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6章 破门户(1/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南楚政事堂。  

马超然揉了揉额头,只觉头都要炸开了。  

还在慷慨激昂地说个不停的人是如今南楚新任的兵部尚书卫雍文。  

“北楚这三路大军齐头并进,东路,林绍元由淮安进至泗州,十一日直趋盱眙,十三日盱眙陷落,十六日攻取天长县…今日,扬州总兵曹浚急报到了,天长县已降,林绍元已兵围扬州城…”  

马超然听了,又是拿手一拍脑袋,欲哭无泪。  

卫雍文又道:“中路,秦山湖先取庐州,直趋滁州,沿途望风而降;西路,秦山河已攻陷铜陵,顺江而下攻打芜湖。  

早些为了防备孟世威,滁州总兵丁泽威已率兵在太平府驻防,正好可在芜湖与秦山河决一死战。  

但若是滁州失守,则丁泽威必退,他一退,芜湖危矣、太平府危矣,北楚中路、西路会合渡江,则南京危矣…”  

应思节看着地图看了好一会,眼睛里满是血丝,缓缓道:“调往扬州支援的兵马不必再去了,速往滁州吧。”  

“左丞,这是上午才下的令,又改?”  

“我们下令的速度都快不过北楚破城的速度,还能如何?”  

应思节颓然道:“五日丢了七县,扬州都只剩府城了,再增援还有何益?不给丁泽威守住滁州,他怎么能放手与秦山河决战。”  

马超然道:“扬州若失守,南京一样危矣!”  

卫雍文道:“曹浚的兵马守城绰绰有余,能守住自然能守住,守不住…”  

“他昨日才说要守盱眙,能守住才怪了。”  

“他还是有一战之力的。”应思节叹息一声,问道:“今日各地勤王兵马到了多少?”  

卫雍文没有回答,只是摇了摇头。  

“郑芝龙?”  

“折奏到了,请陛下到福建去。”  

堂中几个重臣都沉默了一会。  

马超然明明感到很悲伤,但不知为何心里又有些发笑。  

笑自己养了个好儿子,好儿子一天到晚说说说,说的好事没一个准,说的坏事一个不落地全发生了。  

应思节坐不住了,起身踱来踱去,喃喃道:“如何是好啊?”  

卫雍文道:“唯死战尔,我督师滁州、太平府,阻止北楚中西两路兵马汇合,请阁台大人督师扬州。生死存亡,在此一战了。”  

等卫雍文离开,马超然与应思节对视一眼,应思节喃喃道:“我们都是丞相了,他还称‘阁台’。”  

“唉。”马超然心里暗骂都什么时候了你还在意这些,问道:“派谁去扬州督战?”  

堂中一个个重臣都盯着地图作思索状,无人答话。  

应思节四下看了一眼,忽问道:“钱参政怎么没来?”  

“钱大人病了…”  

议到最后,还是应思节表态誓与陛下、与南京共存亡,几个老臣的士气再又振作了一些。  

马超然离开政事堂,心里只有无尽的牢骚。  

——“跟着这些蠢材议事,还不如去求鬼神弄死王笑!”  

回到家中,马超然第一件事就是到前院看法事。  

这场法事要做七七四十九天,据说到时法事一成,那些被王笑所杀的数万冤魂就会从地府出来,把王笑带走。  

如今已过了三十八天,只要再等十一天,王笑暴毙,江南就可以守住,他马超然还是宰执天下的丞相…  

看着眼前挥舞的灵符,心里想着这些,马超然却是老眼一酸,两行浊泪流了下来。  

身后有脚步声响起,是马叔睦又过来了。  

这小子一天到晚不去衙门,蹲在家里摆谱。  

“你别劝我,我是你爹,你别劝。只要十一天,只要再等十一天…”  

“父亲你清醒一点吧。”  

“闭嘴!我就是不想清醒!”  

马叔睦无奈,却是道:“孩儿探到一个消息。”  

他凑过去,在马超然耳边低声道:“应思节这个老王八,表面上说着要誓死一战,背地里已经在准备把陛下带走了…”  

马超然猛得回过头,眼神瞬间恢复清明,脸色从失魂落魄转为勃然大怒。  

“你说什么?!”  

“我们再不下手,陛下就落在人家手上了…”  

五马渡。  

渡口在南京城北、长江边上。  

相传西晋末年,八王之乱后,琅琊王、彭城王、西阳王、汝南王、南顿王这五位王渡江至此,其中,琅琊王司马睿所乘坐骑化龙飞去,成为其称帝前的吉兆,时人歌谣有云“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故此处称五马渡。  

卫雍文拜别天子,火急火燎出了城,好不容易调动了大军,正准备渡过长江、驰援滁州,忽有一队骑兵从南京城赶了出来。  

“卫督师!”  

“何事?”卫雍文急问道:“是一应军器钱粮已准备妥当?”  

“政事堂急令,铁册军不必赴滁,速回南京听调!”  

卫雍文愣了愣,脑子里嗡嗡作响。  

“请卫督师唤黄总兵接令…”  

“阁台们是什么意思?长江以北不要了不成?”  

“这末将就不知了,请黄总兵来接令。”  

卫雍文叱道:“接令接令!一日三令,上午要援扬州,下午要援滁州,现在又要守南京。到底是前线更急还是南京更急?朝廷还有没有章法?!”  

“请督师恕罪,末将只是奉令行事…”  

卫雍文也不知再说什么好,颓然挥了挥手,转身向五马渡走去。  

这日下起了雨,原本被派出增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