候来报前方平原有大军屯驻,数量约二万人。此外依山沿水,筑有城垒四座,左右各二,扼住开阔地的后方两侧。  

陈霸先召开军议,这是北上平叛的第一战,敌军人数又是两倍于我,再加上旧部和新军首次协同作战,诸将大多态度谨慎保守。  

陈霸先环视一圈,轻松一笑道:“蔡路养若是据城固守,我军要攻下还要费一番功夫。如今依仗人数倾巢而出,正是一举破敌的良机!”  

一句话奠定了军议的基调。  

副将胡颖任广州西江督护,又是陈霸先同郡,于军中资历最长,开口说道:“敌军多为流民草寇,论锋锐、论持久皆不及我军,可以堂堂正正之师,正面交战摧之。”  

周文育高声叫道:“愿领精锐千人,为主公破敌万军。”  

诸将也纷纷挺身请战,军帐的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  

陈霸先见军心可用,命谋主徐度说明本战的基本方略:  

其一、我军先锋阻塞中路,吸引敌军来攻,须死战不退,破坏敌军阵形。  

其二、我军两翼突进,务必快速击破当面之敌,再从左右两侧夹击围攻先锋的中路敌军。  

其三、先锋、左右两翼均分为前后两阵,依次进兵。  

其四、陈霸先率亲卫为总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