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烟雾弹。(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敌袭。”  

那霸港口外四十七公里,西村舰队,瞭望手看着远处的闪烁的,宛如流星般坠落而来的火焰,歇斯底里的大声喊着。  

晴空万里的夜色下,数千米高度闪烁的导弹尾焰格外显眼。  

“发现导弹,数量二十,方位·”  

“距离二十七公里。”  

“速度九百。”  

联络员迅速将消息汇总并汇报给西村祥治。  

不得不说,鬼子的联合舰队确实有点本事,仅仅靠人力观测,几分钟时间就能较为准确的判断出来袭导弹的距离,以及速度。  

当然,这也和第一代导弹的巨大尾焰,以及当前的天气有关系。  

“九百···”  

西村祥治艰难的吞了吞口水。  

这个速度让他感到震惊。  

其实一开始,他心里想的是通过防空炮来对付敌人的‘导弹’。  

在他看来,所谓导弹,本质上和飞机没区别。  

无非是动力换成了火箭弹同理,类似于帝国秘密研究的火箭飞机,再加上了一个雷达,然后用某种帝国不了解的技术实现了能自动寻找目标。  

既然和飞机一样,那击落就行了。  

但九百公里每小时的速度,让西村意识到,单单靠防空炮拦截绝无可能,帝国军舰防空体系根本无法应付这么快的飞行器。  

“集合。”  

“烟雾弹准备。”  

西村立刻命令部队准备第二套方案。  

集合舰队,然后齐齐释放烟雾弹干扰敌人的导弹。  

“敌人发动第二轮袭击,数量二十。”  

始终保持全动力输出的西村舰队很快开始集合,仅仅十几秒之后,天空中的攻击机群再次发射了第二波导弹,又是二十枚导弹闪烁着尾焰扑向西村舰队。  

“八嘎。”  

西村祥治面色当即一变。  

虽然导弹不需要校准,但如此密度的射击,说明敌人这一次是有备而来,火力充足,而烟雾弹最大的问题就是持续时间短。  

那么。  

到底是敌人的导弹多?  

还是他的烟雾弹更持久?  

“过年了啊!”  

就在导弹刚刚发射之际,01级导弹驱逐舰‘河源’号上,舰桥内,众人看着远处天际划过的尾焰,忍不住感慨。  

这些划过天际的尾焰,就像过年时候的烟花。  

得益于根据地的发展,去年春节很多地方都狠狠的放了一波烟花,过了一个热闹的好年,吃了一顿好团圆饭。而随着根据地的进一步发展,今年,会有更多的人感受到年味。  

“咱们什么时候开火?”  

随后,众人齐齐看向王根生。  

“等空军先上,我们收尾。”  

王根生微微一笑。  

海军和空军虽然用的是同一种导弹,技术上等同,导引头等零件甚至可以互换,但海军型和空军型在性能上差距极大。  

最大的差别就是体型。  

海军的导弹比空军的足足大了一圈,射程高了八公里,装药量多了一百五十公斤。  

根据预警机侦查,以及部分情报,此次鬼子出动了两艘战列舰。  

满载排水箱超过三万五千吨的大家伙。  

导弹的攻击方式,使得其极难击沉装甲厚实,水密仓多防沉性能好的战列舰,重巡都需要好几枚,这种大家伙可想而知。  

空军的八十枚导弹估计很难击沉这两艘大家伙。  

但没关系。  

一发干不掉,那就两发,三发,在或者十发,他们海军的还更粗。  

还不行。  

那就鱼雷艇上了。  

鱼雷的水下爆炸,能将破坏性提升数倍以上,哪怕是鬼子的大和,也很难直面鱼雷的连续进攻而不沉没,他这一次可是带了十五艘鱼雷艇。  

等导弹破坏了鬼子军舰的动力,上层建筑,鱼雷艇甚至可以靠近一公里发射。  

“烟雾弹,发射。”  

在王根生的思绪间,第一轮导弹已经抵达了西村舰队外四公里左右的位置,九百公里的时速,三公里仅仅需要十二秒,西村祥治连忙命令舰队发射烟雾弹。  

砰砰砰····  

夜色下,一发发烟雾弹腾空,迸发出激烈的白烟瞬间笼罩了整个西村舰队。  

紧接着,二十道‘流星’连串的扎入了这团烟雾之中。  

轰轰轰····  

随后,就是升腾而且的爆炸火球,在夜色下,比刚才的‘流星’耀眼数百倍,哪怕有烟雾的笼罩,数十公里之外也看的清清楚楚。  

“这才是烟花嘛。”  

攻击集群上,正驾驶飞机盘旋的一位飞行员啧吧啧吧嘴。  

“确实。”  

一旁的指挥官忍不住赞同。  

今年根据地出现了不少新式烟花,不仅仅发射的轨迹好看,甚至还增加了笛音,非常好听,但爆炸的那一刻,才是最美丽的。  

话音落下,第二轮导弹也扑向了西村舰队,汹涌澎湃的爆炸火球再次迸发。  

然后是第三轮。  

第四轮。  

短短两分钟时间,八十枚导弹齐齐扎向西村舰队。  

硝烟散尽,烟雾散尽,映入视野的,是六艘燃烧的军舰。  

在这个精确制导刚刚萌芽的年代,雷达之间数据无法互通,攻击六艘集中的舰队,导弹最后选择目标其实是随机性的,末尾的雷达开机后,发现目标会随即选择一艘军舰进攻。  

判断优先目标什么的,根本不现实。  

而鬼子这一次运气显然不怎么好,六艘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